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你必须了解的37个风水术语
一、风水
风水一词,现存最早的出处据说是晋代郭璞所著的《葬经》。郭璞在《葬经》中这样写道:“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是中国文化独创并数千年繁衍不息的一门有关人居(葬)与环境关系吉凶评价与选择的综合技艺,其核心是寻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通,用风水的术语表述,就是追求“生气”的停聚和融结。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对地气的寻辨、方位的调整、景观环境的借势与改造,而获得、接引、保全生气,使之兴旺世人、荫福后人。风水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伦理、美学、民俗、营建等思想和技艺的成果与智慧。风水的外在物化形式常常表现为建筑景观形态,墓穴的选址和入葬方式,城市、村镇的规划与布建等。
风水在汉代之前又被称为卜宅、相宅、青乌、青鸟,汉之后又有堪舆之称谓,自晋代之后,风水一词开始流行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二、阴宅,阳宅
阴宅在风水中专指墓地(穴),阳宅专指现世之人居住的宅第。但在汉代前后,阴宅、阳宅也被作为阳宅的入阴与入阳的两种分类法。《黄帝宅经》就将二十四个方位按八干四维十二地支标示,从辰南戌北,斜分一条线为界,阳在北、东北、东,阴在西北、西、南。“凡从巽向乾、从午向子、从坤向艮、从酉向卯、从戌向辰移,悉名入阳;从乾向巽、从子向午、从艮向坤、从卯向酉、从辰向戌移,悉名入阴。”“阳宅龙头在亥,尾在巳;阴宅龙头在巳,尾在亥。”后世风水家们虽然还承继了入阴、入阳的区分法,但阳宅已不再分阴宅、阳宅了。
三、阴阳
“一阴一阳谓之道”(《易传》)。阴与阳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宇宙万物构成、生长、演变规律的高度概括与辩证看法。阴与阳既是事物构成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最基本的情态,又是事物新陈代谢的内在动力。《老子·四十二章》有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与阳必须相互作用并达到一种平衡,才符合自然与社会运行的规律。战国末期,以邹衍等人为代表的“阴阳家”进一步发挥了阴阳学说,将之与“天人感应”相结合,增强了阴阳之学的神秘性和应用性。阴阳学说被当作风水学的理论核心加以具体化和系统化,因此,后世又将风水师称为“阴阳先生”。
阴阳之说在风水方技层面,经过历代上千年的发展演变,产生出许多繁复的具体应用规则。明代人徐试可在为唐代名著《雪心赋》作注释时作了精要的概括:
第一,按高为阳、低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河之北为阳,河之南为阴等等地理情状来分阴阳。所以,山静为阴,水动为阳。
第二,以山势龙脉的走向来看,顺时针即二十四山方位自子而丑,自寅而卯,左旋的为阳;逆时针由子转亥,由亥转戌,逆而右转的为阴。
第三,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所以,“乾、艮、甲、丙、戊、庚、壬、申、子、辰、寅、午、戌为阳,其数奇,其序居先故也。坤、巽、乙、丁、己、辛、癸、亥、卯、未、巳、酉、丑为阴,其数偶,其序居后故也。”以前后次序,第一的为阳,第二的为阴。
第四,理气派中依据八卦二十四山不同方位,与天干地支相配,根据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象数及阴阳对应关系,加上纳甲法,而区分二十四山(罗盘)上的阴阳,并将之应用到建筑立向上。
“以净阴阳言,则乾甲、坤乙、离壬、寅戌、坎癸、申辰为阳;其艮丙、巽辛、震庚、亥未、兑丁、巳丑为阴。古人所谓阴阳不驳杂,以之立向。如阴龙阴向,阳龙阳向之说是也。”这就是纯阴纯阳的原理表述。
