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师篇(408-439)
408.商王盘庚是怎样利用风水助殷道复兴的
历史上用风水来改变一家一族乃至于一国命运的事例,可谓俯拾皆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
商族很重视地理环境。商汤灭夏,到盘庚时,已是五次迁都,《尚书·盘庚》云:“不常厌邑,于今五邦。”盘庚继位时,政治衰微,为了中兴,他不顾保守势力反对,坚决迁都。
盘庚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另一方面又亲自对迁徒之地进行勘测风水。《尚书·盘庚》云:“盘庚既迁,奠原他居……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联邦……用水地于新邑,肆子冲人,非废原谋,吊由灵,各非敢违人用宏兹责。”这段文字是说:盘庚由奄(曲阜)地迁至殷(安阳)地,是要奠定居所。傍山而选址,可以避凶趋吉。新地址是风水很好的地方,居住在那里可以便殷商发达。果然,在盘庚迁殷之后,“殷道复兴”,使商朝又统治了几百年,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409.周王公刘是如何利用风水保八百年江山的
公刘,周族祖先,率领子民在古豳(今旬邑)开疆劈土,农耕生产,繁衍生息。气势磅礴的高原土地,适宜于建造半地穴的房子,穴下竖立柱,出穴是土阶,屋顶盖木梁、陶瓦,形成一个街道纵横的都城,这就是京师之地。把王朝最精锐的军队驻守在这里,就是守卫京师的王师,这样的吉地,终灭商而建周,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21年,计825年江山,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公刘主张“行地宜”,当然会选择有利于生存的地理环境。按现在叫法,公刘就是那个时代的风水大师。
公刘在选择新的聚居地时,相当谨慎。他不仅观察山,还观察水,并懂得要把住址建在流水环绕的地域之内。《诗经·大雅·公刘》就是歌颂公刘考察地理,选择吉祥的环境,安置他的子民生息。我们看到,诞生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公刘,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地理环境知识。后人所说山环水抱必有气,在公刘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观察山,观察水,已经明白在河弯的内侧建设城邑。这就是环抱吉水,反之,就成了反弓凶水。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地理风水的记载了。
410.古公亶父为何选址周原
周朝的第二个地理风水大师为古公亶父。我们今天眺望远古,古公亶父应该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环境学专家,建筑学专家了。古公亶父勘察好地址之后,迁都于风水更好的吉祥胜地:岐山山麓之下的周原。从相地,到设计京城,先建什么,后建什么,有条不紊。这里是关中平原的西部地区,北枕巍峨壮丽的岐山,南临波涛滚滚的渭河,山环水绕,西边是清凌凌的延河之水,东边是湍急的漆水河。这里藏风蓄水,山水相依,形成令人惊叹的风水吉地。岐山是中国西北部地区众多山峰之中最高的一座,两座山峰雄伟壮丽,双峰并峙,直入云霄,因称岐山。
实践检验真理,古公亶父选择的这个地方,确实吉祥。周族从此扶摇直上,繁荣强大,仅用一年时间就消灭了统治了中国近700年的殷商王朝。
411.周公是如何营建洛邑的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他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武王死后又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东方辽阔疆域的开拓,要求统治重心的东移。周公东征班师之后,便着手营建东都洛邑。《尚书·洛诰》记载:“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周公拜手稽首曰……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评来以图及献卜。”
东都洛邑位于伊水和洛水流经的伊洛盆地中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南望龙门山,北倚邙山,群山环抱,地势险要。伊、洛、湛、涧四小汇流其间。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据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顺大河而下,可达殷人故地。顺洛水,可达齐、鲁。南有汝、颍二水,可达徐夷、淮夷。伊、洛盆地确实是定都的好地方。
周武王灭商后,迁九鼎于洛邑,营建首都。周公受命之后,去了很多地方,通过无数次的占卜,确定洛邑为新的都城,并且绘制成图。这可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实际用途的城市建设规划图。
