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书苑

隐藏的行为:塑造未来的7种无形力量

虚拟货币关联

在第四章中,我们引入了“区块链”和“虚拟货币”的概念。本章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创造一个比现有的模式更安全,规模也更大的新型计算平台。我们首先从虚拟货币的工作原理开始说起。

虚拟货币是一种可用于在线交易的价值单位,目前流通的虚拟货币有100多种,其中比较流行的有比特币、以太币以及莱特币,截止到本书最终定稿之时,流通的虚拟币总价值大约为750亿美元。相较于预计流通的1.5万亿美元,可能只算得上一个化整误差,不过这也绝不是一笔小数目。[1]

之所以称其为“虚拟”货币,是因为会用到区块链加密技术来保证其有效性、所有权及价值。价值实际上取决于需求及计算,两者共同决定了可以发行的单位数量,就比特币来说,其数量是2 100万。

随着单位数目趋近最大可发行数量,计算也变得越发复杂,需要借助“挖矿者”电脑将所需的超级计算能力用于挖矿或记录新的比特币交易。大致说来,即使是最高配置的带显卡电脑,挖一个比特币,也需要50 0多年。另外,说到比特币时,我用了“挖矿”这个词,但实际上,比特币只是对在区块链中创造一个区块所给予的奖励罢了。

区块链真正有意思的地方不是数学,而是虚拟货币会对金钱的使用、管理等诸多方面产生的影响。

比如几年前,我们中有一人应邀在芝加哥的美联储会议上发言,当时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的一小部分骨干已经引起了金融行业的广泛注意,但是美联储对货币即将进入网络领域有一定的担忧,这也正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无法使用货币政策管理虚拟货币。

如果比特币的价值只取决于那些买卖他们的人给出的定价,那么它们到底值不值钱?毕竟,尽管美元已经是法定货币,但美国政府依然在鼎力支持它。[2] 如果一种虚拟货币有足够多的人使用,难道它不应凭借那些支持而获得价值吗?必须要大家一致认可它有价值才行。不过你可以这样辩解:因为它稀有、可转移的特点,需要区块链全球网络节点的支持和保护,所以它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但货币的价值最终还是取决于其使用的广泛程度及人们的接受程度,而且价值似乎只会越来越高。比如,如果你有支持虚拟货币的VISA(维萨)卡,你就可以用它来购买任何可以用传统货币购买的东西。[3]

截至目前,只有政府能够发行货币,尽管你可以以数字形式储值,甚至是将之变成金块存入保险柜中,但最终还是要通过监管银行把这种价值转变为货币才能进行交易。这意味着你还是要接受银行的处理、费用及途径等固有的摩擦力。原因就在于,既然你的钱是以数字形式记录的,就必须要由有公信度的人或物记录哪些是你的。

依照我们的描述,到目前为止,区块链和虚拟货币似乎主要是用于规避传统银行业、商业和经济模式的一种新方法,但关于区块链还有另一面我们尚未探讨,这部分讨论将不再围绕“新方法”这一定位,而是直面来自几乎所有主要市场先入者的批评,这些先入者现在正忙着争夺计算生态系统的所有权,以控制人们的各种设备和数字自我;区块链则能够作为分布式平台,服务于存在中间人摩擦力的各行各业。

这正是很多新公司正在利用区块链所做的事情,开发规避现有工业时代经济构架和商业模式的方法。这里的前提很简单,却颇具革命性:

工业时代的计算和金融交易模式(购买、销售、资金转移)需要集中管理。依赖这样一种严格监管控制的等级模式,非常适合线性的、点对点沟通的时代。

在20世纪时,孩子十分喜爱的电话游戏就完美地诠释了人们对这种模式的习以为常。在这个游戏中,当人们通过电话将信息传递给他人时,最终收到的信息与一开始发出的信息相去甚远。点对点的沟通所面临的挑战是无法保证完整性,无论是所有权、一个想法、一个请求或一次交易。因为它的传递路径是线性网络,没有揭示来龙去脉的系列文件。