四、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人对事物构成的最基本元素的概括,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通过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而使万物不断演化。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有着直接的生与克的关系,如金克木,金生水。但同时,三者或者四者之间更有相互制约和化解生克关系的内在机制,比如金克木,如果同时加入水的因素,金生水是泄了身,其克木的力量就弱了,同时,水又生扶木,木反制金克的力量就强大了。这种相互生克又制约化解的辩证关系,就叫五行生克制化。
五行也是风水理论核心之一。风水中常将五行的五种形态与山体、水体等自然景观对应,如金是顶部圆润饱满的形状,火是顶部尖锐的形状等,除上述的生克制化原理的应用外,又将五行与方位、与八卦和干支对应。如,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分布于八卦八方,即东方震卦(卯)、东南方巽卦为木,南方离卦(午)为火,西南方坤卦为土,西方兑卦,西北方乾卦为金,北方坎卦为水,东北方艮卦为土。
五行是风水特别是理气风水最核心也是最主要的系统分析工具,离开了五行,风水的吉凶评价系统就将瓦解。所以《地理人子须知》中有一段话专论“诸家五行”,在概述了五行在风水应用上的各种流变如正五行、八卦五行、洪范五行、天干地支五行、纳音五行,与卦气、形局、天文等相融合的河图五行、浑天五行、双山五行、玄空五行与宿度五行等等之后,精辟地指出:“地理窍妙无出五行,五行之变不可胜穷,而要之或以气言,或以质言其概也。”所谓质就是外在的山川形态,按曲者、直者、锐者、圆者、方者分五行之质。而到了宋儒时代,又强调五行之气,所以徐氏兄弟说:“虽以气而成,然其体一定不易,气虽形乎质之内,而其用则循环不穷。”以此说明内在之“气”与外在之“质”(形)相辅相成,方能循环无穷的道理。
五、八卦
八卦创自上古伏羲氏时期,是中国古代一切哲学文化思想的数理基础,它以阴爻“- -”、阳爻“—”两种符号组成的三爻构成,最下边的为初爻,中为二爻,上面的叫三爻,构成八种基本图示,即八卦,用以象征和分析天地自然与人文现象,并引申对应到动物与人的属性和身体各部位。
具体来说,八卦由三爻构成八种基本卦象: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对应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而八卦三爻,两两相对应,又演化出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构成。
八卦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之分。先后天之分始于宋代著名易学家邵雍,他根据《易经·系辞传》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及“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的论述,画出了伏羲八卦(先天八卦)图示,即乾一(南)、兑二(东南)、离三(东)、震四(东北),巽五(西南)、坎六(西)、艮七(西北)、坤八(北)。
又根据《易经·系辞传》中“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的论述,而排布出后天八卦,即坎(北)、坤(西南)、震(东)、巽(东南)、乾(西北)、兑(西)、艮(东北)、离(南),其中,乾、坎、艮、震四卦为阳,分别对应父、中男、少男、长男;巽、离、坤、兑四卦为阴,分别对应长女、中女、母、少女。后天八卦与洛书之数相对应的关系见后述洛书一节。
在风水上,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的原则体现得最为突出。后天八卦及象数配成八个方位坐山,每一卦又各管三山,并在罗盘上更进一步细分,如七十二分金、一百二十分金等,成为风水最常用和最得力的分析工具。
