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如何看待风水吉凶观
一日在外与朋友聚餐,忽听邻桌某男子大谈风水逸闻,说某单位前段时间总出事,不是财物被盗,就是司机出车祸,不久前组织离退休职工到北京十渡旅游,刚到目的地,一个老同志就犯了心脏病,还没来得及往回送就去世了,老同志的家属到单位闹得昏天黑地。后来你们猜怎么着?说故事的男子煞有介事地停住不说了,惹得一起吃饭的几个女孩子瞪大眼睛使劲催,男子这才接着说,后来有人指点迷津,说肯定是风水有问题。单位领导赶忙托人找了一个风水大师给看了,说是大门歪对着十字路口,所谓“歪门邪道”,是大凶之象,得将大门改到南面朝大道上来。单位领导连忙照办,这个单位自此平安无事。你们说神不神?结果可想而知,大家对风水吉凶应验之事无不啧啧颌首称奇。
上述事例说明,古往今来,人们对“风水”始终怀有崇尚之意、敬畏之心和神秘之感,因为人们相信风水会给今人后世带来好或坏的影响——好,则人丁、财富两旺,个体、家族、村镇、地方都能由此得到庇护和荫福;坏,则损丁耗财,门族衰微,乃至一地衰败、没落、遭殃。由于风水的主要话语体系和结论集中在吉、凶二字,加之历代方术家着意以繁复的形式神秘化风水的评价体系,特别是理气一派兴起更加剧了这一倾向,因而,也容易给人盲从感乃至虚妄感,封建迷信的帽子也自然地很容易就扣到它的头上。
让人难以拒绝的是,这种对人居环境的吉凶判断,自古以来又始终是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都不得不在意、尊崇、信服的集体意识和行为。
第一节 吉凶是风水的主要话语体系
我们先从词义来看待吉与凶的问题。按《新华字典》的解释,所谓吉,就是幸福的、吉利的、吉祥的;所谓凶,就是不幸的,如凶事(丧事)、凶险、灾祸。吉凶,换一个角度说就是好坏,美丑,福祸。追求美好、幸福,无论怎么说,都是人类所共有的本性和权利。只不过,用了吉凶的表述,多少给人以神秘感、畏惧感和宿命论的感觉。也正是因为吉凶的用词比一般的好、坏,宜居或不宜居等表述更具有神秘文化的色彩,容易被蒙上厚厚的虚无的面纱,也容易为民间术士利用来作为惑众的工具,加之客观上风水被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所浸染,其中确有许多封建社会文化的落后思想遗存,这些,都增添了人们对风水的吉凶祸福评断及其方式的非科学的误解与先入之见。
风水的吉凶观,是建立在人与环境和谐与否的基础上的,地理环境基础(现代比较时兴的一词是人居环境)是其评断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综合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宇宙的前科学的认知及哲学(特别是人生宇宙价值观、伦理学、美学)、心理学、民俗文化学等思想。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方术文化中,风水是最贴近现实生活和朴素科学常识的一门实用性方技,风水的吉凶观与命理、看相、奇门遁甲等纯粹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套思想和行为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
那么,什么是风水的吉凶或者说风水吉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又当如何正确看待风水的吉凶观呢?