412.为何孔子故居风水堪称第一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年轻时的职业是相丧,就是给别人看风水。孔子不但年轻时候给别人看风水,当了官以后,同样给别人看风水。《礼记·檀公》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国昭子之母去世了,于是请孔子来看看风水。孔子自己所说的“丧事不敢不勉”是有力的证据,但后来的儒者极力掩饰或否认孔子的早期职业,就有违孔子关于诚信的教诲了,更有甚者,极力编造孔子一出生就是个圣人,但他晚年却极度喜爱《周易》。
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古代文化的精髓,《周易》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对《周易》进行了整理,更重新对其进行了注释,并把它列入学生的课本。他不断地翻看《周易》,从中学习,以至于竹简上的牛皮绳都被翻断了三次,后世形容爱学习的典故“韦编三绝”,就来自于此。
历史上,风水师认同中国最好的风水是孔子的故居,而不是那些皇家陵墓。孔子故居位于东岳泰山脚下的曲阜市。曲阜周围有洙水和泗河两水环绕流过,风水师认为这是“平支得水之贵格”,因此孔子及后裔福禄绵远,2000多年来一直受人敬重。根据孔子世家谱最新登记情况,从2500多年前至今,孔子世家已繁衍至83代,人数达200余万。孔子的后裔一直把墓地的“风水”视为命根子。光绪三十年(1904年)勘测津浦铁路,原计划经过曲阜,靠近孔林西墙。衍圣公孔令贻得知这消息后,十分着急,一连向朝廷递了几个呈文,说铁路将“震动圣墓”、“破坏圣脉”,使祖宗灵魂不得安宁。结果,铁路只好拐了个大弯,向西南绕行而过。
孔子是周易大家,对衍生于周易的风水也很有研究。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氏家族的共同墓地。孔子去世后,其弟子按他的夙愿在此安葬。墓东为孔子的儿子孔鲤之墓,墓南为其孙子思之墓。这种布局名为“携子抱孙”。
孔子生前时,有人说他选的墓地缺水,但孔子说“二百年后会有秦人为己挖河成全风水的。”果然,秦朝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为破坏孔子的风水挖了一条河,不想却实践了孔子的伟大预言。
孔子死后,随着孔子地位的日渐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最大时周围的垣墙长达7.25公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造园林。孔林作为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2500多年来,葬埋从未间断过,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共计葬埋10万余座,而且人才辈出。孔子受到后世瞻仰,其后代又绵延不绝,可知其风水是无与伦比的。
413.樗里子是如何为自己选墓地的
樗里子算是一个皇族,他是秦惠王的同父异母弟弟。樗里子能言善辩,足智多谋,是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三朝重臣,秦人称他为“智囊”。秦惠王封他为“严君”,秦武王拜他为右丞相,秦昭王时继续为相。他对秦国忠心耿耿,斩将拓地,曾率师征伐赵国、楚国,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樗里子之所以被称为超牛的风水师,倒不是因为他在堪舆界有什么大作,或者是为哪位帝王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他在风水史上的英名,完全是建立在对于自己墓地的超自信把握上。
秦昭王七年(公元前300年),樗里子死,葬在渭南章台东面,也就是汉代长安城城西。樗里子临死前说了一句让他声名远扬的遗言:“过一百年后,将会有天子的宫殿在我墓地的两则。”此话后来果然应验了。到了西汉时,刘邦建都长安城,长乐宫在他的墓东,未央宫在他的墓西,他的坟墓被夹在了两宫中央,武库正对着他的坟墓。
人们都以为樗里子是个会相地的预测家,故秦国民谚有云:“力则任鄙,智则樗子”。他的预测,可能是根据天下大势进行分析,偶然命中了,也可能是汉代秦人的后裔编造的。樗里子到底是在什么场合,对谁说的那番话,当时无人知晓,以后也不会有人知晓。但这没有关系,最关键的是,这句话让他成为了堪舆史上最牛气的风水先生。
414.管辂是如何推测阴宅怪异的
管辂是三国时山东平原的术士。他容貌丑陋,不讲礼仪,性好嗜酒,言谈无常。就是这么一个怪才,从小就喜欢仰视星辰,得人辄问星名,夜不肯寐,父母禁而不能止。他常说:“家鸡野鹊,犹尚知时,况于人乎?”每与小儿做游戏,就在地上画天文,人们叹为奇才。成人后,精通《周易》、风角、占相,远近扬名。
管辂善于推测阴宅怪异。有一次,他经过毋丘俭的墓地,倚树而叹:“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讳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后来,果然应验。管辂能根据墓地“四象”预言吉凶,后世风水师推崇他为祖师。
管辂能用占卦的方式说出墓中事。有郭恩三兄都患辟疾,管辂通过占卦推测他们的叔母墓中有“女鬼”,是郭恩等应受到的报应。郭恩三兄弟只好交待了过去的罪责。管辂也能说出阳宅怪事。有个妇女得了病,请管辂筮之,管辂说:“你屋里西边埋有两个男子,一男持弓箭,主射胸腹,所以你心口疼;另一男持矛,主刺头,所以你头疼。”那妇女把地掘开,果有二男持器。
