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书苑

人体的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

半身不遂老太太的健康恢复记

前面说到淤血的问题,老年人的中风问题便跟淤血、血栓密切相关。有的老人中风偏瘫后卧病在床十分痛苦,像这种由于脑栓塞或脑淤血而半身不遂的病症还能够恢复健康,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吗?其实是可以的。

社区里有位平时爱练气功的老太太,体型偏胖,身体状况一直不错,但也有很多老人都被困扰的高血压和高血脂。这天是老人的生日,老人忙里忙外很是高兴但也比较劳累,凌晨两点去洗手间时,老人突然晕倒了,被及时发现的儿子送往了医院。一般脑血管意外分为两种,脑栓塞或脑淤血,病者属于脑栓塞的情况。

虽然及时救治脱离了危险,但脑血栓的后遗症却让偏瘫在床。老人出院后,在家康复,虽然半生不遂,但语言思维都很清晰。

由于老太太平时很注意锻炼,所以病情相对同类病人还属于比较轻的,只是腿抬不起来,右侧胳膊不能活动,做出系扣子等细微动作。

在这位老太太的康复过程中,发挥很大作用的有三点。

一是前面我们提到的清代名医王清任的活血化瘀方中的补阳还五汤,这个方剂有个方歌:"补阳还五芪归芎,桃红赤芍加地龙,半身不遂中风症,益气养血经络通。"方歌中提到的这些药材是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和地龙,地龙其实就是蚯蚓。蚯蚓有个特性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当蚯蚓被切成两段时,它伤口断面上的肌肉组织会立即收缩,部分肌肉溶解形成新的细胞团,伤口愈合,细胞再生,蚯蚓的康复再生便完成了。中药的方剂配伍正是充分运用了各种药材的特性与药性。

第二点便是调摄呼吸。老太太之前一直坚持练习气功,因此便每天坚持腹式呼吸,这样可以保持脑部充沛的供氧。同时让老人充分运用气功的导引之法。

武侠小说里常说要打开体内的任督二脉,任脉其实就是将上丹田、中丹田与下丹田连起来,上丹田是泥丸穴和印堂穴,中丹田便是我们前面提过的"气海"即膻中穴,下丹田就是丹田穴(在肚脐下方四指并拢处)。督脉则是背后的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和长强穴。

想象着一股气流由长强穴沿背后的正中线,向上,到头顶的百会穴,再由眉中的印堂穴(道家称泥丸,现代医学中,此穴正对的是脑垂体)向下至两乳之间的膻中穴,到肚脐眼下方的丹田穴,由丹田穴再达长强穴,如此循环往复。这样气运行一周其实便是一个"小周天"。在小周天开通的基础上,周身诸经脉皆开通,则称为"大周天"。无论是大小周天还是所谓打通经脉,其实都是一种意念调息。

第三点便是老人自身强烈的康复意念,因为家庭等各方面的状况,老人迫切希望自己能够恢复到之前的健康状态。同时我让老人自己努力按摩肢体,勤梳头,多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并坚持多多使用不遂的一侧身体去完成一些动作,越是运动得艰难,越能让不协调的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

就这样,一个月后,老人由半生不遂完全恢复了健康。

不过,既然说到半身不遂,就要多说几句。前面我们说到,要在病未成形时就将其发现防治,才是养生的最佳状态。

半身不遂是中风后的一大症候,气虚血瘀,经闭不通,气不能行,血不能荣。这通常是由于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操持劳累,或外邪侵袭等原因造成。

中风多见于年迈的老人,中年人自更年期之后,阳气开始衰退,气血也渐渐衰弱,如果偶而将息失宜,加上情志所伤等诱因,就容易中风。犹如巍峨大厦,基础不固,一遇大风,则颓然崩塌。

中风一旦发病,大多难于治疗,后遗症也往往不能短期恢复或完全恢复,而且有复中的可能,复中之后病情会更加严重。因此,未雨绸缪很重要,如有中风预兆,必须加强防治。

Author: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