第二节 风水吉凶评断的理论渊源
风水大致分为形法(形势)派和理气派。前者主要从山川形势出发,论断墓穴或宅居风水吉凶如何;后者主要以八卦象数与方位,加上移用星象学的象征性意义与符号、历法元运之说和命理理气之术,偏重抽象的方位推算评断宅居吉凶。形法派可谓风水的缘起和地理正宗之学,而理气派也并不排斥形法派的基本原理。相较而论,形法派的吉凶评断更贴近科学和生活实际,而理气派的吉凶论断则含有更多封建文化思想和民间禁忌文化的内容。
概略而言,风水吉凶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天地(阴阳)之道、天地人三才和谐、法天象地,“乘生气”(聚地气、生气)论,八卦易理、辨方正位,儒家人生哲学和美学思想,命理择日等中国传统方术文化以及传统民间禁忌文化。其主要分析工具是八卦、阴阳五行、星象、历法、命理、择日等,构成了一整套逻辑体系严密的应用系统和吉凶断验指标体系。从大的方面说,其主要的理论来源或渊源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体现中国古代宇宙观及天、地、人的关系,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上应天星、法天象地。
《史记·天官书》说:“众星列布,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所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这种思想影响后世几千年。反映在风水吉凶评断上,凡与天星及其分布和运行对应者,吉;忤逆者,凶。最典型的就是将中国古星象学中的二十八个星宿,分配到东、西、南、北四大方位,构成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四象意象。现实中,城镇规划中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将城市的中轴线与北斗星和八卦寓意相对应。如北京皇城称紫禁城,皇上处理政务和居住地称乾清宫(乾为天,为父),坤宁宫则为皇后的中宫(坤为地,为母)。这种把天、人关系的宇宙人生哲学思想融入建筑、人居布建之中,并成为判别吉凶的首要标准,是中国独有的思想。这种事例举不胜举,据于希贤研究,像长沙城、温州城等等,无不如此。
二是体现中国地质地理特点,即山川大势与走向结构。
从《禹贡》《山海经》到《水经注》,中国大陆地理大势被描述为三大干龙的分野格局,即均从昆仑山发脉,向北直到鸭绿江边的北龙,黄河、长江之间的中龙,和长江以南直到闽粤的南龙,整个地势从西向东渐次低落。依傍于三大干龙衍生出的支龙所融结的州府郡县,符合此地理大势的龙脉走向和地貌小环境的地方,被称为风水宝地。比如,北京就依傍于北龙太行山北向支龙燕山山脉,北京西山乃龙脉宝地。风水上,根据中国大陆板块山脉走势特点,将龙脉分为正势、逆势、侧势等情态,符合此大势的龙脉为真龙,可结真穴,否则,就可能是病龙、死龙,不能结出真穴。
再如,中国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风、西风、西北风侵扰的多,所以居所建筑主张坐北朝南。“东下西高,富贵英豪”,西高东低的宅子,可以抵挡西来之风,故吉;而北低南高的住宅,饱受北风吹袭,显然不便安居,所以为凶。
三是符合八卦、阴阳、五行之论。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祖典,其中八卦的义理博大精深,成为中国古代所有应用性文化(方技)的理论渊源之一。中国自古将阴、阳二元作为万物起源和解释事物演变发展的第一元道,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是也。所以凡是符合阴阳之道的为吉,逆反者为凶——风水中凡是孤阴独阳的情况,如门前只有一株树木,是凶象;而凡是阴阳交媾而“乘生气”的,则是吉象。生气就是阴阳交合而化生出的。龙脉要在有生气的地方才能融结真的风水穴,而死气、退气的地方,自然风水不佳。《葬经》中列出了五种不宜下葬的凶山:童山(指草木不生的秃山)、断山(山脊断续不连,阻断了生气运行)、石山(没有土壤作为血肉,自然没有生气)、过山(山从墓地横穿而去,生气穿过墓穴而不能结聚)、独山(生气吉地位于山间之交汇处,独山自然不得生气,故不可葬),都是因为阴阳不能冲和交配产生生气的缘故。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被中国古代哲人视作构成万物的最基本要素。五行相生和相克理论也就自然成为风水学、命理学等古代方术的基本分析工具。符合五行相生的情形自然为吉,反之则为凶。比如,在风水中,直水如木,如果直撞金水,为金克木,属大凶。可以说,八卦、阴阳、五行是风水术最基本、最核心、最深奥的分析应用工具。理气风水更是主要依靠这三大法宝发展和兴盛起来的。
