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雷电离我们很远,每年夏天都有不少被雷击的悲剧发生!据有关部门大概统计:仅中国大陆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伤亡人数上千人!
夏天来了,防雷电,妈妈一定要告诉孩子:
1、不要在楼顶或树下避雨。
不要继续在楼顶等建筑物顶部玩耍,也不能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大树下避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2、不要在水面和水边停留。
在河里、湖泊、海滨游泳,在河边洗衣服、钓鱼、玩耍等都是很危险的;
3、不要快速移动。
雷雨中最好不要奔跑,更不适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在雷雨中快速移动容易遭雷击;
雨中快速奔跑也是很危险的……
4、远离金属物质。
在雨中走时,不能撑铁柄雨伞,手拿铁等金属类的玩具最好收起来;避雨的时候要观察周围是否有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或电力设备,不宜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
5、不能玩手机。
雷雨天气告诫孩子不能玩手机。尽量别拨打或接听电话,家里的座机也避免使用,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但对沿架空电线、电话线侵入的雷电波却无能为力。
6、雷雨天气注意穿鞋。
在雷雨天气赤脚行走或避雨,会加大了被雷击的可能性。贪玩的孩子应该立即穿上鞋子,或者在脚底垫上塑料等绝缘体。
7、不要淋浴洗澡。
行雷闪电时不宜淋浴洗澡,因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住高层的,还要注意关闭门窗,预防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告诫孩子不要把头或手伸出户外,更不要用手触摸窗户的金属架。
雷雨天气,在野外和家中洗澡都是很危险的……
如果刚好在户外雷区,请教孩子这样做:
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在靠近雷暴的危险环境,这时应该停止一切行动,并且这样做:
1、 严禁奔跑,不要张嘴,应立即双膝下蹲,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2、应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或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及有金属壳体的船仓内;
3、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外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并丢弃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
4、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千万不要跑动,应双脚并拢跳离。
如果是在屋内,关闭门窗十分关键
还要给家庭电器断电……
20-20原则
20-20原则可以帮助你判断是否启动防雷应急行动。
- 当闪电的光和声时间差在20秒内,即表示应立即进行防雷应急行动。
- 在最后一次20秒光声差的雷击后,防雷应急行动应再持续20分钟后再解除。
- 在启动防雷应急行动后,应立即停止所有活动而去寻求安全的避雷地点,并做好自我保护的姿势。
20-20原则应当作一种指导,要灵活使用,因为在某些地区,严格执行20-20原则会让你根本无法转移。
避雷地点
安全与不安全的避雷地点,Johh,NOLS
安全的避雷地点
- 树林里,但要远离最高的那颗树。
- 车内,但不是敞篷车—装*遭雷劈。
- 房子内,但要远离窗户,和任何通往外界的导体,例如水、烟囱。
- 低洼地,例如山谷。
不安全的地点
- 山顶、山脊、房顶、塔上及任何制高点上。
- 在孤高的物体附近。
- 开阔地。
- 临近水的地方,或者导体附近。
- 浅洞、浅沟壑。
- 当你感觉到刺痛感,听到嗡嗡声时,电击随时会到来。
防雷保护姿势
- 首先分散人群,距离10-15米,可减少出现闪电溅射连锁伤害的可能。但也不能太远,否则当一人受伤,其他人无法第一时间施救。
- 用绝缘体隔绝身体与地面,这包括防潮垫,背包甚至枕头,这会减少跨步电压伤害,但不能避免。
- 减少身体与地面的接触点面积和距离,例如两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伤害。
- 捂好耳朵,保护听觉。
- 准备好防雨装备、例如雨衣,保暖衣物,零食和水,防止在长时间静止状态下失温。
防雷自我保护姿势
其他注意事项
野外的环境是复杂的,当遇到一些蛋疼的特殊情况,往往会难以选择。
例如,当置身于一片开阔地,只有一颗大树,我们应如何快速避雷?
这里引入一个概念,叫锥形保护区Cone of Protection。举个例子,在一片及其平坦的开阔地上,没有干燥的低洼地势,只有一棵30米的高树,那么待在以这棵树为中心30米为半径的圆圈附近,受到致命伤害的几率最低。
利用Cone of Protection现象,一种极端情况下的避雷选择
因为在这个距离上,闪电极易被树吸引,而地面电流也难以致命。离树太近,会被地面电流击伤,站在开阔地上,又容易被直接击中。注意此方法只适用于高于30米的树。
有人在打雷时本能的会找一个沟或者山脚的一个洞躲起来,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行为,因为地面电流在洞口和沟壑两边会形成巨大的电压差,如果空气被击穿形成高温电弧,附近的人将会被点燃。
浅洞是十分危险的地方
在树林里,理论上,所有的树都会有几乎相同的几率被击中,但实际情况是,不同的树吸引雷电的能力不同。
这和树根的形态有关,有些树的树根会扎的很深,有些树的树根则扎的很浅,树根对地下水的接触也不同,造成了引雷的差异。
美国每年被闪电击中的树种统计数据
由此可见,在树林中,靠近山毛榉和云杉,相对松树和栎树安全的多。
不同类型的根系入土深度、与地下水、矿脉的接触情况会不同
这会影响引雷概率
在雷暴天气,雷击并不是唯一的威胁,此外还要注意失温、暴雨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河水暴涨等一系列危险因素,莫在慌张中丧失了判断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