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一种共同经历
终于等到这一天,我把在那里的所有记忆都写了下来,里面包括地下王国、那扇大门,也包括那个令人神往的理想王国。
接下来就是阅读的工作了。我纵身投入有关濒死体验的文献海洋。
这是我之前从未涉足的领域。没多久我就发现,从几个世纪以前一直到最近,无数人都有过与我类似的经历。个体的濒死体验并不雷同,并且有着各自的独特性。但在个体不同的经历中,同样的元素反复出现着,而这些元素在我的经历里也有。人类对于穿过一个黑暗通道进入一个完全真实的光明之地的描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埃及时代。他们的描述中,有一种“类天使”的存在。它们在有些人的描述中有翅膀,在有些人的描述中则没有。对这种存在的描述,至少可以追溯到古代近东文明时代。人们相信,这些存在是我们的“守护者”,它们守望着地球上人类的活动,也迎接着那些被遗留在身后的人。在文献的描述中,我发现很多人的视觉都摆脱了方向的限制,他们的意识跳出了线性的时间,感觉超脱于一切之上。本质上来讲,这里的一切指的就是人类的生活图景。
他们也听到了类似圣歌的乐声,这种声音不仅穿过了他们的耳朵,更贯穿了他们的全身。他们也有过那种瞬间学习的体验,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消化的概念和信息,他们瞬间就获取了。还有,他们也感受到了强烈的无条件的爱。
在阅读现代人及古人对濒死体验的描述时,我再三发现,大家都被地球语言的有限性束缚住了。他们都在试图用尽全力地使用地球语言去将自己的经历描绘出来,但没有谁能成功做到。而且,许多叙述者都因为无法实现自己的预期而备感沮丧。同时,他们对于文字和概念的计较也让读者感觉莫名所以。我非常了解这些叙述者的目的,也知道他们想要呈现一种更宏大的描写,但这根本不可能。
看到别人的文本时,我常常感到强烈的共鸣。
所有这些书籍和资料,在我的经历发生之前就存在了,只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事实上,对这些我不仅没有接触过,甚至曾有些不屑一顾。很简单,以我的医学背景和科学理念,怎么会去相信身体死亡后灵魂会继续存在这样的事呢?而且我还会告诉你,大部分的无神论者都不是真的。因为如果你真的质疑神的存在,你就应该非常严肃地去做个试验。但当时,我跟其他的医生一样,从未想过去研究关于濒死体验的东西。因为我“知道”这肯定不是真的。
我还阅读了昏迷期间关于我的诊疗记录。这份诊疗记录极为详尽,记载着从我入院开始一直到苏醒后的所有变化。看着我的扫描光片时,我才发现,我当时的病已经严重到了如此可怕的地步。
细菌性脑膜炎的独特性在于,它会在保证你大脑内部结构完整的情况下,攻击大脑外皮层。这些细菌会首先破坏大脑中有关意识的部分,最后才会破坏大脑内部负责辅助功能的部分,然后呈现出致命性。这些辅助功能都是人类动物性的基本功能,比人类意识的范畴低级许多。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疾病也会破坏大脑皮层并导致昏迷,比如脑外伤、中风、脑出血以及脑部肿瘤等。但这些病症对大脑皮层的破坏远不及细菌性脑膜炎来得彻底。这些疾病只会破坏大脑皮层的某个区域,其余部分会保存完好并继续发挥功能。细菌性脑膜炎的可怕在于,它不仅会破坏大脑的外部皮层,也会伤害到大脑内部更原始的部分。考虑到这些,如果有人在寻找一个模拟人类死亡的病例却又不想亲自下手的话,那么细菌性脑膜炎恐怕会是最好的方式了。(事实上,它的致命性非常可怕。
可悲的事实在于,所有患有像我一样严重细菌性脑膜炎的病人,没有一个可以生还。详见附录A。)
尽管对于濒死体验(不管它是真实的经历还是一种纯粹的幻想)的记录已有很长的历史,但直到最近它才成为学术界的研究课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生可以对心搏停止的病人实施心脏复苏术。以前心搏停止的病人很容易死去,这种技术则可以把很多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不知不觉中,这些内科医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病人制造了一场超越地球的旅行。那些旅者对异世界有了匆忙一瞥之后,回到地球便会讲述这样的故事。到现在为止,有这种经历的人已经超过几百万。1975年,医学生雷蒙德·穆迪出版了一本名为《生命不息》的书。在书中,他讲述了乔治·里奇的经历。里奇因为肺炎并发症引发的心搏停止,“死亡”后灵魂出窍了长达9分钟的时间。他说自己穿过了一个长长的通道,拜访了天堂与地狱,并遇见了一种发光的存在,他觉得那就是上帝。他说自己在这次经历中获得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平静与幸福感。现代濒死体验的研究从此诞生。
我不能说穆迪的这本书完全是无稽之谈,但我的确没读过。不过,我也不一定非要读完才能做出这样的结论。因为我知道,心搏停止导致的濒死体验完全是荒谬的。很多对濒死体验的记载中,都强调了病人心脏停止跳动几分钟的大前提,这种心搏停止或者是因为意外,或是在手术期间。那些认为心搏停止就意味着死亡的看法50年前就已经过时了。
很多外行到现在都相信,如果有人从心搏停止中复苏过来,就等于在生与死之间走了一遭。但医学界在很早之前就修正了对死亡的定义,脑死亡才是死亡,心搏停止不是。1968年,针对病人的神经学检查实现了重大突破后,关于脑死亡的标准已经确定下来。心搏停止只有在影响到大脑功能的时候,才与死亡相关。在心搏停止的几秒钟内,大脑供血的中断有可能对协同神经活动造成广泛的损害,从而导致病人失去意识。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外科医生经常会在心脏手术或神经外科手术的过程中,令心脏停跳几分钟,这是一种常规做法。在这个过程里,医生会使用心脏旁路泵保证血液供氧,有时候还会冷却大脑,以提升它在这种情况下的生存能力。这些手术都不曾导致脑死亡。即便有人在大街上忽然心搏停止,如果4分钟内有人为他实施心肺复苏术的话,他的心脏不仅会恢复跳动,也可能避免脑损伤的出现。只要带氧血能顺利地流至大脑,那么大脑以及大脑的主人就还是活着的,即便有瞬间失去意识的可能。
即使我未曾打开穆迪的书,仅凭这条知识已经能让这本书大打折扣。但我还是打开了它,在阅读穆迪记录的故事时,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书中内容的共鸣让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我几乎不再怀疑,或许这些故事中的确会有一部分人离开了实体的躯壳。他的描述与我的经历之间的相似性,让我颇为震惊。
在我昏迷期间,大脑中最低级的那一部分几乎发挥了全部的功能。
不过,差不多每个脑科医生都会告诉你,我大脑中更高级的“人性”部分在那时消失了。这一点,我可以在扫描的结果中看到,可以在实验室的数据里看到,可以在自己的神经测试中看到,也可以在所有关于我的诊疗记录里看到。我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濒死体验几乎是没有瑕疵的,是近代史所有关于濒死体验的记录中最具说服力的。我的经历之所以很重要,并不在于我是故事的亲历者,而在于我可以从医学的角度直接地告诉大家,这一切并不完全是幻想。
对濒死体验进行描述本身就充满了挑战。我的医疗行业从业者的身份,以及之前对此类故事的排斥,令这种描述难上加难。不过,我的神经外科知识以及我的亲历体验则给了我一个特别的机会,让我把濒死体验描述得更具说服力。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