四是体现了儒家哲学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风水吉凶观综合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观和儒家的伦理、美学等思想。比如要求环抱有情,周正端圆,忌直来直去、正对冲射。《青囊海角经》这样解说龙与砂的关系以及由此构成的景观意象:“龙为君道,砂为臣道;君必位乎上,臣必位乎下;垂头俯伏,行行无乖戾之心;布秀呈奇,列列有吉祥之象;远则为城为郭,近则为案为几;八风以之为卫,水口以之为关。”《葬经翼》说:“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如云青龙蜿蜒,白虎驯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具体说就是,玄武垂头意为山坡自主峰渐渐而下,好像有接受死者安葬之意,故而为吉;反之主山高昂,没有伸向风水穴的平缓斜坡,则被视为不愿接纳死者安葬于此,当然不吉。而朱雀翔舞意指穴前的山形要俏丽秀拔,水势要和顺婉转,好像对穴有情。否则,朱雀无精打采蹲坐穴前,或要飞腾离去,自然为凶象。
关于风水格局形状、空间构成等方面,也直接反映了儒家思想指导下的美学意趣。在建筑伦理关系上,儒家讲究君臣、长幼有序的思想,自然成为风水吉凶评价的核心价值之一。如四合院中,强调上房体量高大,厢房在两侧次第排列;吉方宜高大,凶方需低下等。再如,中国人审美讲求圆满、端正,不出格、不讨巧、不张扬、不出头,所以,在宅第外形和内形中,风水要求“前低后高,世出英豪”,如果“前高后低,长幼昏迷”,地形“子午(注:指南北)不足,居之大凶”。
又如,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庸含蓄,故而推崇峰回路转,曲意有情,像四合院先从东南门进再拐到正中绕过照壁、到垂花门,这是吉;而对毫无遮挡、一览无余的景观格局判为凶。
风水讲求“美格”,美者为吉,丑者为凶。如山河破碎,草木不生,自然凶相毕露,谁愿居此?水流直来直去,流量大而湍急,冲刷力强,容易造成洪涝之灾,当然是不宜居住的。具体到小地形地貌的风水,还有对地形、水势的吉凶评判也体现了这一美学思想,比如地形破碎、不周正,像“探头、刺面、掀裙”都是凶地;而玉带、御屏、帝座形状为吉地。此外,像宅基地缺角、畸形、尖锐状等等,形局不完整、端严,自然缺少美格,被判风水为凶自在情理之中。对水流走势也有八吉八凶的说法。八吉:一眷,去而回头;二恋,深聚流恋;三回,回环曲引;四环,环抱有情;五交,两水交会;六锁,弯曲紧密;七织,之玄如织;八结,众水会潴。八凶:一穿,穿胸破膛;二割,割脉割脚;三牵,天心直出,牵动土牛;四射,小水直来,形如射箭;五反,形如反弓;六直,来去无情;七斜,斜飞而去;八冲,大水冲来。
五是命理择日等中国传统方术文化。
自古以来,就有“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的说法。在这种排列方法中,风水居第三,其好坏吉凶福祸还要受制于命与运。因此,古代风水典籍中都强调:龙脉好、大的格局好、宅基地方位好,但若日子没有选对,人的命卦与宅卦不合,也会使风水变为凶象。如《黄帝宅经》就说,修宅要符合月德、天德之时。《阳宅撮要》说,“如修错年月,另择吉日修之。” 如某月某日不宜动土之类的内容在风水著述中的确随处可见。也正是这部分内容,使风水的吉凶应验之说平添了不少封建迷信的色彩。
六是民间禁忌文化。
古今中外,民间禁忌文化都是一种不可回避,又不能不尊重的历史文化遗产。许多禁忌讲究在今天看来已完全成为无厘头的摆设,但却是几千年劳动人民生活智慧和精神活动的一种结晶与象征。或许在当年,因为一些惨痛的教训,人们刻骨铭心地记取了这些禁忌,并代代相传;也有许多禁忌是古代祭祀文化的变异,比如对灶神的祭奠与禁忌;还有些禁忌则直接源于生活常识和对未解的自然现象的一种敬畏。对此,我们需要客观冷静地对待,切不可当做一盆脏水而轻易倒掉。
比如,《阳宅大全》说,“门前有大树,六畜损无数”,“门前两株树,自吊女人死”,“门前有槐树,鬼不着坟墓”,“窗户处处通,虚耗主贫穷”,“大树近轩,疾病连绵”等等。这些禁忌,显然还可隐约看到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损灾,是对后人的一种警示。
此外,还有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风水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带有强烈的吉凶评断意味,比如,大家听说过的鲁班尺,就有吉凶尺寸的讲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风水的吉凶评断体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活实践的双重色彩,实用性、安全性、文化性、历史性,促使风水吉凶成为一个复杂的综合评价体系。我们的先哲很早就提出了“背山面水”、“山环水抱”的宅居环境理念。而不论是阳宅还是阴宅,择址的出发点,都主要是从地理环境考量“安”(安全、安宁)与“不安”的。
这其中,不可避免地掺杂了大量的神秘、封建禁忌文化的内容,但也正是因为如此,风水在具有厚重感和文化感的同时,也具有了庄严感和神圣感。是的,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什么心理,只要是能带给人们心灵的敬畏和安宁,而不是带给人们肉体和精神的伤害,有一些禁忌,对一些凶象保持警惕,又有什么不好呢?