六、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是中国远古以来就创设的数理图示,与易经、八卦、五行相结合,成为风水术的重要工具。《易经·系辞传》有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并具体说明了河图、洛书之数的排布规律。
所谓河图,相传是舜时黄河中出一匹马,马身上画图标示出天、地之数及其分布规律。具体来说是,河图数分为天数、地数两种,分别以内外两种形式,按东、西、南、北、中排列。所谓天数是指一、三、五、七、九,地数是指二、四、六、八、十。天数、地数又从一至十分成生数、成数,生数为一、二、三、四、五,位居内侧;成数为六、七、八、九、十,位于外侧。这样,河图数的排列规律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居北;“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居南;“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居东;“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居西;“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居中。而五行关系则是,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
所谓洛书,相传在大禹治水时洛水中浮出一只神龟,背上有45个圆点排列出九宫的格式。其数分布规律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阳居四正,阴居四隅”。其中,一在北,二在西南,三在东,四在东南,五居中宫,六在西北,七在西,八在东北,九在南。各对角线数之和为10,称合十。其与后天八卦及五行结合的规律是一坎为水,二坤为土,三震为木,四巽为木,五中为土,六乾为金,七兑为金,八艮为土,九离为火。
七、形势(形法)派,理气派
风水的两大主要派别。清人丁芮朴在《风水祛惑》中说,“风水之术,大抵不出于形势、方位两家。言形势者今谓之峦体,言方位者今谓之理气。唐宋时人,各有宗派授受,自立门户,不相通用。”清赵翼在《陔馀纵考》中说,理气“一曰屋宇之法,始于闽中,至宋王乃大行,其为说主于星卦,阳山阳向,阴山阴向,纯取五星八卦,以定生克之理。”
形势派,又叫形法派、峦头派,主要通过对山川等地理形势的整体考察分析,对墓地、穴位等进行吉凶选择。其最主要的方法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定向等对地理形势的踏勘、分析。形势派的鼻祖普遍认为是杨筠松,他是唐僖宗时的国师,后为避战乱而隐匿江西传授风水之学,著有《撼龙经》等名篇,故形法派又称为江西派。
理气派又叫屋宇之法,主要以阴阳五行、八卦、方位、星象、罗盘等为依据和分析工具,来分析宅、墓吉凶。理气派在南宋时开始兴盛于福建,鼻祖相传为王,而实际上广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宋代的赖文俊,有《催官篇》传世。
八、龙脉
龙脉就是山脉,因山体蜿蜒行进似龙腾跃故名。在平原和湖泊地带,低矮的土岗以及水渠、沟溪均可被视作龙脉。《博山篇》将山龙分为正势(发北朝南来)、侧势(发西在北作穴朝向南)、逆势(龙逆水上,朝顺水而下)、顺势(龙顺水下,朝逆水上)、回势(龙身回顾祖山朝迎)五势。
又有将水系干流、支流及其分出的支脉称为水龙的。明代蒋大鸿专门撰有《水龙经》,遍论各种水系如何寻脉点穴之法。
九、穴,点穴
穴,风水上指生气停聚的最佳之地。据考,“点穴”一词最先为风水所广泛应用,意指在山水草莽之中,精准地指出富有生气,能居住或下葬的墓穴所在的真穴位。
十、祖山
祖山又叫祖宗山,就是龙脉主发源地,特征是“崇山忽起,作镇一方,莫之与竞”。由祖山发脉,到少祖山,再到父母山,到主山,再到穴位处,是龙脉落脉孕育胎息的过程。
十一、案山,朝山
案山、朝山均位于穴位前方,都是“砂”的一种。明堂前端与穴位朝对叫案山,案山后与穴位相朝迎的叫朝山。相较而言,案山更低矮些,如案几一般故而名之。在案山与穴位之间的开阔场地,则是明堂。
