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胆主决断。也就是说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胆主决断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如大惊大恐)的不良影响,以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脏器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故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由于生活习惯,工作压力有些人不幸患上了胆结石或胆囊息肉。这是该怎么办呢?
胆结石
胆结石就是胆囊结石,属于肝胆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据有关统计,胆石症的发病率约10.0%,在女性、40岁以上人群、肥胖人群和有胆结石家族史的人群发病率较高。
胆囊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胆囊结石是胆汁内某些成分沉积于胆囊后形成泥沙或石头样的物质,按照其成分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性结石、混合性结石等。胆囊结石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目前临床仍未明确其具体成因。胆囊结石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女性发病比例略高于男性,而北方地区发病率高于南方地区。
高发人群:①年长者;②女性;③肥胖者;④伴有胆结石家族史者;⑤爱吃高胆固醇、高脂肪及高热量食物者;⑥过度节食,胆汁成分发生变化;⑦糖尿病病人;⑧怀孕,荷尔蒙变化,也可能对胆汁成分造成影响,诱发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很多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的症状,仅仅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称之为静止性胆囊结石,部分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常为消化不良、右上腹痛、发热、黄疸等,尤其是进食油腻食物后,腹痛加重,典型症状有胆绞痛。一般发生在饱餐后的晚上或深夜,右上腹痛,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严重者皮肤,巩膜泛淡黄色,发生黄疸。
胆囊结石的常见并发症
1 急性胆囊炎。如果胆结石将胆囊完全堵塞,便可能导致发炎,患者不仅出现持续性腹绞痛,而且会出现高烧症状。疾病发作时,需立即送到医院就诊,避免发展成胆囊破裂,威胁患者的生命。
2 急性胰脏炎。胆结石如果发生在总胆管中,不仅可引起发炎,而且细菌进入到与总胆管相连的胰管时,可能引起急性胰脏炎,此时,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等表现,若是出现此类症状,需及时送医。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
若是在体检过程中发现胆囊结石,同时患者年龄较小,结石体积较小,平时症状不明显,可暂时无需手术处理,应每半年应做一次 B 超,观察结石有没有增大,胆囊壁有没有增厚,胆囊有没有萎缩即可。但如果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发烧,或出现明显息肉,则要采取手术治疗。
通常以下情况需要进行手术
1、针对有症状的患者,无论是单发结石还是多发结石,都建议行胆囊切除术;
2、针对无症状的患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建议手术切除:
a 单发结石但直径大于3cm者;
b 多发结石且结石具有脱落至胆总管下段具有引发胆源性胰腺炎风险者;
c 合并瓷化胆囊者;
d 合并糖尿病者;
e 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壁显著增厚且无法排除胆囊癌变者;
f 影像学检查可见合并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者;
g 即使患者单发结石、结石直径不超过3cm、无症状、影像学检查也未见胆囊壁增厚者,如果既有胆囊癌家族史、年龄在50岁以上、合并多年糖尿病者,仍然建议行胆囊切除术。
但是,也有部分患者,长期伴有无症状胆囊结石,开始出现腹痛等症状时,已经发展至胆囊癌中晚期。胆囊癌的治疗难度大,且效果欠佳,因此,对于胆囊癌而言,需做好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改变既往传统观点,即使未出现症状,发现胆囊结石后,也应该及时对症治疗。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年轻时候并无明显不舒服,等到年纪大了,频繁发作胆囊炎,这种情况在门诊中较为常见,然而,对于此类患者,不仅年龄大,而且常伴有各种疾病,最为常见的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此时手术的话,风险较高,甚至丧失手术的机会,在胆囊结石的影响下,吃不好,睡不好,营养状态下降,各种问题相继出现,缩短寿命,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由于患者结石的大小,结石发作时的症状等情况,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是否需要手术要由医生来做决定。摘除胆囊对人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有一些人可能消化功能会受一点影响,需要2个月到2年的时间来适应。另外,有糖尿病、心肺疾病的患者应引起重视,因为胆曩结石的急性发作可加重这些合并症,所以这类病人越早手术对恢复越有利。