然而,如果你跟今天的孩子玩同样的游戏,他们一定会通过给彼此发邮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因此确保了信息完整如初,没有任何篡改。当邮件发给这一链条中各相关人员后,他们还可以查阅彼此的邮件,看是否有所改变。这样,任何一个点都不会出问题。当然,我们都知道邮件的工作原理并非如此,多数随时变化的交流和交易也是一样,无论变化是有意还是无意。所以,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人们安排了中间人,负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一家名叫Golem(魔像)的公司就是这样的中间人,这家公司试图利用闲置的电脑资源创造一台全球超级电脑。[4] 他们把自己称为计算界的爱彼迎,人们可以在Golem的点对点网络上向任何人买卖闲置的电脑资源。

其实,这种汇总整个网络电脑资源的想法和尝试并不新颖,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分布式计算项目。其中有一些被称为“志愿者”计算,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个人电脑上下载一个小程序,并在电脑闲置时自愿提供部分电脑使用的集中授权。其中比较知名的有seti@home计划和folding@home计划。第一个是伯克利大学赞助的项目,在宇宙间嘈杂的背景音中搜寻信号,以发现智能生命;第二个是斯坦福大学赞助的项目,目的是用于疾病研究。

不过,目前计算机网络依然由集中服务器控制,可以将之比作银行。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兑换货币进行付款、购买产品和获取服务,以及从自动取款机取钱,或进行其他交易,但钱最终还是要从一家银行流入流出。除非你的老板是用金条给你发工资,又或者你经营的是一辆只接受现金的餐车;否则,在日常交易中,你不可能随身携带大量现金。原因就在于,你相信把钱放在银行比留在身边更安全。

但倘若有一张借记卡,能从其他人、组织或设备的价值网络中取钱,算作对你所提供的服务的酬劳,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你的“余额”将不再存在于这个网络的某一个节点,而是存在于所有的节点。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并不容易,但这是我们所有人在另一种背景下经常都会做的事。

当你请某个朋友帮忙,比如,完成一项任务,把你引荐给他们认识的人,帮助你解决一个难题,这种关系资本存在于哪里呢?只存在于你们俩之间罢了。但现在我们把这个情景的范围扩大,假设你需要召集20 0个人来帮助你做一件大事,如社区集体努力建一个新操场。每个人都需要在各自的建筑领域做到基本合格,从抡锤到挖洞。你不了解这200个人到底能否做到,但很可能你有朋友、朋友的朋友,同样他们自己也有朋友,最终无论如何,你还是能够召集足够合格的人。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你用到了很多关系资本,但也创造了很多关系资本,因为无论任何时候,当其中有一个人需要帮忙时,你确信他们一定会找这同一个群体中的其他人帮忙。那么问题是,所有这些关系资本存在于哪里?它无处不在,而又无处可寻。

现在,如果你是个急脾气,会直接跳到下一个问题:“这种关系资本难道不是只取决于其背后的人本身是否正直可靠吗?”

在P2P这种由区块链造就的网络中,同样的事情也正在上演,只不过其规模大至成千上万,甚至是千百万人,但能够做到资本百分之百分配正确。

这正是Golem公司所做的,Golem网络是非集中的计算能力分享经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出租”其计算能力,或开发及售卖软件来赚钱。[5]

但在这种情况下,难道Golem不是集中管理者吗?其实还真不是,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产生的方式同他们提供的服务一样精彩。Golem在融资过程中募集了860万美元,但这并非源自天使投资或风投,抑或是其他传统的资金募集方式,而是通过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公开募币)进行融资。

ICO很像IPO(首次公开募股),只不过它不受任何政府监管机构[如SEC(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同时面向任何想要参与募币的人。但ICO不仅仅是募集资本,整个Golem网络都将使用它自己的货币,称为GTN(电子货币),现在一个GTN的价值为42美分。但所有虚拟货币的发行总数都是有上限的,就比特币而言,其数量是2 100万,GT N的总数是10亿代币,也就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代币的价值都会增加。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ICO带来了一派欣欣向荣、商机无限的局面,但毫无疑问,随之而来的肯定会有疯狂的投机行为。

