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港城符拉迪沃斯托克
清朝时闯关东的汉族人把这里称作“崴子”,后来误以为此地盛产海参,遂取名“海参,”或“海参崴子”,意为“海边的渔村”或“海边的晒网场”。其实,现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并不盛产海参,而是太平洋沿岸一个风景秀丽的海洋商港,同时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座大型城市。
◎大铁路的终点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坐落在彼得大帝湾金角海湾的西北岸上,北部为高地,其他三面分别濒临乌苏里湾、大彼得湾和阿穆尔湾,恰好处于俄罗斯、中国和朝鲜三国的交界处。这座城市始建于1861年,最初是一座海防要塞。次年,它被定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东方统治者”或“控制东方”。1891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在其后的十几年里,符拉迪沃斯托克一带聚集着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劳工、商人、投机者与水手,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朝鲜人和中国人。1916年,这条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终于竣工,符拉迪沃斯托克成为铁路线上的终点城市。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符拉迪沃斯托克目前已成为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同时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作为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它亦是该区的行政、工业、文化和商业中心,城市海岸线100多千米,整个城市面积约700平方千米,市内划分为五个区,即列宁区、五一区、别尔沃列琴斯基区、苏维埃区和费伦多斯基区。
◎渔港、商港和旅游城
在建城最初一段时间里,符拉迪沃斯托克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海岸堡垒之一,但它作为军事要塞的历史只能追溯到1877年,现在该城已经转变为俄罗斯著名的交通要塞与海洋商港。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海陆空运输都很发达,既开通了直达莫斯科的铁路线,又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城市,而且距离中国吉林省珲春市仅180千米。符拉迪沃斯托克还是一座渔业城市,市内建有多家渔业捕捞公司,带动了其他各种相关产业企业的迅猛发展。同时,它也是一座文化城市,市内建有远东国立大学、工艺大学、海军学校、综合技术学校、医科大学、艺术学院等。
当然,这座城市最显著的标签仍然是海洋商港。作为一处天然良港,它的货物吞吐量居全俄之首,主要运输石油、石油制品、煤、谷物、鱼类等。它的海洋工业也非常发达,多年来一直以船舶维修、造船、探矿机器制造、鱼类加工及木材加工为主。
符拉迪沃斯托克还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除了令人神往的滨海风光之外,市区一带拥有阿尔谢涅夫博物馆、滨海地区艺术馆、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博物馆、缆索铁路、俄罗斯岛、波波夫岛、老汽车博物馆、7号堡垒等观光景点。游客们若有兴趣,可以继续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东北部的锡霍特山脉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里栖息着各种珍稀鸟类和海豹等野生动物——由于那条闻名全球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带来了无限发展机遇,许多游客都乐意把它当作开启或结束西伯利亚之旅最理想的地点。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