对于慢性胆囊炎、结石患者,发病时按压胆囊穴来缓解疼痛,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因有奇效故而得名。
胆囊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直下2寸。沿着外踝尖向上推按,临近膝关节时,在小腿外侧会摸到一个圆形的骨性突起,这就是腓骨小头,在腓骨小头的前下方是阳陵泉穴,而可以缓解胆绞痛的胆囊穴就在阳陵泉直下约三横指的地方。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关系
现代医学认为行胆囊切除术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尤其对于那些结石比较多且结石体积比较大的患者来说,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症状很难真正意义上根除胆囊结石,还有一些腹腔镜微创手术,他们虽然能够去除一些体积不是很大的结石,但是如果患者自身饮食习惯或者其他诱发胆结石的条件没有从根源上得到解决,其结石复发率是相当高的,所以说很多保胆治疗结石的方式都不能从根源上根除胆结石,但是绝大多数人在听说需要进行胆囊切除的时候还是会有较大的心理负担,毕竟在普通群众眼里,任何一个器官都有自己的作用如果切除了一定会对自身造成一定的损害,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从医学角度上来看胆囊所起到的功能是储存胆汁、浓缩胆汁、排泄胆汁,所以如果患者自身胆囊功能比较正常,我们贸然切除胆囊确实会对患者造成一系列的影响。
由于结石长期刺激,胆囊一直处在反复发炎的状态之下,患者已经出现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等一系列症状,这时胆壁已经变厚,胆囊收缩功能已经丧失,胆囊已经不具备以上功能了,这时如果我们不进行切除手术,反而会导致胆囊反复受到炎症的损害容易导致胆囊癌,而且,多数长期患有胆结石的患者在胆囊功能几乎已经丧失的情况下消化系统已经渐渐适应了这种胆囊功能减退或者丧失的状态,我们进行胆囊切除并不会让身体出现应激反应,一般情况下患者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在胆囊切除之后我们将结石根源问题彻底消除,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避免了胆结石诱发胆囊癌的情况。
其实单从胆结石来看,不论是哪种胆结石都不会因结石本身而诱发癌症,因为结石本身是一种沉淀物聚集而成的物质,其本身并不具备致癌性质,但是由于结石反复刺激胆壁所以导致胆囊一直有炎症,而胆壁遭到破坏之后身体的修复机制就会启动,修复受损的细胞组织,在这个修复过程中一些细胞就有一定概率发生突变,转变为癌细胞并开始异常增殖,一般情况下,炎症所引起的细胞修复过程中很少会有细胞产生突变,但是如果炎症反复存在那么就会导致细胞修复的次数和频率升高,这样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概率也相应增加,所以说胆结石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是有一定几率诱发胆囊癌的,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存在胆囊结石的症状一定要积极进行治疗,如果症状较轻且结石数量、大小都不是很严重,患者自身也不愿意切除胆囊,那么应该让患者加强饮食控制,坚持服用药物,控制炎症,避免胆道感染。
如何有效预防胆囊结石?
虽然胆囊只是我们人体内的一个小零件,但就像一台机器,如果小零件散落的话,整台机器也会随之散架。因此胆囊也是我们体内缺一不可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好是防范于未然,提前做好预防,坚持一年一次体检。
1 规律饮食。胆囊结石与饮食息息相关,要预防胆囊结石,必须着手饮食方面。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少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以及高热量的食物,不仅可控制机体胆固醇的浓度,而且可预防肥胖。三餐尽量做到定时定量,特别是要吃早餐,刺激胆囊,排出胆汁,防止胆汁在胆囊内一直堆积,增加结石发生风险。多吃新鲜的蔬菜与水果以及全谷类食品,对预防胆囊结石也有好处。另外,尽量做到“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
2 适当运动。运动也是预防胆囊结石的有效方法,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体状态,选择喜欢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预防胆囊结石。尤其是晚上,晚饭30分钟后,适当运动,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减少胆管中胆汁淤积,促进食物消化。
3 良好生活习惯。生活规律化,早睡早起,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尽量避免怒伤肝胆,预防胆囊结石。
但人生也会有很多的防不胜防,得知自己患有胆囊结石的患者也不必过于惊慌,最重要的是保持好良好的心态,在接受医院治疗的同时做好护理工作,不要觉得只靠医生或医院就能够获得痊愈,主要还是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问题,不能随心所欲,相信患者一定能早日康复!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出现的原因是因为胆囊壁的病变现象,胆囊壁不再像从前一样,而是变成了息肉状样的突起。胆囊息肉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因为用医学影像很难检查出其明确的性质与特征,所以又把胆囊息肉称为胆囊粘膜隆起性病变。
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
