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书苑

图解正念:佛教中的心理疗法

正念治嗔:生气时的观照

嗔恚属于行蕴,而与嗔恚俱起的那种苦受属于受蕴。控制我们的嗔恚是修行道路上重要的一步。

生气时让正念帮助我们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在生气发火的时候的情形,我们可能会因愤怒而说出一些过激的话、做出一些过分的行为,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有的时候,我们还可能会故意造成这些伤害,以释放内心涌动的无法排遣的嗔怒。有的时候,我们不会把愤怒表现得这么张显,而是压抑下来,即使是气得发抖也会独自忍受。这样的发泄或压抑是否真的能帮助我们把心中的怒火熄灭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或许那样的做法可能带来一时的轻松,但嗔恚的根源并未消失,它还是原封不动地存在,只要有触发的诱因,它便会再次升起。

要了知嗔恚的原因、过程才能真正消除它,把它从我们的心中去除,最好的方法就是正念。保有正念,清楚地觉知嗔恚,观照“生气、生气、生气”,生气就会消失。正念是一种善念,而嗔恚是一种不善念,善念与不善念是不能同时在我们的心中升起的。因此,当我们的心中保有正念的时候,自然就会远离不善念,嗔恚便会被驱逐出去。

生气时怎么做?

当嗔恚生起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回归自己,有意识地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我们总是认为是某个人、某件事是导致嗔恚的原因,便总想着这个人或这样事让我们不喜欢、厌恶的特质,这样一来,心中的嗔恚反而会越来越旺盛。因此,我们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在内心,观照嗔恚。这就像消防队员在灭火,关键在于用水将火浇灭,而不是去寻找那个放火的人。

有一个实用的方法可以拿来作为正念治嗔的参考。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就去看钟,跟着秒针的移动来数数,从一数到十,如此循环,这与数息的方法作用是一样的,只是透过外在更为明显的工具来帮我们提起正念。当我们专注于钟上的表针时,当下就不可能生气了。

分解嗔恚

嗔为三毒之一

三毒即贪、嗔、痴,又称为三垢、三火、三不善根。佛教认为,三毒残害众生的身心,使我们沉沦于生死轮回,因此三毒为恶之根源。佛教常以鸽、蛇、猪来象征三毒。

有嗔恚与无嗔恚的区别

Author: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