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人物:玛丽安·安德森——歌剧先锋
用意大利指挥大师阿图罗·托斯卡尼尼的话说,非裔美国女低音歌唱家玛丽安·安德森(MarianAnderson,1897—1993)[1] 的嗓音是“百年不遇”的。玛丽安还是一位打破种族藩篱的先驱,被家乡费城的一所音乐学院拒收后,她自学声乐,于1925年和纽约爱乐乐团合作,并在全国性的歌唱比赛中获胜。玛丽安曾被拒绝在华盛顿的音乐厅中演出,后来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安排她在林肯纪念碑前演唱。1939年的复活节,玛丽安空前的表演吸引了75000位观众,同时,她的歌声还通过广播传到了数百万人的耳中。几周后,玛丽安·安德森成为第一位在白宫演出的黑人歌唱家。但是,直到1955年,57岁的安德森才成为第一位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表演的黑人歌唱家。
从租住在费城南部一个单间的贫穷人家的孩子到成为着名的歌唱家,安德森的故事引人入胜(McKay,1992)。故事中充满了家庭维系——相互支持、关怀和关心——这些传统代代传递下去。
玛丽安·安德森是约翰和安妮·安德森夫妇的三个孩子中的长女。玛丽安出生两年后,全家人离开了原来的单间房子,和她的祖父母同住在一起,后来全家人又搬到了附近一个租来的小单间中。
六岁时,玛丽安加入了教堂的一个少年唱诗班,在那里,她和居住在街对面的维奥拉·约翰逊成为朋友。俩人唱了一两年二重唱,那是玛丽安最初的公开表演。
玛丽安读八年级时,她深爱的父亲去世了,全家人再次搬去和玛丽安的祖父母、姑妈以及姑妈的两个女儿住在一起。祖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祖母负责照看所有的孩子,姑妈则负责管理家务,玛丽安的母亲负责做饭,并做清洁工和给人洗衣服贴补家用,玛丽安和妹妹爱丽斯负责取送要洗的衣服。
母亲安妮·安德森对玛丽安的生活影响最大。勤劳的母亲不遗余力地给予她支持、给她建议,是她的榜样和精神向导。安妮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即使是在全职工作时,她也会每晚为孩子们准备晚餐,她还教玛丽安自己缝衣服。玛丽安曾写道:“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来没有因为生气对我们提高嗓门……,她很果断,我们学会了尊重她的意愿……”(Anderson,1992,p.92)。
玛丽安成为世界着名的歌唱家后,经常回到幼年时在费城居住过的地方。她的母亲和妹妹爱丽斯住在那里一座舒适的房子里,另一个妹妹埃塞尔和她的儿子詹姆斯住在隔壁。
玛丽安写道:“回到家,感受那种幸福,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大家都很随和,互相关心,彼此保护……。我知道,母亲和孙子一起生活,看着他一天天长大,感觉很温暖。我想,当他长大成人,开始自己的生活,他一定会对家人有着美好的回忆”(1992,p.93)。玛丽安结过婚,但没有孩子。1992年,丈夫去世,95岁的玛丽安身体也不太好,她搬去和外甥詹姆斯(当时是俄勒冈交响乐团的指挥)一起住。次年,玛丽安因中风在家中去世。
玛丽安·安德森的一生经历了“美国和世界史上”非裔美国人生活中的许多重大变迁(Mckay, 1992, p.xxiv)。但是,在其生活中,家人强有力的支持一直存在。儿童所处的家庭以及家人之间的关系对童年中期孩子的心理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童年中期是儿童形成责任感的时期,最初是对家庭的责任感,后来是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感。环境关系网络包括同伴群体、学校、家庭所在社区等,家庭是环境关系网络的一部分。玛丽安的第一个朋友、她参加的教会唱诗班以及她为了赚钱买小提琴去打零工的社区,这些都影响着玛丽安的发展。除此之外,对玛丽安影响更大的是她所处的时代和地域的总体文化模式。当时的文化对非裔美国家庭和社区都是一种特殊的挑战,需要人们互相支持来共同应对。
在本章,我们将阐述儿童如何形成比较现实的自我概念,如何变得更独立自主,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在同伴交往中,儿童逐渐形成自己的态度、价值观和技能。家庭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儿童的生活不仅受到父母抚养方式的影响,还受到父母是否有工作、有什么样的工作、家庭的经济状况以及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尽管大多数儿童情绪健康,但仍有一些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我们将介绍几个这样的例子。也有一些儿童的心理韧性很好,他们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保持各种机能健康。
学习完本章后,你应该可以回答 “学习指路标”中的所有问题了。为了检查你对本章“学习指路标”的掌握程度,请复习章节结尾部分的小结。“学习检查站”会贯穿整个章节并不时出现,以便检查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学习指路标
1.童年中期的儿童如何发展现实的自我概念?影响自尊的因素有哪些?
2.童年中期的儿童如何表现情绪发展?
3.童年中期的亲子关系有哪些发展变化?
4.父母工作和贫困的环境对儿童的幸福感有何影响?
5.家庭结构如何影响儿童的发展?
6.兄弟姐妹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宠物对儿童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7.在童年中期,同伴关系有哪些变化?影响儿童的受欢迎性和选择朋友的因素有哪些?
8.童年中期最常见的攻击行为是什么?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9.在童年中期,儿童可能会遇到哪些情绪障碍?如何治疗?
10.现代生活中的压力对儿童有哪些影响?为什么某些儿童的心理韧性更好?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