比如,在本书出版之际,大约200次ICO能募集的总资金已经超过2 0亿美元,15分钟内单次ICO可募集将近3亿美元。

无论ICO将如何颠覆资本募集的方式,未来更大的前景在于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它能创造出几乎无摩擦力——取缔了交易中间人——的数字生态圈。其现实意义是什么呢?依照以太坊创始人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所言,“现在卖套房子需要好几周的时间,但其实可以只用3分钟”。[6] (回想一下我们在第五章中谈到的,实际工作时间和处理时间之间的差距。)通过自然变化和渐进式创新永远也无法取得这样的提升。

如果我们有计划地提升效率,准确无误地记录、分析交易的每一步,然后结合数字自我的资源,可以想见,它将会是一个整体摩擦力近乎为零的模式。倘若你觉得这似乎有些夸张,不妨想想有很多管理过程,其实际处理时间占据整个交易时间的1%~5%不等。我们的经济、政府,以及医疗、保险、金融、供应链等行业,都只发挥了其5%的潜力;或者,换一种更令人吃惊的表达方式,在经营很多行业的过程中,人们浪费了95%的努力。如果确有一股隐藏的力量,它压制了创新,拖拽了社会前行的脚步,削弱了人们处理生产效率问题的能力,那必是摩擦力无疑。

所以不妨想一想,如果我们能赢回当前流程中或交易上哪怕5%的时间,这对你个人、企业及社会机构分别意味着什么?人们处理相应流程的能力将有效翻倍。那么,我们来做个计算,假设实际工作的时间只占整个流程时间的5%,如果没有摩擦力我们的能力将能提高多少倍?

很简单,提高20倍。但由于实际限制或缺少市场需求,这一计算并不适用于所有领域,而关键在于人们的能力的确存在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坦白说,虚拟货币并不是毫无风险的,在写这本书时,中国政府已经关闭了中国大陆境内所有的虚拟货币交易所,并进一步规定交易所中所有参与者必须实名制。比特币有一个隐晦但意蕴丰富的讽刺之处,这也是几乎当前虚拟货币都存在的问题。虽然交易是匿名进行的,但所有的交易都存储在区块链中,有确凿的稽核记录,能够追溯每一笔交易的买卖双方。正因为此,31岁的罗斯·乌布利希(Ross Ulbricht)——现已臭名昭著的非法比特币市场“丝绸之路”(Silk Road)的创始人,因该市场被举报造成了超过10亿美元的非法药品走私而落网,并被判处终身监禁。很有意思的是,美国政府虽然没有虚拟货币,却在2014年拍卖了从“丝绸之路”上查封的价值约200亿美元的比特币。

虚拟货币的未来很可能是下面某种情形:

·它可能会因为投机和非理性繁荣而垮掉,10年之后又会卷土重来,前景更为光明,可能是比特币、其他现有的或尚未诞生的虚拟货币。

·监管机构介入,开始或至少尝试限制虚拟货币及其使用。中国现在已经禁止虚拟货币ICO,并称之为一种极具破坏性、不稳定的技术。

·出现争端(由国家政府引发或由罪恶的非法利益导致),瓦解虚拟货币中的信任。导致一个或数个,甚至是所有当前运营商的垮台,然后重新诞生一种更值得信任的选择。

·美国政府和其他政府开始发行虚拟货币。

不过要注意,在以上情形,而且很可能是我们能提出的所有情形中,虚拟货币都不会消失。这并不是说比特币或以太坊,或现有的198种虚拟货币中其他任何一种,在未来5 ~10年会一直存在。但很显然,未来会出现一种新型货币,重新定义货币价值理念的想法将会保留下来。但能否使用区块链来保护我们的数字自我呢?

Author: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