拨开神秘的面纱,风水吉凶之说到底如何看待,相信大家会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判断。
第三节 古罗马也讲“风水”之道
风水是华夏文明对人类宜居环境评价与规划思想的独特贡献,是古老东方智慧在处理关于天、地、人、环境之间关系的结晶。但是,风水所秉承的为美好生活寻求吉地,获得天、地、人三者的和谐平衡的思想,却有着普世的价值。
风水最初起源于原始初民在择居时的实用方术。对方位、水质、土质、植被等地理空间环境的选择,以及出于对安全性、防御性的考虑,加上古代宗教、哲学、种族繁衍等因素的综合考量,构成了风水思想及其现实操作的基本规范。有趣的是,不仅中国先民有为安居而卜地的传统,在古罗马也有类似的观念与行为。这可以从现存最古老的西方建筑学专著《建筑十书》(维特鲁威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中得到验证。
《建筑十书》由古罗马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撰于公元前32年至公元前22年间,是西方现存最早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典籍,书中所分十章,涉及建筑学、建筑师培养、机械制造等的基本体系和设计规划思想,提出了建筑应实用、坚固、美观的观念。令我备感惊奇的是,书中提到的一些思想,竟与中国古老的营建规划思想——风水中的基本精神如此合拍。可见,风水起源的人居环境抉择问题,是古代中外各民族所共同面临的。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传统风水的内涵是什么,以便与古罗马的《建筑十书》中的思想相对照。
何谓风水?经典的表述引用自晋代郭璞传之古本《葬经》。该书阐述道:“夫阴阳之气噫为风,升为云,斗为雷,降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五气(即五行之气——注)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该书还就此提出了风水选择的标准:“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
《释名》云:“宅,择也,言择吉处而营之也。”
《墨子·辞过》说:“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御辞润湿,边足以风寒,上足以待霜雪雨露。”
《后汉书·仲长统传》记载了仲长统的择宅观点:“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蔽,竹木周布,场囿筑前,果园树后。”
可见,风水中的基本元概念涉及气(生气)、风、水、土、向、穴等,而风水吉凶判断的基本标准有:负阴抱阳、山环水抱(乃有气),朝案相揖、屈曲有情等,具体堪舆过程则体现在觅龙、察砂、相土、尝水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和阴阳五行与八卦方位结合的辩证考量之中。理气派更把方位艺术与山水、高下、形局融入了复杂而玄秘的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体系中。
由于中国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风和西北风在冬天刚烈,故而在风水上,一般强调房屋坐北向南,西要有山,以遮蔽西面来的“刚风”;西北要有山,以阻挡西北方而来的“折风”;北要有山,以屏蔽北面而来的“大刚风”;东北面也要有山,以遮挡东北方来的“凶风”。这样的要求,自然形成了四面环山的格局。风水中的“藏风聚气”,实与这些地理环境要求密切相关。至于因聚气而“聚财”等,实际是被附加了人文意蕴的结果。营建以载道,与中国历代追求的“文以载道”思想是相通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建筑十书》中关于建筑与方位选择,与土质、水质等卫生、健康环境关系的论述。这些论述,与我国古代先民“观其流泉”、“度其夕阳”、“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诗经·公刘》,后世人称风水师为阴阳先生典出于此。)以及相宅(《尚书·召诰》云:“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卜宅、堪舆等意识和行为,如出一辙。
如,《建筑十书》第一书专论有“动物的身体和土地的健康性”、“城内建筑的划分和避免有害气流的布置方法”;第六书专论有“气候”、“各房间的朝向”、“田园住宅的建造方法”等;第八书专论有“水脉探查法”、“各种水的性质”等;第九书,专论了“天空和行星”、“月”、“黄道十二星座”等天文知识对建筑的影响。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第一书第一节“建筑师的培养”中,开宗明义地提出“实际上在一切事物中特别是在建筑学中,也存在着以下两种事物,即被赋予意义的事物和赋予意义的事物。”“建筑师应当擅长文笔,熟悉制图,精通几何学,深悉各种历史,勤听哲学,理解音乐,对于医学并非茫然无知,通晓法律学家的论述,具有天文学或天体理论的知识。”“哲学可使建筑师气宇宏阔,即使其成为不骄不傲且颇温文有礼,昭有信用,淡泊无欲的人。这才是无与伦比的啊!因为没有信用和廉洁确实不可能做出任何作品来的。”这一段论述,与中国传统的修身之道,天纵圣哲,上应天星,法天象地,人与天地合德,上以仰观天文、下以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等思想何其相近!
