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诺夫王朝
俄国历史上只有两个王朝,一个是留里克王朝,另一个就是罗曼诺夫王朝。罗曼诺夫王朝是俄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在该王朝统治的300多年里,俄国由东欧一个闭塞小国一跃成为世界一大强国。这番巨大的转变得力于俄国仅有的两位大帝,一位是彼得大帝,即彼得一世,另一位是叶卡捷琳娜大帝,即叶卡捷琳娜二世。
◎彼得大帝
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一位沙皇是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他与其后继位的几位沙皇都表现平平。直到彼得大帝出现,俄国才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有了非凡表现。1682年,彼得一世继位,1721年正式将俄国的国号定为“俄罗斯帝国”。
彼得年轻时曾远游西欧,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化名前往荷兰、英国学习造炮、造船和航海技术,回国以后开始仿效西欧,在国内推行多项举措。在经济方面,他允许企业主买进农奴到工厂做工,批准外国人在俄国开办工厂,同时派遣年轻的俄国人到东欧去学习。在政治方面,他剥夺贵族领主杜马会议的职能,设立了参政院,并将官员分为14个等级,所有的官员不管门第出身,都要从最低一级做起。在社会方面,彼得下令宫廷人员剪掉大胡子,把长袍换成西装,鼓励吸烟和喝咖啡,举办各种舞会,提倡文明交际。
军事方面,彼得发动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最终打败北方强国瑞典,夺取了芬兰大公国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攻下亚速堡和巴库,控制了亚速海和里海的门户。接着,俄国又与波斯一决雌雄,抢得里海沿岸一带。此外,彼得一世还打败奥斯曼帝国,占领了黑海的出海口。
彼得大帝并不是罗曼诺夫王朝的首位沙皇,但因其勇于改革创新而被视为该王朝的最初奠基人。在他的全力推动下,俄国跻身欧洲强国之列。1712年,彼得大帝从莫斯科迁都圣彼得堡,使其渐渐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叶卡捷琳娜大帝
彼得大帝病故时没有指定继承人,唯一的儿子因反对改革已被他处死,皇后叶卡捷琳娜一世继承了皇位,成为俄罗斯第一位女皇。但这位女皇远远比不上后来的另一位同名女皇,她就是罗曼诺夫王朝的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发动政变、推翻了自己的丈夫彼得三世后登上皇位,此前六任沙皇都难以控制国内局势。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女皇在内政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她将枢密院分为六大院,自己直接主持三个强力院,即陆军院、海军院与外交院。接着推行二级(省、县)管理体制,由沙皇直接任命省长与监督省长的总督。而后,她又颁布法令,明确表示贵族特权阶层不承担任何国家义务,除了图谋反对沙皇的罪名外,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和处罚。
在她执政的34年里,俄国实现了大幅度的领土扩张。18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日渐式微,俄国对其发动了两次战争,侵入克里木半岛在内的黑海北岸广大地区,接着又伙同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占领了立陶宛、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的大部分土地,使格鲁吉亚也沦为附庸国。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叶卡捷琳娜二世推动俄国积极参与欧洲君主国事务,在俄国历史上开创了干涉欧洲革命的先例,使俄国成为“欧洲宪兵”。
在这位女皇的统治下,俄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她本人也成为俄国人心目中仅次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被尊称为“叶卡捷琳娜大帝”。
◎进入王朝末期
进入19世纪,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不可避免地参与进了拿破仑发起的战争。1812年6月,拿破仑一世率领60万大军侵略俄国,面对两倍于己的侵略军,罗曼诺夫王朝实行焦土政策,致使法军无力补给,再加上俄国的寒冷冬天又给了法军灾难性的一击,这支庞大的侵略军遭遇惨败,最后只有不到3万人回国,俄军则一路追击至巴黎城下——统率俄军取得胜利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视为欧洲的救世主。
亚历山大一世最大的功绩就在于打败了拿破仑,但在他统治后期,俄罗斯帝国却呈现衰败之势。尤其到了暴君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国内物价飞涨,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农奴运动此起彼伏。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时全力改革,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然而当亚历山大三世继位后,改革的危机开始频频显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俄国国内又于1917年3月(俄历二月)掀起推翻沙皇制度的二月革命,在风雨中飘摇的罗曼诺夫王朝经受了最后一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宣布退位,后来与其他皇室成员一起被枪决——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终于走到了尽头。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