管辂还能占生死。刘奉林的夫人病了,管辂说:“到了八月辛卯日,日中之时死”,后果如其言。管格根据自己的长相,推测自己的死期在48岁,后来,他果然只活了48岁。
现在流传有《管氏地理指蒙》十卷一百篇,是风水术中的一部巨著,书前有管辂的自序。其实,这是伪托于管辂,不可尽信。
415.为何说郭璞是风水师的鼻祖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风水大师。世传《葬书》、《青囊经》为其遗作。郭璞是历史上第一个给风水定义的人,他在《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所以后人都视郭璞为风水史上之鼻祖。
据说有一次王敦也让他占卜,郭璞说“无成”,想想王敦是什么人物,跟他对着干能有好下场吗,可是郭璞就是有职业道德,宁死不骗人。
王敦不高兴了,又问:“你算算我能活多久?”郭璞答道:“您要是造反,那就活不了多久,要是去武昌好好待着,那寿不可测啊。”
王敦大怒:“你又能活多久?”这威胁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可这郭璞摆出一副死猪不怕烫的模样说:“也就今天中午吧。”王敦气疯了:“给我推出去砍了。”
郭璞死到临头,还不忘开自己的玩笑,他见着刽子手,一看眼熟,是他以前在越城见过的,当时他叫住人家,非要拿衣服相赠,那人不要,他说:“拿着,以后你就明白了。”那人也就没再客气。现在一见,果然有求于他呀,那你就给我来个痛快的。拿人家的手短,刽子手对他倒也客气,他问要到哪里砍头,人家告诉他到南冈,他又胸有成竹的说:一定是在双柏树下了。果然,又中,到了树下,还不算完,“树上有个大鸟窝”,人家找不着,郭璞说:“这不是坏我的名声吗?给我好好找。”果然在密叶掩映下找到了鸟窝,这下郭璞满意的说:“我这一辈子,言无不中。”于是人头落地,美名流芳。
416.陶侃为何葬亲于“牛眠之地”
陶侃(259~334),东晋泸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初为县吏,渐升郡守,后官至刺史,都督八州军事,为人严谨,勤慎吏职,颇有政声,受高人指点成为风水大师。
据《晋书·周昉传》载:陶侃幼年丧亲,将葬,家中忽失一牛,寻牛时忽遇一老者,对他说:“前冈有一牛,眠卧山沟之中,其地若葬先人,后代位极人臣,贵不可言。”并指着旁边一山说:“此亦其次,当出两千石。”按照他的指引,陶侃寻回失牛,葬其亲于牛眠之处,并将老者所选择的另一处让给周访,后来周访于此葬父,果然升任刺史,传公三代,其灵验一一如老者所言。因受这个故事的影响,后人称这个风水宝地为“牛眠之地”。据称,陶侃曾撰有风水著作《捉脉赋》。
417.韩友是怎样避免血光之灾的
韩友,字景先,东晋舒县人,出仕之前,曾追随学者伍振学习《易经》,并擅长图宅相墓之术。
《晋书·韩友传》记载,韩友凭预感避免一场血腥之祸。安徽省宣城人边洪在广阳(今河北蓟县)任职,母病返家。韩友行至广阳时准备去他家投宿。当时已是傍晚时分,韩友进边洪家看了看,便迫不及待地告知随从立即捆绑行李离开边家。随从推辞说:天黑了,还有几十里路程,何必着急赶路呢?韩友说:我仿佛看见这儿地面覆盖着许多人的鲜血,预感灾祸将要降临。随从苦苦相求,朋友边洪一再挽留,都没有动摇韩友,就这样匆匆离开了。夜里,边洪突然患疯病,用绳子绞杀了两个儿子,杀掉妻子,砍伤父亲和婢女,逃离了家。不几天,人们发现他也在房前树林里上吊了。
418.萧吉是如何用风水预测隋朝灭亡的
萧吉的经历更为丰富,处世也更加的圆滑。萧吉一生身经四朝十五帝,青年时还是北朝齐梁宗室的贵族子弟,后来,经历北朝后期的战乱,偃首低眉成了隋文帝的忠臣与弄臣。也许是他的经历太过丰富,处境也是极尽微妙,所以造就了他狡黠圆滑的个性。他以自己在阴阳五行方面的造诣,到最后直接成了隋文帝的御用风水先生。
在他入隋后的初期,因为属于异国贵族,所以很受排挤,在政治上不太顺利。《北史》记载:“吉性孤峭,不与公卿相浮沉,又与杨素不协,由是摈落,郁郁不得志。”杨素是隋朝元勋,很看不起三易其主的萧吉;在只手遮天的杨素面前,萧吉也不得不低头做人,因此,他闭门读书,倒也“博学多通,尤精阴阳算术”,这一短时期的养精蓄锐,终于为他提供了机会。他发现隋文帝“好征祥之说,欲乾没自进,遂矫其迹为悦媚焉”。开皇十四年(594),萧吉给隋文帝上书,投其所好,大谈符命征祥,极力的拍隋文帝的马屁,颂扬隋文帝与日月岁命合德,隋统一天下是天命使然。这一番溜须拍马,让“上览之悦,赐物五百段”,由此奠定了他的政治地位。
后来,萧吉就成为了隋文帝身边的红人。《隋书·萧吉列传》记载了萧吉为隋文帝驱鬼的事情。有一段时间,东宫经常闹鬼,传言说有鼠妖作乱。隋文帝令萧吉前去禳邪气。萧吉在宣慈殿设神座,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果然有回风从艮地鬼门来,吹扫太子座。萧吉用桃汤苇火来压风,风即刻止住了。隋文帝认为萧吉降服了鬼邪,于是更加的信任他。
不久,献皇后死了,隋文帝命令萧吉选择墓地。萧吉经过反复勘察,终于选到一块吉地,说“卜年二千,卜世二百”,意思就是说,如果按年份计算,这块墓穴可保大隋江山2000年,如果按照世系计算,可保隋皇室血脉延传200代。隋文帝对相地术半信半疑,说:“朕以为,吉凶在于人事,而不在于墓地。当年北齐后主高纬埋葬他父亲的时候,择地而葬,按理应有吉瑞,可是,北齐顷刻就灭亡了。这该怎么解释呢?正如朕祖上的墓地,如果说墓地不吉,朕就不会做了大隋的天子;如果说墓地不凶,可朕的皇弟杨整怎么会过早地战死呢?”