一、关于方位与建筑选址关系
由于地中海海风从南面吹来,南方阳光酷热暴晒等因素,与中国崇尚坐北朝南的标准立向相反,古罗马建筑方位选择以坐南向北为“吉”——对于城市本身,“首先是选择最有益于健康的土地”,“如果城市临海,朝向西方或南方,那就是不卫生的。因为通过夏季,南方的天空在日出时就热,正午时灼晒。而朝向西方的天空在日出时温暖,正午时炎热,日暮时灼晒。”因此,“在建设城市之际,必须寻求卫生时,没有比精心研究选择最适当的天空方向更为必要的了。”
二、关于身体诸元素及其构成
与中国古代五行理论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相似,该书提出“当设置城市时,我认为必须注意从暑地吹来的风能够扩散到人体上的方向。和一切物体一样,人体乃由希腊人称做斯托厄刻亚的要素所构成。要素则由热、湿、地、气所构成,由于自然(把它们)按正确的分量混合,世界上一切动物的性质就形成各种各样了。”“因此,在这样的身体里诸种要素中的.热占优势时,这个热要素就以炽热而破坏并熔融其他要素……如果湿气占据身体的血管,招致诸种要素的平衡,那么其他要素就像受水分损蚀一样会被冲淡,而且它们的结合力会被削弱。身体上的这种缺陷来自风和微风的湿气的冷却性。同样,气和地在身体中过多或过少地进行自然结合,也要削弱其他要素。地要素依靠食物的充实,气则依靠重力下降。”在第二书中之“万物的要素”一节中叙述道:“最初,台利斯认为水是万物的要素。”“厄弗索斯的赫剌克里托斯认为火是要素”。“毕达哥拉斯的门徒实际上把气和地加到水和火上了。”“万物似乎就是由这些要素结合生成的,而且万物由自然造成无数的种类,所以我想应当说明它们的用途的种类和差别以及在建筑物中所具有的性质。这样,凡是想要进行建筑的人们只要加以注意就不会犯错误,可以在建造时制备材料,适当使用。”
“气”在中国古代风水思想中具有绝对核心的地位,是风水的真精神。中国风水所强调的气,既有物质的一面,如指气流(口)、风,生气、浊气,吉气、煞气;更指精神的一面,是道、理、“天地之始”、“万物之母”。单就对气的重视而言,古代中国与古罗马先哲思想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三、关于气的物质对象和情态
气在中国风水思想中是关键问题——即所谓追求“藏风聚气”。气与风有直接关系,气的其中一种形态是风。当然,中国风水思想中“气”的所指,并非是简单的风,而是生气、气场,气运(韵)之气、天地之气等等。《建筑十书》没有像中国古代儒、道的哲学传统那样将气上升到混元天成的高度,而是在风的层面加以直白的描述:“风就是不停地流动的气流波。”并明确指出:“在周围筑起城墙,接着便在城里划分建筑用地,按照天空的各个方向定出大街小巷。如果审慎地由小巷挡风,那就会是正确的设计。风如果冷便有害,热会(使人)感到懒惰,含有湿气则要致伤。”这种观念,与中国古代讲求“西高东低”的建筑范式的考虑是一致的。与中国古代按八卦方位将风分为八面来风一样,维特鲁威也将风分为八种,即东风、南风、西风、北风、东南风、西南风、东北风、西北风,根据类似日晷测影的办法用圆规在圆周上画出八种风的方位。“全圆周上的其余部分和以上相等在左右分为三个部分,这样就在图上画出等分的八种风的位置。我认为这时两种风之间的角度可以指向大街小巷的线。”维特鲁威进一步论述说,“实际上,按照这种理论和这样布置就会由许多住宅和街道挡住了令人烦恼的风力。迎着风的方向布置大街时,(风)不时从天际的空敞之处猛吹而来,闭塞到小巷口里,会以更加强劲的力量狂暴地旋流。由于这样的事实,街道的方向便要避开风的方位。这样,当(风)刮到街区角落时,就会受到挫折,被挡回来,消散而去。”这种处置办法,与中国古代讲究避开西风刚风、北风大刚风、东北风凶风和西北风折风是殊途同归的。
