1.消解生活压力的本钱——肝经的五腧穴
前面已经讲过,五腧穴是12经络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穴位(井、荥、俞、经、合),因为具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所以也叫五行穴。
五腧穴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可以说,这段话将经络气血流注的状态,用不同性质的水流,形象地比喻出来,由微至盛,从涓涓细流逐渐汇成滔滔江海。
五腧穴对内脏病、五官病、情志病等有独特的治疗作用,是强身保健的方便工具,也是系统学习经络的入门之法。
下面举肝经为例,讲述五腧穴的具体应用。
✦ 大敦——疏肝理气作用最强
在足大趾靠第二趾一侧甲角旁1分,古代的医家一致认为此穴为治疗疝气的特效穴。《玉龙歌》说:“七般疝气取大敦。”《胜玉歌》也道:“灸罢大敦除疝气。”
此穴为木经木穴(肝经属木),疏肝理气作用最强,善治因气郁不舒引起的妇科诸症,如闭经、痛经、崩漏、更年期综合征。同时,此穴还是治疗男子阳痿、尿频、尿失禁的要穴。
此穴用艾灸效果最好。
此外,用指甲轻掐此穴还有通便之效。“病在脏者取之井”,若为慢性肝病,此穴更是必不可少的治疗与保健要穴。
✦ 行间——专治身热之病
此穴在足大趾和第二趾的缝纹端。“荥主身热”,行间属火,为肝经的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痛,面热鼻血等,掐此穴对眼睛胀痛尤有显效。《类经·图翼》上说:“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
另外,此穴还治心里烦热,燥咳失眠。
因肝经环绕阴器,所以行间还善治生殖器的热症,如阴囊湿疹、小便热痛、阴部瘙痒等。
对痛风引起的膝踝肿痛,点掐行间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 太冲——“诸病寻它皆有效,没事常揉体自安”
此穴在行间上2寸,第一二跖骨接合部的凹陷中,是最令我敬畏和感动的人身大穴。
肝为“将军之官”,太冲穴所表现的功能就如一位横刀立马而又宽宏大度的将军,时时保护着我们的身体,而且有求必应。
当我们感到头昏脑涨(如高血压)时,太冲穴会让我们神清气爽;当我们觉得有气无力时(心脏供血不足),太冲穴会给我们补足气血;当我们心慌意乱时,太冲穴令我们志定神安;当我们怒气冲天时,太冲穴会让我们心平气和。
它不怒而威,能量无穷:发烧上火,太冲能去热;身体虚寒,太冲可增温;月经不调,太冲善调理;阳痿遗精,太冲能改善。慢性肝病的调理,太冲也是必选之穴。
此外还善治咳喘、感冒和各种炎症,真是:诸病寻它皆有效,没事常揉体自安。这种适合各种体质的好穴,我们要倍加珍惜才是。
✦ 中封——保养人体精血之要穴
此穴在足内踝前1寸。“中”指“中焦”(因肝在中焦位置),封指“封藏”,要封藏什么呢?当然要封藏人体精血,使之不致轻易耗伤。
肝藏血,肾藏精,许多人长年遗精,吃诸多补肾、固涩之药而无效。原因是不知补肾亦当补肝,但自古皆言“肝不受补”,补肝岂不有助火之虞,这种考虑是有道理的,但也不可胶柱鼓瑟,要知其常,也要通其变。
中封是保养人体精血之要穴,为肝经金穴,金能克木(这里的“克”是约束之意),所以此穴本身就可抑制肝火过旺。
金有肃降之性,故此穴可通利小便。“溺窍开则精窍闭”,正是固精之妙法。另外中封还善治脚软无力,步履艰难之症,配合足三里效果更佳。正如《医宗金鉴》上说:“中封主治遗精病,三里合灸步履艰。”
✦ 曲泉——肝之虚症,可用曲泉补之
屈膝,此穴就在膝内侧横纹上方凹陷中。
“曲”指肝木(木曰曲直),“泉”指肾水。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肾为肝之母,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肝之虚症,可用曲泉补之。
肝虚则易倦乏力,肝虚则阳痿早泄,肝虚则心恐善惊,肝虚则血亏不孕,肝虚则头胀眩晕,肝虚则眼花目涩。
另外肝主筋,膝为筋之府,曲泉正位于膝关节部位,最善治膝关节疼痛。膝痛曲泉穴必痛,所以此穴为护膝要穴,平日可多加按摩。
另外曲泉穴也是降血压的要穴,还能治疗各种湿症,不论湿寒、湿热、风湿、湿毒均可选用此穴。《黄帝内经》上说 “肝主筋,肝者,罢极之本”。“罢极”,是耐受劳苦的意思;“本”,就是资本,本钱。
我们的肝脏最能忍辱负重,它每天都要化解血液中的毒素,时时要承受各种情绪上的压力。抑郁伤肝,过劳伤肝,发怒伤肝,喝酒伤肝,吃药伤肝……伤则伤矣,但肝仍然会默默地工作,直至筋疲力尽。
肝脏是我们消解生活压力的本钱,可别累坏了它,如果本钱没有了,您还能创造什么呢?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