十二、气口,纳气
风水上将进入穴场的入口都称为气口,如门、窗等。气口是纳气的地方。纳气即采气。气有吉气也有煞气、凶气。纳吉气则吉,纳凶气则凶。
十三、势与形
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形与势,是风水中很重要的坐标背景。势是大的地理格局走向,是大尺度远近景综合景观;而形是近景、小环境的地块区段的地形地貌。风水好不好首重大势,其次看形。势不好,形端正,风水仍不好;势好形有欠缺,风水上尚可裁剪。
十四、砂
形法派风水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龙、砂、水、穴),指穴场四周夹护穴位的山体。最典型的是四神砂,即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朱雀砂又称为案山、朝山。左右夹护的左青龙、右白虎砂又叫护砂、侍砂。还有一种砂在水口,称水口砂。水口砂常因其形态又称华表、扞门、龟象等。
十五、天门,地户,水口
风水上将来水出峡(山)口叫天门,将去水的关锁口叫地户。由于中国大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水系都呈现出在西北发源,向东、东南方流淌的规律,西北为乾卦为天,东南为巽卦,地势应相对低平,故而分别称为天门、地户。风水上讲究天门要开,地户要闭,目的就是要固守住一地龙脉之气。在一个小盆地,如村镇,在来水与去水的地方,常是相对狭窄、有左右山体夹护的地形,有如葫芦之口,风水上称为水口。
十六、关栏(锁)
水口之处两旁夹峙的山体,构成了关锁的地势格局,好似要将其中的地脉之气关栏住。水口处关栏的山体常又被称为华表、扞门、龟象等等,都是为了形容水口之处要紧收、束气之意。
十七、反弓,冲射
道路、山势、水流等构成如弓箭外凸部位形状并朝向穴位或宅第,这在风水上叫反弓(路、水),反弓在风水上是大凶之象。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与风水上另一个最常用的术语“冲射”有关。所谓冲射就是正对相冲的一种状态。在八卦象数图示、风水罗盘、二十四路等图示上可以看得一目了然。像子与午,一在正北一在正南,就构成了冲射的关系。风水吉凶判断冲射与否是最基础的指标,犯冲则风水不佳,需要加以调整或以化煞之法化解,否则于主人、居家、墓穴等是不利的。
十八、左辅星,右弼星
风水学上,将北斗七星移用到风水九星体系中,其中,除北斗七星外,还将北斗旁的紫微、天皇星加上,分别名为左辅星、右弼星。两星也作为吉星应用。在形法派风水中,常指穴场左右,特别是水口附近两相夹对、大小相称的山形。
十九、剥换(或博换)
这是风水学中对山体逶迤行进过程中不同形态转化、蜕变的一种描述。从祖宗山发源到龙脉落头的风水穴位之间十几、几十乃至上百里山脉走势不断变化,好像剥笋一般,由粗顽变鲜嫩。在风水上剥换也要体现五行相生的规律,而不能相克。形法派鼻祖杨筠松在《撼龙经》中就深入论述了剥换的要求与情态。
二十、五星,九星
风水上将五行金、木、水、火、土的五种形态,与山川等地形地貌加以对应,而衍化出五种山川形态,以星峰名之。金星山体顶圆而足阔,木星山体顶圆而身直,水星山体顶平而山形曲行如蛇过水,火星山体顶尖而足宽,土星山体高大、顶平而体宽厚。
九星则是根据北斗七星外加紫微、天皇两星作为左辅星、右弼星衍生而来。应用到形法派对山体的形态分析上,分别名为贪狼星、巨门星、禄存星、文曲星、廉贞星、武曲星、破军星、左辅星、右弼星。在理气派大游年法风水应用上,进一步赋予了九星五行属性和吉凶性质。即贪狼星五行属木,吉凶属性为生气,上吉;武曲星五行为金,是延年,上吉;巨门星属土,是天医,中吉;左辅右弼星,属木,常作为大游年法中的伏位,属小吉。而破军星属金,吉凶属性为绝命,大凶;廉贞星属火,为五鬼,大凶;禄存星属土,是祸害,为次凶;文曲星属水,是六煞,次凶。在紫白飞星法中,九星又指根据后天八卦配洛书数得出的卦位数构成的九数,即一白(坎卦,正北)、二黑(坤卦,西南)、三碧(震卦,正东)、四绿(巽卦,东南)、五黄(正中)、六白(乾卦,西北)、七赤(兑卦,正西)、八白(艮卦,东北)、九紫(离卦,正南)。其中,一白、六白、八白、九紫为吉星,飞临到的方位为吉方,有利风水。
