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多伦多
  • 多市生活
    • 多市生活
    • 加国税务
    • 旅游度假
    • 生活安全
    • 行车安全
    • 窍门集锦
  • 多市书苑
    • 热门
    • 小说
    • 教育
  • 家居信息
    • 家居信息
    • 房屋保养
    • 房屋贷款
    • 房屋租赁
    • 房屋建筑
    • 房前屋后
    • 家居风水
  • 健康保健
    • 健康保健
    • 饮食起居
    • 食品安全
    • 健身锻炼
  • 书苑账户
    • 书苑登入
    • 书苑注册
    • 忘记书苑密码
    • 书苑账户信息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多伦多书苑
在线书籍:随时阅读,随身听书。
所有书籍 | 人文 | 人物 | 人生 | 健康 | 儿童 | 医学 | 历史 | 历史 | 古典 | 哲学宗教 | 商业 | 外国 | 寓言 | 小说 | 教育 | 风水 | 管理 | 语言 |
为使本公益资源网站能继续提供免费阅读,请勿屏蔽广告。谢谢!报告弹出广告被滥用。
你的浏览器屏蔽了google广告,请去除弹窗阻止器,以支持我们的免费服务,谢谢合作!
  1. 安居多伦多
  2. 网上书苑
  3. 健康
  4. 养生
  5. 四库全书-黄帝内经

四库全书-黄帝内经

2022-08-11 1人点赞 0条评论
点赞
x
语速55: 80
进度0: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下一页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四卷。

黄帝问曰:何谓虚实。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夺,谓精气减少,如夺去也。

帝曰:虚实何如?言五藏虚实之大体也。

岐伯曰: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非时,谓年直之前后也。当时,谓正直之年也。

馀藏皆如此。五藏同。

帝曰:何谓重实?

岐伯曰: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

帝曰:经络俱实何如?何以治之?

岐伯曰: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皆当治之,故曰滑则从,涩则逆也。脉急,谓脉口也。

夫虚实者,皆从其物类始。故五藏骨肉滑利,可以长久也。物之生则滑利,物之死则枯涩。故涩为逆,滑为从。从,谓顺也。

帝曰:络气不足,经气有馀,何如?

岐伯曰:络气不足,经气有馀者,脉口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治主病者。春夏阳气高,故脉口热尺中寒为顺也。十二经十五络,各随左右而有太过不足,工当寻其至应以施针艾,故云治主其病者也。

帝曰:经虚络满何如?

岐伯曰: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口寒涩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秋冬阳气下,故尺中热脉口寒为顺也。

帝曰:治此者奈何?

岐伯曰: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以阴分主络,阳分主经故尔。

帝曰:何谓重虚?此反问前重实也。

岐伯曰:脉气上虚尺虚,是谓重虚。言尺寸脉俱虚。 新校正云:按《甲乙经》作脉虚气虚尺虚,是谓重虚。此少一“虚”字,多一“上”字。王注言尺寸脉俱虚,则不兼气虚也。详前热病气热脉满为重实,此脉虚气虚尺虚为重虚,是脉与气俱实为重实,俱虚为重虚,不但尺寸俱虚为重虚也。

帝曰:何以治之?

岐伯曰: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行步恇然。寸虚则脉动无常,尺虚则行步恇然不足。 新校正云:按杨上善云:气虚者,膻中气不定也。王谓寸虚则脉动无常,非也。

脉虚者,不象阴也。不象太阴之候也。何以言之?气口者,脉之要会,手太阴之动也。

如此者,滑则生,涩则死也。

帝曰:寒气暴上,脉满而实何如?言气热脉满,已谓重实,滑则从,涩则逆。今气寒脉满,亦可谓重实乎?其于滑涩生死逆从何如?

岐伯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逆,谓涩也。 新校正云:详王氏以逆为涩,大非。古文简略,辞多互文,上言滑而下言逆,举滑则从可知,言逆则涩可见,非谓逆为涩也。

帝曰:脉实满,手足寒,头热,何如?

岐伯曰:春秋则生,冬夏则死。大略言之,夏手足寒,非病也,是夏行冬令,夏得则冬死。冬脉实满头热,亦非病也,是冬行夏令,冬得则夏亡。反冬夏以言之,则皆不死。夏秋得之,是病故生。死皆在时之孟月也。

脉浮而涩,涩而身有热者死。 新校正云:按《甲乙经》移续于此,旧在后“帝曰形度骨度脉度筋度何以知其度也”下,对问义不相类,王氏颇知其错简,而不知皇甫士安尝移附此也。今去后条,移从于此。

帝曰:其形尽满何如?

岐伯曰:其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涩而不应也,形尽满,谓四形藏尽满也。 新校正云:按《甲乙经》、《太素》,涩作满。

如是者,故从则生,逆则死。帝曰:何谓从则生逆则死?

岐伯曰:所谓从者,手足温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

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悬,谓如悬物之动也。

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新校正云:按《太素》无“手”字,杨上善云:足温气下,故生;足寒气不下者,逆而致死。

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

岐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缓,谓如纵缓。急,谓如弦张之急,非往来之缓急也。《正理伤寒论》曰:缓则中风。故乳子中风,脉缓则生,急则死。

帝曰:肠澼便血何如?

岐伯曰:身热则死,寒则生。热为血败,故死。寒为荣气在,故生也。

帝曰:肠澼下白沫何如?

岐伯曰:脉沉则生,脉浮则死。阴病而见阳脉,与证相反,故死。

帝曰:肠澼下脓血何如?

岐伯曰: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帝曰:肠澼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

岐伯曰:滑大者曰生,悬涩者曰死,以藏期之。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脾见甲乙死,是谓以藏期之。

帝曰:癫疾何如?