1、长期熬夜的人胆囊息肉的发病几率是非常高的。在熬夜之后往往第二天我们起来的会很晚,早已经过了吃早餐的最佳时间。造成了胆囊内的胆汁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过长而难以排出,进一步形成了沉淀和结晶,诱发胆囊息肉。
2、可能是因为患者的日常饮食不规律,尤其是不经常吃早餐,对胆囊的伤害更大。这会造成胆囊内的胆汁在其内部停留时间过长导致其对胆囊壁的长时间刺激而形成胆囊息肉。
3、因为患者经常抽烟,喝酒,导致机体的胆固醇增高,进而诱发了胆囊息肉。
4、因为患者的不均衡饮食导致了摄入机体内的胆固醇过高,造成机体内胆固醇沉淀,从而形成了胆固醇息肉。
5 有研究表明胆囊息肉的发生,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遗传的因素所致。如果一个家族中有人患有胆囊息肉,那么这个家族的其他成员患有胆囊息肉的几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因此,如果有胆囊息肉家族史的人一定要定期去医院检查,看自己是否有患胆囊息肉的倾向。
6、肥胖也是导致胆囊息肉的重要原因。
胆囊息肉会有哪些症状
1、 如果患者的胆囊息肉长在胆囊的颈部或者离胆囊管比较近的地方,那么这时候就会影响胆囊自身的储存功能和排泄胆汁的功能。长期如此下去,就会导致胆囊有慢性炎症的发生。当胆囊有慢性炎症发生时,患者的右上腹就会出现疼痛现象,而且对油腻的食物非常厌恶。患者的肩部和背部也会出现牵涉性的疼痛。
2、 如果胆囊息肉生长在胆囊的底部,那么息肉就不会太大,患者的机体也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3、 胆囊息肉会导致患者出现腹部发胀,而且可能在进食的时候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现象。
4、 当胆囊内部长有胆囊息肉时,如果胆囊息肉小,那就不会影响到患者的胃部。但是如果胆囊息肉很大,就会引起患者的胃部发胀。因为胆囊内的胆汁无法正常的排到十二直肠内,造成了机体摄入的油腻的食物就不能被很好地消化,最后导致了胃部的胀痛。
5、 当胆囊息肉突然的堵塞了胆管时,就会导致胆囊内的胆汁无法排出,使得胆囊体积增大。会导致患者的右上腹出现剧烈的疼痛,而且机体的温度也会随之增高。患者应该马上到医院就医。
6、 若患者患有胆囊息肉,那么患者平时的打嗝次数也会增多。
7、 少数患有胆囊息肉的患者,因为胆囊内的胆汁的淤积,会导致患者发生黄疸现象。
8、 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是不相同的,虽然说都是胆囊内长了东西,但是性质是不一样的。胆囊息肉不会在胆囊内动来动去,所以不会引起非常严重的胆疼痛。胆囊息肉的患者,多数会有轻微的消化不良现象。
9、 胆囊息肉也会使患者出现胆绞痛的现象,如果胆囊息肉大到足够能堵住胆道口时,会使得患者的右肩和右背部也出现疼痛现象。此类现象在临床上称为放射痛。
10、 胆囊息肉会因为影响胃的功能,而导致患者出现繁殖反流性的胃炎。长此以往,患者的消化道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11、 胆囊息肉的发生,还会影响到肝的功能。
12、 大家应该引起对此类疾病的重视,因为,根据资料显示,患胆囊炎者会有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五发生癌变。
13、 当用B超检测胆囊息肉时,胆囊内部会有强烈的回音或者会出现中等回声的光团,并且回声和光团也不会随患者体位的改变而改变。多数患有胆囊息肉的患者无明显症状,在体检时才会发现,在平时彩超随访需要6月1次。
大多数为良性,定期观察即可
胆囊息肉主要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临床上以非肿瘤性息肉居多,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肌症等;肿瘤性息肉以腺瘤最为常见。
要手术切除胆囊息肉是不是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胆固醇性息肉 胆固醇性息肉最为常见,它是由于肝脏对胆固醇代谢异常,导致胆固醇结晶沉积在胆囊壁并向腔内隆起而形成的。胆固醇性息肉绝大多数为多发性,本质上不属于新生物,因此不会发生恶变,而且多数患者没有症状,息肉生长缓慢,可以定期观察。但是,胆固醇性息肉可能脱落,脱落后可成为胆囊结石的核心,部分患者会有慢性胆囊炎的表现。这类患者如果症状反复发作,影响饮食、生活,建议手术治疗。
胆囊腺瘤性息肉 胆囊腺瘤性息肉是一种真正的胆囊肿瘤,绝大多数为单发,且会逐渐增大,具有癌变可能,恶变率高达10%。因此胆囊腺瘤性息肉一旦发现,均建议手术治疗。
胆囊腺肌症 胆囊腺肌症也称“肌腺症”,通常认为是发生在胆囊的一种良性增生性疾病,但临床中少数情况下也会发生恶变。由于局限性腺肌症有时很难和胆囊癌鉴别,建议最好还是手术切除。
四个条件中有一条都建议切除
当发现胆囊息肉难以抉择时,建议只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中的一个,均建议行微创手术治疗。
① 息肉最大直径≥1厘米,尤其是单发息肉;
② 息肉最大直径<1厘米,但短期快速增长-在6个月、1年、2年~5年随访期增大2毫米以上);
③ 胆囊息肉合并急慢性胆囊炎;年龄>50岁,合并胆囊结石;
④ 超声检查胆囊息肉血供丰富,怀疑癌变。
对于最大直径<1厘米的息肉,建议三个月或半年后再次复查。如息肉无变化,以后可以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对于单发又非常接近1厘米“危险线”的息肉,可以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进一步确诊。
总之,患胆囊息肉的患者,不要把这个病看的非常严重。只要能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听从医生的指导,就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治愈效果。最后,还是要告诫大家,一定要善待自己的身体,平时多注意保养,多锻炼身体,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