二十一、三元
风水上将180年作为历法上的一个大周天,其中,又将180年分为上、中、下三元,每一元60年,60年再分三运,每20年为一运。具体是:第一个60年为上元,分一运、二运、三运;中60年为中元,分为四运、五运、六运;后60年为下元,分为七运、八运、九运。
二十二、三才
三才指天、地、人,其说出于易经。《易·说卦》中有言:“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划而成卦。”三才思想是风水学说的立学之本,风水就是要获得天、地、人的三才和谐。三才思想在具体运用中也随处可见,如罗盘上分地盘正针、人盘中针和天盘缝针,玄空风水学中又进一步细分为天元龙、人元龙和地元龙等等。
二十三、干支
是中国古代历法纪年的符号。干又叫天干,为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为十二个。古代用地支记时辰,每一时辰两个小时,即子为夜里23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丑为1~3时,寅为3~5时、卯为5~7时、辰7~9时、巳9~11时、午11~13时、未13~15时、申15~17时、酉17~19时、戌19~21时、亥21~23时。
地支除用于记时外,还用于配十二属相,也叫十二生肖。即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干支在风水中还特别地用于表示方位,并分别被赋予五行属性。在罗盘中,八干(除戊、己在中央无法标用)、四维(即乾坤艮巽四卦)、十二地支,共同组成了八方、二十四路。
二十四、二十四路
《黄帝宅经》中提出了阳宅二十四路的方位区分法。二十四路就是将八卦中的四个卦位即乾、坤、艮、巽(又称四维)(因震、兑、坎、离四卦又叫四正,分别位于正东、正西、正北、正南,分别与十二地支的卯、酉、子、午重叠,所以不予标示),与十天干中八个天干(因戊、己在中心无法标示),即甲、乙、丙、丁、庚、辛、壬、癸,以及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360度分别排列,就构成了二十四个方位,又叫二十四山。其中,每一卦位统管三个方位,又叫一卦管三山,如,乾卦在西北,同时管戌、乾、亥三个方位。
二十五、十二建
指一年十二月的当令之时。用地支表示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二十六、十二宅神
风水学上认为每宅均有十二个主神,子为司命,丑为勾陈,寅为青龙,卯为明堂,辰为天刑,巳为朱雀,午为金匮,未为天德,申为白虎,酉为玉堂,戌为天牢,亥为玄武。其中,择日学中,又以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六辰为吉神。凡这六辰值日为黄道吉日,不避吉凶,诸事均宜。
二十七、太岁
在风水学,特别是理气风水中,非常讲究与择日学的配合。是否犯太岁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
古人在观测星象、设立历法时,认为岁星(即木星)每运行十二年为一周天,由此将黄道分成十二等分,以岁星所在的部位为岁名,共有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等十二个岁星名。岁星运行的方向是自西而东,与将黄道分为十二支的方向正好相反。这样,古人就假设了一个太岁,其以岁星实际运行的反方向运行。太岁每十二年绕天一周,与表示方位的十二地支正好相配。如逢甲子年,甲子就是太岁,逢乙丑年,乙丑就是太岁,以此类推。
二十八、十二长生宫
风水学中,将万物从孕育到生,到死、绝的过程,概括为十二个阶段,即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其中,以临官、帝旺为事物发生、发展到最兴旺的阶段;而以死、墓、绝为事物最衰朽的阶段。十二宫原理在风水理气派中应用更为广泛、深入,典型的是以此分析、评断来水、去水的吉凶。一般而言,临官、帝旺等吉方宜来水,不宜去水;死、墓、绝等凶方不宜来水,但宜去水。
二十九、旺,相,休,囚,死