在那个充满迷信的年代,隋文帝说出这段充满着哲学辨证味道的话,也没辜负了他这贤君的美名。为了说服隋文帝,萧吉又用相地术的望气之理劝说文帝:“上个月十六,皇后山陵西北方向,在下半夜有方圆五六百步的黑云从地上升天。同时,在东南方向出现了旌旗车马帐幕。直到天亮时,这种现象才消失。臣根据《葬书》分析,这是大吉大利、子孙无疆的征兆。”这一番马屁话,隋文帝将信将疑,最后还是按萧吉的意见去办理了,他虽为一代贤君,却并不知道萧吉选择这块墓穴的别有用心。原来,这一切都是杨广事先和萧吉串通好了的。
萧吉从殿上退出来后,悄悄地对他的本家人萧平仲说:“今天我给皇后占卜陵寝之地,皇太子早就派遣左卫率宇文述对我说:必须以择陵使太子早日当朝为先决条件。并许诺,如果被立为天子,一定以荣华富贵报答我。我对皇太子说:四年以后,您一定将御临天下。”
仲对这番解释有些摸不着头脑,萧吉说出了他的文字把戏:“‘卜年二千’,不过是‘三十’这两个字的变形;卜世‘二百’,不过是取‘二辈’的谐音。隋朝的运数不会太长,仅有两世之传,这才是真实的。”后来,萧吉的话果然应验,太子即位,是为隋炀帝,炀帝暴虐无度,隋朝32年而亡。
在萧吉本传中,著录了萧吉八部“并行于世”的著作,它们是:《金海》三十卷,《相经要录》一卷,《宅经》八卷,《葬经》六卷,《乐谱》十二卷,《帝王养生方》二卷,《相手板要决》一卷,《太一立成》一卷。这八部著作都已亡佚。
419.舒绰是如何为宰相杨恭仁卜葬地的
舒绰,东阳(浙江金华)人,是唐代有一个很著名的风水师,精通五行术数,在当时誉倾海内外,名振朝野。当时在朝高官杨恭仁任吏部侍郎,想把父母之坟改葬到京师长安附近,便于祀拜与管理,便请了当时闻名海内的相地高师五六人,舒绰自在邀请之列。
这些人都是当时有名的风水大师,杨侍郎无法辩别谁为真正的高手,于是就付银两给每一位地师,让其各自为其父母寻地,一月后回府聚会并汇报。于是各位大师便分头行动,一月期满大家回到府中,大家都献上佳穴,各抒己见争执不下,于是大家一同登山观穴。五六人各有利弊,大师们理法并施,谈天说地无人服众,杨侍郎也无法定夺熟是熟非,回到家中他想到一个好办法。他叫来几位亲戚,连夜赶往地师们所点之穴位,开穴一尺许深,并取土一包,把地理地貌统统记录在小本之上,连同小本一起密封起来,运回家中,杨侍郎作好记号后,把记录小本藏起来,并在后花园的地下也取出一包土混在其中,尔后叫来几位风水大师,让他们根据斗中之土,把所取土之处的地理形势和地形地貌解说出来,并说明此地是否佳穴,能否发富贵等,以便与原记录作比较。
经过分析,其他几位大师均不得要领,只有舒绰一人认为几包取回之土中,有三处可以作穴,并定下发富贵的层次,最精妙的是他所描述的地形与小本上所记录的实际情况全部吻合,并对后花园所取之土,作过一首较滑稽的诗“黑中见青有雾云,气贯二孔草丛生,此土葬下先人骨,一嗅到底伤后人,此土润湿养花根”。其他几位风水师见舒绰有如此神术,无不惊叹,自愧不如,带上杨侍郎的酬金,不声不响地走了。
等别的风水师走后,舒绰对杨侍郎说道:“我选定的那块墓穴,在开井五尺深以下会有谷物,若你能得到一斗谷物,便是富地了,能保杨侍郎一家世代富贵官至公侯,杨侍郎对于舒绰的风水技术已是十分折服,听完此话后,当即与舒绰一道前往京师,来到舒绰所寻的穴地,令人往下继续开穴,当挖至七尺深时,发现一个小孔,再轻轻挖开里面有近二尺方正大的穴洞,穴洞里面有七八斗之多,外形很似谷类之物。杨侍郎目睹此景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杨侍郎迁葬了父母之骨于此穴之中,后来果应世代富贵,并出了杨家将忠烈之后。
此事传开后,朝野上下都把舒绰视为神圣,相请之人络绎不绝,寻龙布穴之风风靡一时。
420.形派大师杨筠松是如何被害的
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号筠松,窦州人。生于唐文宗太和八年(834),死于唐光化三年(900年)。杨筠松为唐僖宗时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因为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
杨筠松著有《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天玉经》、《都天宝照经》等书。杨筠松在地理堪舆学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可以和孟子在儒学上的地位相当,其所有的著作,均为地理风水上的经典著作,所以杨筠松也被后人尊称为杨公。
杨筠松一生致力于风水之术,扶危济困,晚年却不幸为政客所害。在他所处的时代,唐帝国已经衰微,诸侯称霸。统辖虔州(今江西赣州)的诸侯是卢光稠,他早有独霸天下的野心,于是自立为王,号称卢王。卢光稠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便请杨救贫为其卜天子地,卜得后,将其母改葬。在答谢杨救贫的宴席上,卢光稠问杨救贫还有天子地否?杨救贫答道:一席十八面,面面出天子。卢光稠不愿别人也得到天子地,与他争夺天下,于是在酒里下毒。杨救贫察觉后,立刻带着徒弟回家,可惜船到雩都药口坝,便毒性发作,杨救贫问弟子曾文遄此处何地,曾文遄说是药口,杨救贫叹道:药到口死矣!仇不可不报也。临死之前告诉曾文遄游说卢光稠在赣州磨车湾安装水碓,十字路口开凿一口水井,则世世代代为天子矣。曾文遄不解,询问其中的奥妙。杨救贫解释道,磨车湾安碓,单打卢王背,十字路口开井,卢王自缢颈。在不同的位置上安碓凿井,在风水上破了赣州的“天子气”,制煞了卢光稠。后来卢光稠果真背长痈疽,疼痛难忍,自缢身亡。
