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人物:安·班克罗夫特——极地探险家
安·班克罗夫特(AnnBancroft)[1] 是历史上第一位通过非机动交通工具到达地球南北极的女性。1986年,作为国际北极探险队中唯一的女队员,她乘坐狗拉雪橇,从加拿大西北部出发,穿越了1609km,到达北极。在经历长达八个月的严酷训练,度过了56天气温低达零下76度的考验后,班克罗夫特站在了世界之巅。七年之后,她带着其他三名女性,历经67天,穿越1062km的恶劣地带,于1993年1月14日到达南极。由于这些探险事迹,她被列入美国杰出女性名人堂。2000年,她和挪威的探险家丽芙·阿内森组队,成为第一支穿越南极大陆的女子探险队;2002年,两人再次重组,驾驶皮划艇从苏必利尔湖北岸航行到圣劳伦斯河海道。
这个1.6米高、57千克重的女人是如何完成如此惊人的壮举的?答案要追溯到她在明尼苏达州蒙多塔高地的乡村度过的童年时光。
1955年9月29日,安出生于一个被她后来称为冒险者之家的家庭,在学步期,她就表现出了攀爬的天赋,爬上祖母的书柜去够上面的东西。她的父母没有阻止她的攀爬,而是鼓励她:“继续,加油!你会得到你想要的。”
安是一个喜欢户外运动的女孩。她与两个兄弟、两个姐妹在农舍的周围尽情玩耍。她经常“扮成一个乘救生艇沿溪而下的海盗,或打扮成一个在遥远的北方划独木舟的探险家。到了冬天,她会用积雪建造碉堡、睡觉的小屋和隧道”(Wenzel,1990,p.15)。
她的父亲常常带着家人去明尼苏达州北部的荒地野营或划船。在安八岁的那个冬天,她开始和自己堂兄带着家里养的狗去后院扎营。十岁那年,她跟随父母前往非洲执行任务。在肯尼亚度过的两年时光点燃了她探索世界其他地方的渴望。
在学校,安是一名后进生,总是被老师提醒不要在课堂睡觉。作为一名天生的运动爱好者,她最爱的是体育课。直到七年级,她才知道自己患有难语症,即一种阅读障碍。就在那时,她偶然见到了一本书,书中介绍了欧内斯特·沙克尔顿1914年未能成功的南极之旅。她被书中的照片吸引。“我被那些景象深深地吸引,让我不再害怕书中的文字和它的厚度。”她回忆道,“我希望了解这项位于世界之底的探险。这引发了我对两极的好奇和在将来某天穿越它的梦想。”
后来,安在圣保罗当了一名体育教师和运动员教练。1983年,她和一位朋友攀登了北美最高峰——阿拉斯加州的麦金利山(现名德纳里峰)。假如她没有学过急救知识或未能及时用药,那次探险将会因她同伴出现低温症而中断。两年后,作为医师和摄影师,她受邀加入了斯蒂格国际极地考察队,并一起参与北极探险。
“目标不仅仅是到达极地本身,”安回忆说,“它……更加广泛。我们为什么要奋斗?为什么跑马拉松?我认为我们都能通过不断的努力来激励自己。在战胜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我们更加了解自己。”
现在,安是《野外调查》的一名讲师,该节目既面向健康的人,也面向残障人士。在第一次南极探险时,她带着一个14kg重的无线电台穿越冰地,向全世界的学生播报探险进展。在她与阿内森进行的最后一次南极探险中,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通过网站追踪了他们的整个旅程。她与别人合着了一本关于其探险经历的书(Loewen&Bancroft,2001),这对她来说,也许才是最大的挑战。她的目标是“鼓舞全球的儿童像她一样去追寻自己的梦想”(Noone,2000,p.1)。她说“怀有梦想将使我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前进的能量”。
作为一名女学生,除了难语症让她成为一名有特殊需求的儿童之外,安·班克罗夫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她与难语症斗争的童年有助于解释她成功地成为一名极地探险家的决心。“当人们告诉我不能做某事时,我倔强并固执地认为我可以,”她解释说,“我从不希望自己被认为是残疾的或是在任何方面受到限制的。” 从安·班克罗夫特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童年期的梦想如何能激励个体取得之后的人生成功。态度和渴望的力量是如何促进个体的生理和认知发展的,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虽然,在童年中期,儿童运动能力的提高不如之前显着,但这几年是发展力量、精力、耐性和运动熟练性的重要时期。在本章,我们关注运动发展和其他方面的生理发展。认知方面,我们关注处于皮亚杰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如何进行逻辑思维和做出更成熟的决断。我们试图了解儿童如何提高记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测量他们的智力,读写能力又是如何开启通往另一个广阔世界的大门。我们研究影响儿童学业成绩的因素,审视关于智商、阅读教学方法和第二语言教育的争论。最后,我们关注学校如何教育像安·班克罗夫特那样有特殊需求的儿童。
学习完本章后,你应该可以回答 “学习指路标”中的所有问题了。为了检查你对本章“学习指路标”的掌握程度,请复习章节结尾部分的小结。“学习检查站”会贯穿整个章节并不时出现,以便检查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学习指路标
1.学龄期儿童在身体发育和运动发展方面有哪些提高?他们有哪些营养需求?
2.对学龄期儿童来说,心理和生理健康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使儿童在这几年中更健康、更安全?
3.与之前相比,学龄期儿童在思维和道德推理方面有何不同?
4.记忆和其他信息加工技能在童年中期取得了哪些进步?
5.如何能准确地测量学龄期儿童的智力?
6.学龄期儿童的交流能力和读写能力是如何提高的?
7.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有哪些?
8.学校如何满足母语为非英语的儿童以及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的需求?
9.如何评估和培养天才儿童?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