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多伦多
  • 多市生活
    • 多市生活
    • 加国税务
    • 旅游度假
    • 生活安全
    • 行车安全
    • 窍门集锦
  • 多市书苑
    • 热门
    • 小说
    • 教育
  • 家居信息
    • 家居信息
    • 房屋保养
    • 房屋贷款
    • 房屋租赁
    • 房屋建筑
    • 房前屋后
    • 家居风水
  • 健康保健
    • 健康保健
    • 饮食起居
    • 食品安全
    • 健身锻炼
  • 书苑账户
    • 书苑登入
    • 书苑注册
    • 忘记书苑密码
    • 书苑账户信息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多伦多书苑
在线书籍:随时阅读,随身听书。
所有书籍 | 人文 | 人物 | 人生 | 健康 | 儿童 | 医学 | 历史 | 历史 | 古典 | 哲学宗教 | 商业 | 外国 | 寓言 | 小说 | 故事 | 教育 | 管理 | 语言 |
为使本公益资源网站能继续提供免费阅读,请勿屏蔽广告。谢谢!报告弹出广告被滥用。
你的浏览器屏蔽了google广告,请去除弹窗阻止器,以支持我们的免费服务,谢谢合作!
  1. 安居多伦多
  2. 网上书苑
  3. 文学
  4. 科普
  5. 外星人长得像人吗

外星人长得像人吗

2023-02-25 0人点赞 0条评论
点赞
x
语速55: 80
进度0: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下一页

能听到我说话吗

物理学表明手机不会致癌。

据说,棒球界的传奇人物约吉·贝拉(Yogi Berra)曾烦躁地说:“我不想犯错误的错误。”那正确的错误就可以犯了吗?宣称手机和脑癌存在关联,就是一个既错误又正确的错误。自20世纪90年代手机成为人们脑袋旁边的常见配件之后,关于二者关联的报告就开始定期出现。2010年5月17日,《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提到,尽管很多研究说明手机和癌症之间并无关联,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对此表示怀疑,这表明仅凭现有证据就足以向消费者发出警告——赶在大规模伤害出现之前”。

他们的建议遵循了预防原则(precautionary principle),即如果某件东西具有对大量人群造成巨大伤害的潜在危险,那么哪怕是在证据缺乏的情况下,认为没有危险的一方必须担负起举证的责任,证明这种潜在威胁是不存在的。预防原则是一个相当没有说服力的论据,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证明否定命题本身就很困难——不会有结果;第二,这会引起不必要的公众恐慌和个人焦虑。手机和癌症属于错误应用预防原则的个案,因为不但流行病学方面没有证据显示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而且物理学也说明手机其实不可能导致癌症。

《时代》周刊提到的最新反面证据,来自于一个耗资2,400万美元的研究项目,其成果发表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上,题为《脑肿瘤风险与手机应用的关系》(Brain Tumour Risk in Relation to Mobile Telephone Use )。这个项目调查了来自13个国家的12,000多名长期手机用户,其中大约半数是脑癌患者,这使得研究者可以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进行对比。论文作者的结论是:“总体来说,使用手机不会增加罹患神经胶质瘤(glioma)或脑脊膜瘤(meningioma)(这是两种最常见的脑肿瘤)的风险。虽然有迹象表明,使用手机最频繁的人群中神经胶质瘤的患病风险稍高,但考虑到实验偏差和误差,无法得出二者存在因果关系的结论。长期频繁使用手机可能产生的后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如此运用预防原则就是犯了错误的错误。手机不可能致癌,因为它释放的能量不足以打破细胞内部的分子键。某些形式的电磁辐射,如X射线、伽马射线和紫外辐射,能量足以破坏DNA之类关键分子的化学键,因此才会产生导致癌症的变异。红外线、微波、电视和广播信号,还有交流电源发出的电磁辐射,能量微弱得根本无法打破那些化学键,因此我们无须担心收音机、电视机、微波炉和电源插口会致癌。

那么,手机在电磁频谱中又处于什么位置呢?物理学家伯纳德·莱坎德(Bernard Leikind)在《怀疑论者》(Skeptic )杂志的一篇专业文章里指出,已知的致癌物,如X射线、伽马射线和紫外线,能量都超过480千焦/摩尔,这样才可以打破化学键。绿光光子的能量为280千焦/摩尔,只能扭曲(但无法打破)我们视网膜上的视紫质(rhodopsin)分子,从而触发我们的感光杆状细胞。手机产生的辐射能量低于0.001千焦/摩尔,比紫外线弱48万倍,甚至比绿光还要弱24万倍!

即便手机的辐射更强,这也只意味着携带能量的光子数量会更多,而不会有能量更高的光子出现。手机辐射的光子不可能累加变成紫外光子,产生的效果也不可能超过微波或无线电波光子的水平。事实上,如果手机级别的辐射能量就能破坏将生命的关键分子绑定在一起的化学键,那就根本不会存在生命了,因为周围环境中各种自然能源释放的能量已足以阻止分子键的形成。

因此,虽然原则上很难证明一个否定命题,但手机的确不可能对大脑造成损伤,除非是拿手机去砸人家的头。这就是答案。(翻译 徐蔚)

能听到我说话吗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下一页

类似书籍

未来简史
未来简史
科技失控:用科技思维重新看懂未来
科技失控:用科技思维重新看懂未来
多云的宇宙:物理学未解的七朵“乌云”
多云的宇宙:物理学未解的七朵“乌云”
人工智能的进化
人工智能的进化
机器70年: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的人类变革
机器70年: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的人类变革
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时代
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时代
Author:

相关

标签: 暂无
最后更新:2023-02-25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书评论

取消回复

©2021 安居多伦多 - 版权所有

本站由 好事来 Hostlike.com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