岐伯曰:脉搏大滑,久自已;脉小坚急,死不治。脉小坚急为阴,阳病而见阴脉,故死不治。 新校正云:按巢元方云:脉沉小急实死不治,小牢急亦不可治。

帝曰:癫疾之脉,虚实何如?

岐伯曰:虚则可治,实则死。以反证故。

帝曰:消瘅虚实何如?

岐伯曰: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久病血气衰,脉不当实大,故不可治。 新校正云:详经言实大病久可治,注意以为不可治。按《甲乙经》、《太素》、全元起本并云可治。又按巢元方云:脉数大者生,细小浮者死。又云:沉小者生,实牢大者死。

帝曰:形度、骨度、脉度、筋度,何以知其度也?形度,具《三备经》。筋度、脉度、骨度,并具在《灵枢经》中。此问亦合在彼经篇首,错简也。一经以此问为逆从论首,非也。

帝曰:春亟治经络,夏亟治经俞,秋亟治六府,冬则闭塞。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也。亟,犹急也。闭塞,谓气之门户闭塞也。

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冬月虽气门闭塞,然痈疽气烈,内作大脓,不急写之,则烂筋腐骨,故虽冬月,亦宜针石以开除之。

痈疽不得顷时回。所以痈疽之病,冬月犹得用针石者何?此病顷时回转之间,过而不写,则内烂筋骨,穿通藏府。

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阴傍三痏与缨脉各二。但觉似有痈疽之候,不的知发在何处,故按之不应手也。乍来乍已,言不定痛于一处也。手太阴傍,足阳明脉,谓胃部气户等六穴之分也。缨脉,亦足阳明脉也,近缨之脉,故曰缨脉。缨,谓冠带也。以有左右,故云各二。

掖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而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大骨会,肩也,谓肩贞穴,在肩髃后骨解间陷者中。

暴痈筋緛,随分而痛,魄汗不尽,胞气不足,治在经俞。痈若暴发,随脉所遇,筋怒緛急,肉分中痛,汗液渗泄如不尽,兼胞气不足者,悉可以本经脉穴俞补写之。 新校正云:按此二条,旧散在篇中,今移使相从。

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太阳,为手太阳也。手太阳太(少)阳经络之所生,故取中脘穴,即胃之募也。《中诰》曰:中脘,胃募也,居蔽骨与齐中,手太阳少阳足阳明脉所生。故云经络者,胃募也。 新校正云:按《甲乙经》云:取太阳经络血者则已。无“胃之募也”等字。又杨上善注云:足太阳。其说各不同,未知孰是。

少阴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员利针。谓取足少阴俞,外去脊椎三寸,两傍穴各五痏也。少阴俞,谓第十四椎下两傍,肾之俞也。 新校正云:按《甲乙经》云:用员利针,刺已如食顷久立已,必视其经之过于阳者数刺之。

霍乱,刺俞傍五,霍乱者,取少阴俞傍志室穴。 新校正云:按杨上善云:刺主霍乱俞傍五取之。

足阳明及上傍三。足阳明,言胃俞也。取胃俞,兼取少阴俞外两傍向上第三穴,则胃仓穴也。

刺痫惊脉五,谓阳陵泉,在膝上外陷者中也。

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手少阴经络傍者一,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针。经太阳,谓足太阳也。手太阴五,谓鱼际穴,在手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经太阳五,谓承山穴,在足腨肠下分肉间陷者中也。手少阴经络傍者,谓支正穴,在腕后同身寸之五寸,骨上廉肉分间,手太阳络别走少阴者。足阳明一者,谓解谿穴,在足腕上陷者中也。上踝五寸,谓足少阳络光明穴。按《内经明堂》、《中诰图经》悉主霍乱,各具明文。 新校正云:按别本注云:悉不主霍乱,未详所谓。又按《甲乙经》、《太素》刺痫惊脉五至此为刺惊痫,王注为刺霍乱者,王注非也。

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暴厥而聋,偏闭塞不通,内气暴薄也。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著也。蹠跛,寒风湿之病也。消,谓内消。瘅,谓伏热。厥,谓气逆。高,膏也。梁,梁字也。蹠,谓足也。夫肥者令人热中,甘者令人中满,故热气内薄,发为消渴偏枯气满逆也。逆者,谓违背常候,与平人异也。然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故隔塞否闭,气脉断绝,而上下不通也。气固于内,则大小便道偏不得通泄也。何者?藏府气不化,禁固而不宣散故尔也。外风中人,伏藏不去,则阳气内受,为热外燔,肌肉消烁,故留薄肉分消瘦,而皮肤著于筋骨也。湿胜于足则筋不利,寒胜于足则挛急,风湿寒胜则卫气结聚,卫气结聚则肉痛,故足跛而不可履也。

黄帝曰:黄疸、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藏不平,六府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足之三阳,从头走足,然久厥逆而不下行,则气怫积于上焦,故为黄疸暴痛,癫狂气逆矣。食饮失宜,吐利过节,故六府闭塞,而令五藏之气不和平也。肠胃否塞则气不顺序,气不顺序则上下中外互相胜负,故头痛耳鸣,九窍不利也。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下一页

类似书籍

“三高”自我管理宜忌全书
“三高”自我管理宜忌全书
生命智慧
生命智慧
求医不如求己小全书
求医不如求己小全书
图解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
图解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
人体的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
人体的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
静坐的科学与心灵之旅
静坐的科学与心灵之旅
?s=96&d=mm&r=g
Author:

标签: 暂无
最后更新:2022-08-11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书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2021 安居多伦多 - 版权所有

本站由 好事来 Hostlike.com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