421.浮屠泓是如何为张说卜宅的
僧人泓师,祖籍黄州(湖北黄冈),善阴阳算术,世称“浮屠泓”。根据北宋《太平广记》记载,武则天当政时,泓师曾帮着张说(燕公)在京城长安东南购置一宅,并告戒说:“此宅西北地最是王地,慎勿于此取土。”过了一个月,泓师又对燕公说,此宅气候忽然索漠,肯定有人在西北角取土,燕公与泓师一起到西北角查看,果然有取土处三处坑,皆深丈余。泓师大惊日:“祸事!令公富贵止一身而已,二十年后,诸君皆不得天年。”燕公惊问:“可否填之?”答日:“客土无气,与地脉不相连。今纵填之,如人有痔疮,纵有他肉补之,终是无益。”后来燕公之子张均、张即皆被安禄山委任大官,叛乱平定后,张均被诛杀,张即被流放。竟如其言。
422.曾文遄是如何劝杨救贫定居三寮的
曾文遄,江西宁都崇贤里人(现江西省吉安境内),生于唐武宗会昌三年(843),杨筠松之高徒。撰有《青囊序》、《天玉经序》、《阴阳问答》、《寻龙记》、《八分歌》等著作。
曾文遄自幼读书,原想通过科举进仕,因逢战乱,隐居在于都县崇贤里黄檀寺读书,不问世事,后偶遇杨筠松先生,羡其学问,遂拜杨公为师,随其学习堪舆术。
杨救贫云游天下,本无意驻足,但曾文遄却想为自己找一块吉壤定居。有一天,曾文遄发现三僚这个地方不错,就告诉师傅杨救贫,说他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地方,如果住下来,子孙可以世代为官。杨救贫过去一看,果然是一块山环水绕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盆地后部有一棵凉伞形的松树,树下是一块圆形巨石。他告诉曾文遄说:“这里果然是我们堪舆人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
杨筠松和他的两个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茅棚居住,他们把茅棚称为“寮”,师徒仨人是三座茅棚,附近的人们就把这里称作“三寮”(现在写作三僚)。
423.范越凤是如何规划泰宁城的
泰宁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建镇,镇名归化。五代南唐保大四年(946)改归化镇为归化场。中兴元年(958)又升归化场为归化县。是为泰宁建县之始。这风水先生就是东川(今属云南)人范越凤。
范越凤来到泰宁,相度山脉形势,勘查溪流走向,风尘仆仆,走遍全县山山水水,依据山川龙脉走向,结合本县历史源流、文化背景,运用中国传统风水学的理论,为泰宁日后的城市建设制定出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规划首先是将城址向东移动了500余米,搬到炉峰山东侧山麓。
城址确定之后,便是挖掘水井,开通城市地下水道,待一切公共基础设施全部就绪,然后才开始建造街衢民居,迁徙城市。范越凤开挖地下水道时,还在北溪拦河筑坝,把河水引入下水道,平时既可解决市民洗刷用,发挥消防功能,发洪水时它还能分流部分河水,缓解灾情,设想非常周到,算得上是经典之作。范越凤的下水道设计又十分符合古代风水理论,城市搬迁以后,归化县“民物繁庶,人文丕振,”古镇百姓又把这项功劳记在范先生的头上,甚至认为,新城“风俗敦厚,编户殷足,处其庐者,皆能长子孙。”于是家家自觉遵守城建规则,维护排水设施,如果有人建房时影响到地下水沟,必将受到邻里的谴责。
424.何溥为何为江文采选墓地
何溥(922~1019),字令通,号潜斋,晚号紫霞老人,作《灵城精义》。北宋初年,南唐国师何溥因得罪皇帝遭贬,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到灵山隐居。何令通与萧江六世祖江文采来往甚笃,江文采曾赠地50亩,为其在灵山修建碧云庵。为了感谢江文采,何令通决定为他选择了江湾这个好阳基地。
何令通认为,江湾这个地方,非常有利于宗族的繁衍发展,并指点将后龙山与笔尖之间的缺口填补上,以接通龙脉;然后在上街村外沿河修筑一条坚固的拦河坝,逼使河道南移北拐;最后在村的四周栽上5棵樟树呈梅花状,护守阳基吉地,并在村内开凿两口水井,以制服对岸山脊“火”峰。
425.陈抟老祖为何长睡不醒
陈抟(871~989)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著有《九室指玄篇》81章,言导引还丹事。此外还有《易龙图》、《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赤松子八诫录》、《阴真君还丹歌注》、《人伦风鉴》(又称作《黾鉴》)等。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
唐明宗皇帝听说了他的高名,御笔亲书派使者持诏征他出山。陈抟不违抗圣旨,只得来到洛阳谒见天子。见了天子,陈抟却不拜,满朝文武大惊失色,明宗却不怪,感叹说“高士是不用长礼来对待的”。就将他送到礼贤宾馆,释心照料。陈抟一无所用,早晚只在蒲团上打坐而已。明宗三番五次驾幸礼贤宾馆,有时恰好逢他睡卧,也不感惊动他,就回去了。明宗心理知道他是一个异人,对他愈加敬重,想让他担任要职,陈抟根本不答应。丞相冯道向明宗建议说:“眼下正值风雪交加之际,陈抟独座蒲团,必然寒冷。陛下可派一使者,带上一坛佳酿,再选美女三人送他佐酒暖足。他如喝了酒,要了美女,不愁他不接受官爵。”明宗点头称是,从宫中选出妙龄少女三人,和美酒送去,“望先生万勿推辞。”陈抟欣然收下,开杯畅饮,对送来的美女,也不推辞。明宗见了龙颜大润。第二天派冯前去加封官爵,但只见三位美女在房中,早以不见陈抟踪影。冯问:“陈抟先生哪去了?”美女说:“陈先生喝完酒倒头便睡,五更时才醒,他说我们一夜辛苦,无物相赠,于是就提诗一首,让我们回复天子,然后就飘然出门而去。”冯只好领三个美女回朝见驾。明宗一看,那诗写的是:
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得来。
处士不兴巫峡梦,空烦神女下阳台。
明宗读了诗,叹息不已,派人四处寻访,毫无消息。
426.朱熹是如何成为兼职风水师的
朱熹,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他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的最大成就在于学术方面,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本人对风水问题也有一些独到的心得体会,这也是他自然哲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之所以说朱熹是一位风水大师,是因为中国古代的风水先生有那么几大类:一类是专职人员,例如郭璞、张鬼灵等人,一生就靠替人相宅看墓混饭吃;还有一类就是兼职人员,这一类人也不在少数,他们或是政府大员,或是文学大儒,这些人重要的成就不在于风水学建树方面,但是,他们确实太优秀了,在古人眼里,优秀的人才就应该是全能的,所以有一些风水方面的疑问,自然要讨教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他们自然要给予一些指点,因此久而久之,朱熹也被传成了风水先生。当然,在封建时代风水思想盛行,大部分社会精英也是风水学说的坚定拥护者。
朱熹当然也有一些故事,可惜,关于朱熹在风水方面流传的文字甚少,及至后来,才有一段他对于北京风水的点评:“冀都(就是现在的北京)是天地间好个大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前面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五岭为第三重案,故古今建都之地,皆莫过于冀都。”
不过朱熹一直生活在南方,没有到过“冀都”。他说北京地区“好风水”,也是根据郭璞等前人归纳的“四兽”、“明堂”、“案山”等风水概念而发表的意见,所以他只是一位兼职的风水师。
427.张鬼灵为何未收门徒
张鬼灵,宋代三衢人,还在他青春年少的时候,他的父亲就送他跟一位同乡学风水之术。可是,他还没跟师傅学几天,却突然自己有所悟解,见地远在师傅之上,于是便辞别师傅,自号“鬼灵”,一个人单枪匹马到处给人相墓。
建中靖国初年,张鬼灵来到钱塘县,慕名来请的人络绎不绝,甚至连钱塘县的周县令也没能例外。
这位周县令,原是括苍人,平时也对风水之术颇感兴趣。这一天,他特地准备好了丰足的饭菜,隆重款待张鬼灵。酒至半酣,周县令问张鬼灵曰:“凡是相墓的人,是不是一定要到具体的地址,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呢?如果不能前去,只是看看图形,先生您说能不能一样相看?”张鬼灵说:“只要所画的地势、方位准确,应该说不会出太大的差错。”
县太爷于是就顺手指着厅堂墙壁上挂的一幅地形图,向张鬼灵请教。张鬼灵仔细瞧了半天,才慢慢地开口说:“这幅图上有一座坟墓,依我看,坟前的这个小水塘是生的再好不过了。如果这座坟的后人中有一人骑马跌入水塘,差点没救上来,就说明这是一块大吉大利的风水宝地,这一家的兴旺、发达也就从此开始了。”周县令听着,并没说话,只是轻轻地附和着点点头。张鬼灵见状,接着又说:“就在这一年,这位坠马入水的子弟一定会因品学优异而被乡里举荐,第二年科举及第。”
听到这里,周县令才情不自禁地抓着张鬼灵的双手,对他大加赞赏,说:“我不知道青乌子、郭璞的风水术到底有多高,但我却亲眼见到、亲耳听到您的神机妙算。先生的风水术真是达到出神入化、丝毫不差的境界了!”接着,周县令就对众人说,这幅图其实就是他的老家括苍山。一年春天,周县令一家上山祭祀祖坟,有位子侄骑着马跟着一块去了。可是,行到水塘边上,马却突然大受惊吓,窜跳腾跃,无法控制,连人带马一同跌入水中,大家好不容易才把他救上来,却已是气息微弱,差点就没救了。到了这年秋天,此人却被乡里举荐应试,第二年即中科举。大家一听,这才知道张鬼灵的风水术果然是洞察秋毫,看得很准。于是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张鬼灵虽年少但技高一筹,年纪轻轻就身怀绝技,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著作流传后世,也没有招纳弟子。因为他23岁的时候曾预测:“我的寿命很短,看来我是来不及收弟子了。”果然,他25岁就死掉了,可以说是最短命的风水先生。
428.司马头陀是如何为同庆寺择地的
司马头陀,为宋哲宗时南康府人,原姓刘名潜,曾任官至司马(掌管军政官名,位在将军之下,参预军事计划),以之代称,头陀则为祖师出世之号。司马头陀于地理风水尤为精通,自始至终以之渡世,据记载,他的足迹遍布江西湖广,吉安葬地特多,著作有《地理铁案》、《达僧问答》、《司马水法》等。