四、关于人体构造的应用与大地有机整体观
中国古代风水思想中,有着鲜明的大地有机活体观的认知,常常把人体的经络、穴位、血脉及躯干比例等与住宅营造相比对。典型的如将四合院与人体四肢躯干相对应。四合院即形如一个人体宇宙,正房如头部,耳房延伸出去如两肩,而厢房恰似人的两只手臂。在《建筑十书》中,也有类似的思想。如关于“神庙的均衡”一节说到:“比例是在一切建筑中细部和整体服从一定的模量从而产生均衡的方法。实际上,没有均衡的比例,就不可能有任何神庙的布置。即与漂亮的人体相似,要有正确分配的肢体。”“因此,如果自然构成人体,使肢体按照比例与其他综合的全部外形相对应,那么古人们似乎就有根据来规定:在完成建筑时各个细部对于全部外貌应当在计量方面保持正确。因此,在一切建筑中都传留下来这种法式,特别在神庙中其褒贬常常要持久下去。”又说,“因此,如果同意数目是由人体的关节发现的,而各个肢体的一定部分对于身体的全貌做出计量上的配称,那么所余下的就是支持这些人们了:他们在建造永生的诸神祗的庙宇时,对于建筑细部规定出按照比例和均衡,使这些部分的和整体的布置变为和谐一致。”当然,中国人强调与人体的对应,本质上更强调的是建筑要有如人一般有建筑的大脑和灵魂。
五、关于神庙的朝向问题
《建筑十书》提出的要求,与中国庙宇的通常规制是一样的。它提出:“永生的诸神祗的神庙应当朝着哪一方向呢?它应当按照以下所述来确定。即如没有妨碍它的任何理由,不管成为怎样的都行,那么神庙和安坐在正殿里的神像就都要朝着西天的方向。这样,可使接近祭坛献纳供物进上牺牲的人们向着东方天空方向参拜庙里的神像。这样做后,诚心许愿的人们便可以参拜神像和东方天空,而且神像本身也从东方显像,注视着捧手祈祷和进献牺牲的人群。”同时,又指出,“但是地势如不许可它那样,这时就必须变更这种方向的规定,以便能够由神座上尽量多地看到城市中的各个部分。同样,在河畔建造神庙,如在埃及尼罗河附近,这时就应当朝向河岸了。又如围绕着大路有诸神祗的庙宇,便要布置得使过路人群能够注目,当面礼拜。”
六、关于数目的用法
做建筑,规制很重要。在中国,有九五之尊的说法,多用阳数。比如在建造塔、台阶、房间数、鼎、斗拱等的时候,帝王之家,均要用九,而一般王公大臣,是不能超越其规制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出了用五、七等的原则。如罗马剧场中演出台的高度,“要做成不高于五尺,以使在演奏席上有席位的人们可以看见演员们的全身姿势。”而在剧场观众席下面“成为梯级通道的起步处的数目有七个,其余五个指示出舞台的构图。即面对中央的一处应当作为国君的出入口,在其左右处要指示出客用(出入口)的位置,端部的两处则要朝向翼部(的出入口)的通道。”
七、关于朝向
在古代中国,阳宅风水在营建中首当其冲关注的第一要务就是确立一个住宅的朝向,并且关注东、南、西、北不同地域的房屋营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样地,古罗马的《建筑十书》也有极为一致的思想,如,“在北方,我想房屋应当用屋顶覆盖,特别是造成封闭式的而非开敞式的,并且朝向温暖的方位;与此相反,在南方处于强烈的太阳之下,因受暑热的重压,应当尽量造成开敞式的,而朝向北方和东北方。如果在一个方位有自然致害之处,就要依靠技术来补救。在其他方位也要同样地加以调整,以适应天空对于宇宙的倾斜所配置的状态。”这种调整的思路,与中国风水中强调北高、西高,如在房屋西边建较为高大的风水楼等,出发点有相通之处。