这是风水和命理学的术语,用以表示事物生命周期及其阶段状态。旺即王,为生命鼎盛期,相指次旺状态,休即退休,囚指衰落、被囚禁,死即被克制而死灭。具体表现,以事物(我)当令为旺,生我的为相,我生的为休,克我的为囚,我克的为死。
三十、三合盘,三元盘
罗盘自宋代以后被广泛应用于风水理论和实践中,客观上推动了古代中国在磁偏角发现、指南针改进等方面的进步。后世在罗盘制作上流派纷呈,传世的罗盘主要分为三合盘和三元盘两种。三合盘更多地体现了古意,因其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古人对罗盘繁杂的寄寓、象征意义,其最主要特点是有三圈层的“二十四向”,离中间天池最近的二十四向圈层叫地盘正针,其次为人盘中针,最外圈层的为天盘缝针。其功用是地盘正针用于立向格龙;人盘中针用于消砂,就是取舍四周砂山;天盘缝针用于纳水,就是考察来水去水的适宜与否。
三元盘由明代蒋大鸿所创,主要特征就是只有地盘正针。蒋氏认为地盘、人盘和天盘三个圈层的分法太过复杂而实际用处不大,于是只保留了地盘正针,而删去了人盘和天盘以及其他没有多大意义的圈层。
三十一、二十八宿,分野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用以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规律的参照星系,乃是发布于黄道、赤道带附近一周天的二十八个星,又称为“二十八舍”。古人将其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为四组,每组七个星,又按照其星与星连缀而成象形的动物图像,分别称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具体而言,东方为苍龙,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星;北方为玄武,共斗、牛、女、虚、危、室、壁七星;西方为白虎,共奎、娄、胃、昴、毕、觜、参七星;南方为朱雀,共井、鬼、柳、星、张、翼、轸七星。
分野是中国风水学说中很重要的一个思想,意指根据天星布列规律相应体现在地理形势的区域划分上。具体来说,古人将天象分为十二次一个周天,以便观测星象运行规律和节气变化规律。十二分次在天称为分星,而在地则称为分野。具体对应如下表所示。
三十二、三吉六秀
三吉六秀是指二十四山中吉利的方位,三吉指震、庚、亥三个方位,六秀指艮、巽、酉、丙、辛、丁。
三十三、三合局
三合局指二十四山关系十二地支中,寅、午、戌三合成午火局,申、子、辰三合成子水局,亥、卯、未三合成卯木局,巳、酉、丑三合成酉金局。三合局有帮扶的性质,所以是吉利的。
三十四、命卦,宅卦(东四命、西四命,东四宅、西四宅)
命卦是理气风水中,根据男、女出生之年,用福元法即上、中、下三元推算而得到的八卦方位及象数。具体方法是,男的按上元一、中元四、下元七起甲子,逆飞到该男出生年,位于何卦就是该男命卦;女的按上元五、中元二、下元八起甲子,顺飞到该女出生年,位于何卦就是该女命卦。命卦所在的宫位又叫福德宫。在阳宅理论中,八宅派影响最大。按八宅理论,将宅第按八卦方位分为八个区间,其中,北方坎卦、东方震卦、东南方巽卦、南方离卦,五行相生,为东四宅,命卦在此四个方位的,就叫东四命;而西北方乾卦、西方兑卦、西南方坤卦、东北方艮卦,五行也相生或相比和,为西四宅,命卦在此四个方位的,就叫西四命。宅卦即是指属东四宅、西四宅的具体何宅所处的卦位,如坐北朝南,以北为伏位论,是坎宅,属东四宅。
三十五、起伏位
就是最初始起卦序的方位,也被叫做福德宫。有以年命起伏位、坐山起伏位和门所在的方位起伏位的。如年命是巽卦,以年命起伏位的就从巽卦开始飞布游年歌诀。以坐山起伏位的,宅第是坐北朝南,就从北(坎卦)开始飞布游年歌诀。
三十六、黄泉劫煞盘
是罗盘上紧邻地盘正针(罗盘由中心向外第一圈二十四山盘)之上,标示八个干支和四维方向上不宜有去水的方位的圈盘。此方位出水将会财帛不聚、宅运败退,乃至有血光之灾。
三十七、三合水法
以三合局如寅、午、戌火局(午为火),顺序分别配以长生、帝旺、墓库三方,来分析来去水的方法。具体是:长生、帝旺方来水吉去水凶,墓库方来水凶去水吉。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