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配速与心率
配速与心率具有强关联,配速越快,心率越高,心率与配速成典型的线性关系。不同耐力水平的人在同一配速下,心率表现具有巨大差异,如一个精英跑者在6:00配速时心率只有130次/分,一名初级跑者在6:00配速时心率已经高达160次/分。配速上升时,心率上升越慢,说明心肺功能越好;反之则越差。同样的道理,停下脚步后,心率恢复越快则心肺功能越好。
配速是绝对强度指标,心率是相对强度指标。同等配速下,心率可以今天高,明天低,因为心率受到身体状态、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
心率虽然是相对强度指标,但心率高低和主观感受的结果却是几乎完全一致的,这跟配速、气候、环境都没有太大关系。心率高感觉比较累,心率低感觉比较轻松,不太可能存在心率低但感觉却比较累,而心率高却感觉比较轻松的情况。
同等配速下,你的主观疲劳感受可能是不完全相同的,如夏季跑步,在同等配速下,你会感觉更累,这时你看看你的心率,往往心率也会更高。而在凉爽、气温适宜的季节,同等配速下,你会感觉更轻松,这时你的心率也会更低。在某些极端气候如35℃以上跑步,看心率比看配速更重要,因为这时在同等配速下,心率会更高。如果保持配速,就有可能使得心率过高,加剧疲劳,甚至引发中暑。
假定气象条件、环境、身体状态都完全相同,以同等配速去跑步,你的心率降低了,这是心肺功能明显提升的表现。例如,6:00配速时原来心率是155次/分,经过训练,6:00配速时心率降到145次/分,这意味着你的心脏收缩力增强,工作更加省力,心脏不需要跳动那么快就能满足需要。同样的道理,在同等心率情况下,如果配速提升,也代表你的心肺功能得到提升。举例来说,原来心率150次/分时,配速为6:00,现在心率150次/分时,配速为5:30,则代表同等心率下你可以承受更高的运动强度。
在日常跑步训练中,严格按照配速去训练是允许的,但本身能够以稳定配速去跑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在室外跑步,由于环境始终在变,如路面高低起伏,想要保持稳定配速需要有很好的节奏感和良好的耐力。多数情况下,大众跑者都是时快时慢,能做到每千米速度误差在1~2秒,并不简单。
按照配速去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每次跑步配速都完全相同,几乎不做改变,健身跑就是这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为自己设定不同的配速要求,如今天是6:30,明天是5:30。为实现马拉松PB而进行训练,通常要求跑者按照不同配速进行不同训练,这样才能全面训练跑步能力。
按照配速去跑,假定你能够保持配速稳定,你每次的心率表现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例如,都是以6:00配速去跑步,今天天气潮湿闷热,心率可能是150次/分;明天气候凉爽,心率可能是140次/分。正如前文所说,这是因为每次跑步时身体状态、气象条件都是不一样的,这会对心率产生很大影响。也就是说绝对强度没有变,但相对强度每天都在变,今天在这个配速下可能是轻松跑,明天在这个配速下可能就变成乳酸阈跑。
按照心率去跑,本质是要求自己以同等的疲劳感受去跑。不管个人状态、环境、气象条件如何,只要心率稳定在某个水平,主观疲劳感受都是几乎一致的。只不过就算每次跑步心率相同,配速也会有很大差异。同样心率保持在140次/分,今天配速可能是6:30,明天配速就变成6:15,但不管配速如何,个人跑步时的感觉都是差不多的。
在马拉松比赛中,我们建议跑者按照心率去跑,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计划4小时完成一场全马,那么这意味着你要以平均540的配速跑4小时才能实现。如果你在这4个小时以内心率都保持在160次/分以内,那么你基本上是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但如果你一开始心率就在165次/分左右,那么4小时完赛的目标恐怕就不容易实现了。因为在全马比赛后半程,由于体力的剧烈消耗、肌肉疲劳、出汗、中枢疲劳等因素,你不太可能全程保持心率稳定。在比赛后半程即使配速不变,你的心率也会逐步上升,当心率达到175次/分甚至更高时,这称为“心率漂移”,你就会发生明显的疲劳,并导致配速下降,即跑崩了。而按照心率去跑,则不会跑崩,就算最终会跑崩,至少也会推迟跑崩的时间。所以跑马拉松时,一种稳妥的做法是:当心率上升则通过降低配速的方式来保持心率。这样也许你不能实现PB,但至少你可以全程比较匀速地跑下来,而不是跑跑走走,或者后半程配速严重下降。
按照配速跑,还是按照心率跑,其实都是可以的,关键是你要了解自己的配速与心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你大概什么配速对应多高的心率,这样按照配速跑还是按照心率跑就不会变成一件纠结的事情。这个问题的本质不是跑步时看心率重要还是看配速重要,都要看,都要关注。总结来说,不是配速重要还是心率重要的问题,而是遵循科学训练原则最重要。
心率和配速都是跑步时最重要的反馈,跑步时经常看看这些反馈,对于科学跑步和进行自我指导都有重要意义。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