八、关于住宅与健康的关系
由于不同地域造成不同人种体质、气质等的不同,住宅营建上也就要考虑此中差别。“如果各个地区都由于天空的倾斜度而形成不同的种类,其结果是种族的性质无论在精神上、肉体上,或在其资质上都应当各不相同,那么也就不要犹豫去安排住宅的建造方法,以适合种族部落的特性,因为自然本身早已把它们巧妙地指引给我们了。”作者由此特别强调,“住宅在质量上应当规定适合种族的身体容貌,如同适应于太阳的运行和天空的倾度一样。”
九、关于宅内物事空间构成
在中国风水阳宅理论中,阳宅三要首先讲究的是如何处置大门、灶和主卧的空间关系,使其起到纳福助生(健康)的作用。至于阳宅的“内六事”则更进一步考虑宅院内如何安排厕、畜、仓、碾等。在《建筑十书》中,我们发现了与中国风水思想非常接近的观念和布建规则。如中国风水将大门正对灶,厕所正对卧房等情况视为风水大忌,在古罗马,道理有如同出一辙,只不过由于气候和文化不同,处置的规则有所不同。如“厩舍要布置在住宅中最热的地方,但要排除朝向炉火的情况。因为如果靠近火布置厩舍,驾车用的马牛就会不驯服了。”“又,离开厨房在周围宽阔的地方东向建造畜栏,不是没有优点的。因为在冬季晴天的早晨把牛牵到它的里面,接受阳光,咀嚼饲料,就会更加显得壮健。仓库、干草舍、谷仓和烤面包室似乎都应当建造在住宅的外面,因为这样,便会免除火灾的危险,比较安全。”
对于卧室等朝向,维特鲁威提出,“卧室和图书室应当朝向东方。因为早晨使用要求光线,又在图书室中书籍不会腐蚀。”这种实用主义观点,其实与中国风水主张卧房、书房一般朝向东、东南方(是生气之方、万物初生充满朝气之方,是属木之方)完全一致。只不过文化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别。如中国风水说因水、火相克,故主张厨房与水房(厕所、淋浴间)不能在一起,而古罗马却只是从实用角度,认为“浴池也要与厨房相连。这样,服务人员对于乡村的入浴照管时就不会过远。”这种安排自然有其道理。因为,在古希腊和罗马,受地中海的影响,南方比较炎热干燥,所以浴池是常备的设施,与厨房建在一起,功能上能相互照应,同时,因为气候燥热,所以不至于使厨房潮湿。但在中国大陆性气候看,特别是北方冬天寒冷而南方终年潮湿,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浴室的设置并没有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考虑,倒是将厕所作为秽气所出方,要压凶方,不宜厨、厕相置一处给予了特别提示。
总之,风水之说,本源于中国先贤关于宜居与安全、健康,与环境和谐的文化加方技的集大成,实用、合理、聚气(生气)、伦理、和合等指标是其基本的考量。而从古罗马《建筑十书》中的精彩论断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宜居与环境关系对全人类同样是重要的。这是全人类共同的物质与精神遗产。一味拒斥者,实际上既不懂、不理解东方文化,也不懂、不理解西方文明的起源;不明白历史演进其实都脱不了社会需求这一万古不变的真理。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