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完美主义
与我们的常识相悖,拖延症患者并不都是没有上进心,相反,很多人甚至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拖延症患者中,也有很多的完美主义者。
也许你好奇,自己交的任务从来都是差强人意,连自己都不太满意,工作的过程又是拖沓低效,这也可能会是完美主义吗?
也许是的。完美主义并不是以工作结果或者工作过程来评判的,而是以你对自己的期待来评判的。
我自己以前是这样的:如果接到一个约稿,我会忍不住设想这个稿子应该如何构思精巧、妙笔生花,如何让编辑和读者赞叹不已。因为这样的期待,我觉得哪个开头都配不上这篇稿子,所以迟迟无法动笔,直到快交稿的时候,逼着自己随便写点交稿了事。如果我要准备一次讲座,我也会在开始偷偷设想这次讲座应该如何精彩绝伦,如何影响改变很多人,这么一想我又没法开始动手做第一张 PPT 了,最后也只能草草了事。
如果你也这样,习惯在一个任务开始之前,先给自己设立一个看起来不太可能达到的完美标准,并因为这个标准而迟迟无法动手,那你可能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也许有人要问,完美主义难道不好吗?人难道不应该对自己、对工作有点要求吗?
确实我们身边有很多高效和卓越的人,他们对自己、对工作有很高的要求,但他们可不拖延。
对于这个问题,心理学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完美主义者: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者和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他们都有很高的要求和标准,但两种完美主义在信念上存在重大区别。
第一个区别是关于自己的。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不仅有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而且相信自己有与这种要求相匹配的能力。他们的高标准与高的自我意向是相适应的。「没问题,我能做得这么好」。而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在高标准之外,却常有与之不匹配的低自我意向,他们并不相信自己真的能符合完美标准:「如果能做这么好就好了,可惜我肯定做不到」。所以高标准只会增加他们的挫败感,提醒他们自己的不完美,而他们偏偏又很难忍受自己的这种不完美。
据我观察,这些不适应的完美主义者背后,常常有一个严厉得不近人情的父母。这些父母经常以批评代替鼓励,不断提醒他们各种缺陷和不足而非表扬他们有了进步。这种苛刻的态度会逐渐内化为他们的自我要求。举个例子,一个学画的孩子如果不断被父母批评,他就会形成这样的信念:「我必须要画出完美的画来,否则就会被批评」,这是高的完美标准。同时他们还会想,「因为我经常被批评,我一定不够好」,这是低的自我意向。高的完美标准和低的自我意向是导致他们很难开始行动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区别是关于失败的。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虽然同样讨厌失败,但他们会把失败看作成功路上必然的经历,看作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在他们看来,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是可以不断增长的,而失败正是「刷经验值」的过程。所以他们能在失败后很快调整自己,重新出发。而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却把一个人的能力看作固定的东西,而他们所面对的每个任务,都是对自己能力的证明和考验。他们的心里存在这样的信条:
「如果我不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这件事,说明我不够聪明,缺乏天赋。」「如果我努力后仍然失败了,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还不如当初不做。」他们会把每个任务当作威胁而不是成长的机会。而失败也总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挫折感。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对失败的承受能力像坨屎。他们对成功的想法是一根筋的,有时候一次考试失败都能动摇他们整个人生信念,觉得自己就此完蛋。
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更容易拖延,原因之一是在完美的标准下,他们会一直纠结每个不完美的开端,并把它们视作失败。前面说到的那个因为拖延写论文而延迟毕业的博士生,她之所以拖延,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在「思考」前面所写的论文的问题。「这个论文的框架还不够完整」,「这个实验数据虽然能自圆其说了,但还有另一种可能性无法完全排除」……她不断思考这些缺陷,但有些缺陷又无法弥补,结果问题越想越多,论文写作也越来越拖。完美主义者无法接受有瑕疵的结果,当有瑕疵的结果出现时,他们就开始在原地挣扎,既不甘心放弃,也无法继续前进。原因之二是他们会把失败的意义无限扩大,并因此更害怕失败。他们会把每一个微小的失败看作对他们智商、能力和人格的根本否定。所以有时候,他们宁愿在自我批评中拖延,也不愿去面对费力挣扎却仍然失败的风险。拖延,成为了逃避失败风险的无奈选择。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