据《江西通志》所记,“司马头陀习堪舆家言,历览洪都诸山,钤地一百七十余处,讫今犹验。”一日,司马头陀到了位于江西西北部的奉新县,参拜百丈长老,说:“近期在湖南寻得一好山地。”参拜百丈长老问:“老僧可以住吗?”司马头陀回答说:“不可,长老骨相不符。那可是为一千五百个善男信女作知识学堂的地方。”当时有多人在坐。首座华林觉也问同一个问题,司马头陀看看他,也说不可。但一见到典坐灵佑,司马头陀就说:“有了,他就是那山地的主人。”后灵佑果然入住那山,当地官员李景率众在那里修建了梵宇,并请准政府,获得赐号“同庆寺”。天下圣僧慕名而来,汇集此地交流禅学。
429.厉伯韶是如何为皇姑选墓地的
宋朝国师厉伯韶是当时的风水名师,据说嘉定年间,厉伯韶至广州为林某家看其先垄,以今中衰者,由祖穴向稍偏斜所至,因发地得石,有文曰:“布衣厉伯韶,为林某葬此千载谷食之地。后学浅识,不可轻改。”
而厉伯韶最有名的的风水名作是为皇室一位皇姑选的墓地。据邓氏重修墓记记载,“宋淳佑五年(1245年2月初7日),皇姑卒,享年87岁”,诏命官谕葬,并命当时的风水明师、大宋国师厉伯韶亲自主庚,选址造墓,立“坤申向之原”,赐祭田10顷。
厉伯韶国师当时在对面点有一穴,为富贵大地,但皇姑早已视富贵如云烟,但求丁财平安,它无所图,故厉伯韶从其所愿,点穴于此。后丁财大旺。今香港、东莞等地邓氏家族早已成巨族,声誉颇隆。邓氏后人每临墓凭吊,神交古人,心与古会,涌出难以言状的畅悦,徘徊良久,方虔诚鞠三躬拜别。
430.刘淼是怎样传倒杖法的
世称仙师“杨筠松”之倒杖法,实际则是“刘淼”的倒杖法。“倒杖”一法虽然是比“撼龙经”之规模小得多,然而却比较合乎实用。
古人扦地定穴之中心,是用倒杖之法,倒杖法乃是定穴之真诀。卦理是没用在倒杖法之中;当然卦理尚有其用途如趋吉避凶,知坐向峦头配理气,日课等等。所以倒杖法,无须用卦,用卦无须倒杖,这是两者功能不同的地方。倒杖定穴而用在寻太极之天心正位,及脉止气蓄之处。卦例则为坐山立向,消砂、纳水断吉凶。
言倒杖须知宋龙起伏,剥换、过峡、束气脱胎换骨,到头入首落脉结穴峦头形势胎息孕育,太极生成,阴阳变化等等、此乃山川理气之造设天地生成。故倒杖之生成用于太极生成阴阳变化之地,有赖明师之心目灵力巧工配合找出天心汇位。
431.徐仁旺为何劝皇帝迁定陵
徐仁旺,宋代江西上饶白云山人,曾上奏折议迁宋定陵,他主张用牛头山前地,认为山后之地有以下害处:“坤水长流,灾在丙午岁内,丁内直射,祸当丁未岁中。”对于他的这番话,起初人们并不在意。后来金人犯边,果在丙午年,而丁未年后,诸郡火灾相继不断,东南州郡半为盗区。于是人们想起他的预言。
432.傅伯通是怎样相临安城的
杭州干龙自天目起祖,远不能述。从黄山大岭过峡后,一枝起南峰,从石屋过钱粮司岭,起九曜山、越王山,过慈云岭起御教场、胜果山、凤凰山,过万松岭起吴山入城。一枝起北高峰,从桃园岭、青芝坞跌断,起岳坟后乌石山,从智果山、保俶塔入城。来龙沿江而下,皆自剥星峦遮护,隔江诸峰远映护龙,直从萧山至海门,生天弧、天角星,从别子门石骨渡江起阜诸山,作下沙,兜转右界水,自严州桐庐流入钱塘江。左界水自余杭西溪流入官河。可惜两界分流未合,城中诸河塞阻秽浊,脉络不清,西流之水又从昭庆左右分出流,断北龙,致使形势不很完全,风水造化难称佳胜。
这一点,宋代堪舆名流傅伯通曾经谈及过。傅伯通年少时放牛,得云游老道真传,开始潜心学习,在绍圣四年(1097),考取进士,位称上柱国,封开国男。时值宋室即将南迁,傅伯通受命往相临安(即今杭州)风水。经过一番勘察,他向宋高宗赵构上表一份,报告说:“顾此三吴之会,实为百粤之冲。钱氏以之开数世之基,郭璞占之有兴王之运。天目双峰屹立乎斗牛之上,海门一点横当乎翼轸之间。”在做了如此一番吹嘘后,然后话锋一转,来了个“但是”,认为此地:“文曲多山,俗尚虚浮而诈;少微积水,士无实行而贪。虽云自昔称雄,实乃形局两弱。”因而得出结论说:杭州“只宜为一方之巨镇,不可作百祀之京畿。驻跸仅足偏安,建都难奄九有。”此报告一上,宋高宗既升杭州为临安府,并称行在。说来也巧,宋室后来也竟然以偏安结局。
433.明代传奇人物刘基是如何精准预测
到明迁都北京的
元朝末年,中国出了个刘伯温。刘伯温名基,字伯温,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元朝元统年间进士。这人是个半仙之体,能掐会算,据说后来他就是靠着这些能耐,辅佐朱元璋扫平四海,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起兵,刘伯温出山,刘陈时务十八策,受到重用,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政权效力,积极为明太祖出谋划策。他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而明太祖得到刘伯温的辅助,正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战略、战术行事,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于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与陈氏决战,将其势力彻底消灭。第二年,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然后,明太祖派部队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准备在南方称帝。
