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养生之道——翟翕武同志访谈录
(浙江文艺电台《健康俱乐部》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采访原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天省长翟依武同志,惰老热情地谈了他练真气运行法的经验。)
主持人:程老,您好。您是中国民医协会真气运行研究专业委员会名从主任委员,目前还担任着浙江省老龄委、浙江省老年基金会的繁重领导工作。您虽已80高龄,但身体健康,思维敏捷,真是难能可责。现在,请您读谈有关养生的问题。
翟老: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养生之道。我长期坚持锻炼,近十几年来又练真气运行法,两者结合起来,我觉得对健康长寿确有好处。
我学练气功断断续续已10多年了。由于工作关系,我接待过一些气功师,看过不少气功书籍杂志,从中选定了两个功法坚持锻炼,收到相当好的效果。首先一个是我们浙南地区长期流传的铜钟气功。1983年我刚从第一线退下来,这年了月,省委组织部在平湖秋月为老同志举办气功培训班,递请铜钟功传人马有忠同志传授传统铜钟功法。当时,我们学的是铜钟功站桩,就是通过全身放松、入静、调息、意守的站柱来练气,慢慢地出现全身抖动、四肢活动的自发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发现我原来有些驼的背慢慢地能直起来了,精神也好了。这是我练铜钟功几年功夫的收获。
到1989年省气功科研会邀请了甘肃中医学院的李少波教授来传授真气运行法。当时我听了李教授关于真气运行养生保健的学术报告,参加报告会的老于部、学者教授和气功爱好者一致热烈鼓掌,认为李老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研究的真气运行法很有科学道理,很符合中国传统养生功法的原理。功法也很具体,分五步,每一步有每一步的感受,效果也很明显,我就参加了学习班,确实体会到真法每一步的效应。比如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确实心窝部会温热起来,以后再往下到丹田,到会阴、命门,到夹脊、玉枕,到百会,一步一步都有感受,真气贯注任督脉小周天,要求很具体,功效也快。我体会李老的真气运行法是把《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具体化了。《黄帝内经》里面有许多关于真气运行的论述,但就是没有具体的真气运行方法,历代也有人说是这部分内容遗失了。李少波教授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和临床研究,把这一养生方法总结出来了,并逐渐明确化了。把如何培养真气、运行真气与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密切地结合起来,小周天、大周天打通了,真气在人体畅行,病痛问题就解决了。从理论到实践解决了真气如何运行的问题。《内经》中有四句关键性的话:“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讲得很明确。就是一个人做到虚无恬淡的境界,真气就能很快发生;精神内守,意守丹田,也就是孟子说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说的就是一个人的脑子一天到晚是不会停的,一下子想到南京,一下子想到北京,这个那个是不停的练功就要求把脑子意念收起来,守到自身丹田,精神内守了,与外界不发生联系了,真气就会很快发动起来,并正常畅行了,病还从哪里来呢?《内经》理论是说得很明确,就是具体方法始终没有人解决。李少波教援的《真气运行法》一书把这个问题给说清楚了。他的着作经卫生部门批准,出版发行,已多次重印再版,发行上百万册,有人要买还不容易买到。所以我觉得李老的真法确实是一个科学的功法,是中国的传统功法。正如钱学森同志说,中国传统气功是一门科学,这是可以肯定的。这些年我一直坚持真法静功的铂炼,就把我多年的慢性肠胃病治好了,再就是我原来有心脏病室性早搏,后来到医院检查,也查不到了,也好了。这两次学练气功,钢钟功解决了我驼背的问题,真气运行法解决了我的肠胃病和心脏病室性早搏。
虽然年世已高,我还天天上班,也不觉得疲劳,这就是我练气功的收获。我一直比较注意锻炼,从1956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时,学了简化太极拳、太极剑,这以后我一直没有停止锻炼。平时每天早展到西湖边打打拳,散散步,也起到很大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再练练气功。我还担负着省老龄委、省老年基金会的领导工作为我省的夕阳红工程,老年福利事业服务;省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有些事也要找我。每天上班,步履平稳,记忆力也不差,内脏功能的衰退也比较缓慢,和其他退下来的七八十岁的老同志比较,我还觉得可以。医院体检也查不出什么疾病。记得我71岁那年去黄山,上鲫鱼背,上去又下来,一些年轻人都觉得疲劳,我还不感觉到怎么样。当时黄山还没有索道,一些险要的地方,年轻人能去的地方我都能上去。今年5月份下去考察老龄工作,到了雁荡山,那里在半山腰建了一个栈道,走到头还有一个90多米高的铁索桥,青年同志都不大敢过去,我还不信,,就和另一位老龄委的老同志于光礼一起走过去了,也没有觉得怎么样,只是心里觉得有点慌。经过这样的考验,我觉得练练气功对健康长寿确有好处。生命在于运动。经常注意锻炼,动静结合很有必要。记得原全国老年体育协会主席刘建章〈原铁道部部长)同志曾向在职的中央领导同志建议“一练对百忙”就是每天有一定的时间锻炼锻炼,就可以对付日理万机的繁忙工作,这是很有道理的。当然啦,平常心情也很重要,要心情舒畅,乐天主义,过事不恼怒,不发愁,也很重要。这就是我对养生的一点体会。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