明朝建立后,诸如科举、刑法、乐礼等大典,刘参预制定。朱元璋定都金陵,是刘基相的地;建造的宫殿,也是刘基相的地。
刘基卜筑前湖为正殿基址,立桩水中,朱元璋嫌其逼窄,将桩移立后边。刘基依此断言:“如此亦好,但后来不免有迁都之举。”明成祖后来果然迁了都,被刘基说中了。
434.目讲僧如何在宁波选墓
目讲僧,元末明初人,姓名、籍贯不详,后云游到宁波,为当地人堪舆选墓。据《宁波府志》记载:目讲僧,不知何许人,隐其姓氏,或云元进士,晦迹于僧。或云为陈友谅参谋,反败逃匿为僧。明末来勤(宁波),善堪舆术,为人卜葬无不奇验。尝日:吾当以目讲天下,故皆称为目讲云。卒死于勤,凡邑中大家官家,其先进坟墓未有不出其手。以故久而益神。其所著书绝无,刊本多为后人委托,世鲜有得其传著。
435.周仲如何预言钱塘江毁于兵祸
周仲,元末明初人,精通天文地理之学,足迹遍及东南。当时地方太平,社会安定,可周仲却从浙江钱塘江搬到江苏昆山居住,并说天下兵祸将起。他说:“吾卜地莫如娄江善”,后来果然钱塘江毁于兵祸,昆山无恙。洪武初年,当地郡邑修建公署及庙宇,相方、定位、卜日、选辰皆出其手。由于技艺精湛,县令派人为其画像,以示赞扬。
436.仲宁是如何为明成祖相地的
仲宁,明代山东滕县人,根据《兖州府志》载:他曾遇异人传授风水之术,为人相地大多奇中。明成祖驾幸南京,驻于腾县,曾召见仲宁,试其才学,仲宁指地一处,说其下若干尺有石如虎。成祖令人掘之,果然得之。
437.朱颜修为何只相阳宅不相阴宅
朱颜修,明代人,原来他不是风水师,而是一代名医,治好了不少病人,名气很大,后来阴差阳错做了风水先生。因此,他不仅精通医学,还精通风水学问,撰有《风水问答》一书。
朱颜修的风水观点在当时并不是主流,他主张葬不择地,认为先王辨正方位、土宜之法是用来相民宅;土圭之法是用来求地中,都是为建造房屋宫殿而制定的。人死之后,白骨一堆,安知祸福、贵贱、寿夭?这种观点颇有新意,从今天的观点来说,有一定科学性,但是从风水学来说,则有片面之处。比如,葬在一个水地,那就是葬者之大忌,因为水很容易腐蚀棺椁,也不利于陪葬物的保存,所以葬地最好是选择比较干燥的地方。看来朱颜修的观点还是比较偏激的。
此外,朱颜修还主张“相阳宅不必相阴宅”,这是他和别的风水师最大的区别。当然,朱颜修也有很少的知己,他的这一主张得到另一位风水家胡翰的肯定。胡翰也懂风水,他和朱颜修的观念相同,相信阳宅才是可以讲风水的,死人葬处,不必讲究风水。这种观念代表一部分希望节葬者的思想,他们不希望厚葬。朱颜修看风水很有原则性,当时有人请朱颜修去为死人选择坟地,朱颜修打死也不去;只有当人请他去看修建房子的风水,他很乐意,而且一定看得让主人满意。由此看来,朱颜修是一个会看风水的倔老头,比起那些满嘴忽悠的风水师可爱的多。
438.为何说徐善继是最有孝心的风水大师
徐善继,江西德兴人。他本来是一名秀才,而且是一名大孝子。他之所以能成为风水大师,就与他为父母尽孝有关。
他的父母死后,躺在棺材里,久久没有安葬。古代讲究入土为安,父母死无葬身之地,是大不孝和大不敬,别说他还是一位大孝子。他原来请过一个看风水的,只不过那位风水师技术不精,看了一个地,说是百年难遇的风水宝地,谁知坟墓修好后,墓地里竟然冒出一股泉水,水很清,甘甜可口,民工们争相饮用。坟地出水,这是风水之大忌,于是这个坟墓的修建也就停了。
不久,当地一个自称是会相墓的高手主动要求承担选地的工作,那风水师指地发誓,一定帮他搞定,让他父母入土为安。他很感激,哭的稀里哗啦。于是一顿好酒好菜招待后,他就陪同风水师去考察风水。当他们来到一座山峰的时候,风水师晕晕乎乎地说,就是此处。徐继善也觉得这里风景瑰丽,登高望远,心旷神怡,前方开阔,万马奔腾,后方靠山,牢固无比,北依巨峰,南挨峻岭,山川形胜,尽得风水之妙,所以就定下来了。
可是令徐继善没想到的是,这次比上次还糟糕,墓地里居然挖到了老鼠洞。老鼠洞很大,民工们以为挖到了藏宝洞,争先恐后地挖,结果挖出一窝山老鼠。民工把这情况汇报给他,他立马赶去看个究竟,果然老鼠在坟中。父母怎么能埋在老鼠洞中呢,徐继善最后停止这个修建工程。
徐继善在痛哭了几天后,最终作出一个决定,靠人不如靠己,于是买来风水著作,潜心研究堪舆。足不出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终于精通了风水学问。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于是他又四处相地,最后也帮父母找到了风水宝地。他的父母终于得到一个安身之所,静静地安息,而这个时候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
徐善继在风水方面钻研的很精深,而且也有了自己的学派。他创立了正五行三合风水术。他在理气上主要讲用金、木、水、火四大局。在确定龙的阴阳上,徐善继主张按龙是左旋还是右旋来确定龙的阴阳。加上他多年的堪舆经验,水平的确很高,常常见人之所不见,一般风水师看不到的好处和缺点,他都能看到。他还用自己所学投身于公益事业,县衙迁治所、学校选址奠基,这些公共风水事务,也离不开他。
439.张储是怎样预测清军入关的
张储,字曼胥,江西南昌人,明大学士张位之弟,堪舆医卜、风监之术、无所不精。明万历时他曾浏览辽东,那里是满洲人的老家,回来后对人讲:“吾观王气所在辽左,又观人家葬地,三十年后皆当大贵,闻巷儿童走卒往往多王侯将相。天下其多事乎?”
可是当时的人们都以为他胡说八道,皆未在意,不久清兵入关,恰应其言。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