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理论问题
发展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理论用来解释人的发展。每种理论 (theory)都是由一系列有逻辑关系的概念和论述组成的,它的目的旨在描述或解释人的发展,同时预测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个体会表现出何种行为。理论并非是一种猜测,它是一种把研究中获得的数据和信息整合起来的方法,同时也是提出假设的源泉。所谓假设 (hypotheses),就是能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加以验证的解释和预测。
所有理论都是动态的,它们通过整合新的研究成果而臻于完善。有时,研究可能会支持某一假设并验证基于这一假设所得出的基本理论。在另一些情况下,比如,米德的研究挑战了青春期叛逆的不可避免性,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科学家们为了解释那些意外数据必须修改自己的理论。研究结果除了具有现实意义外,通常还会提出一些问题以及假设以待验证。
理论家以什么方式来解释人的发展,取决于他们对以下两个基本问题的看法:(1)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2)发展是连续性的还是阶段性的?关于第三个问题,遗传与环境哪一个对发展的影响更大,该问题已经在第1章中简要介绍过,我们将在第3章对其进行全面的讨论。
问题1:发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个体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要追溯到18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每个刚出生的孩子都是一块“白板”,外部世界将在这块白板上留下痕迹。与此相反,法国哲学家让·雅各·卢梭认为,儿童出生时是“高贵的野蛮人”,他们在受到社会污染之前将会朝着积极的、自然的方向发展自己。现在我们知道,这两种观点都过于简单化了。儿童不仅拥有自己的内部驱力和需求,这会影响他们的发展;同时他们还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因此他们不可能在孤立的环境中获得最理想的发展。
洛克和卢梭在哲学上的争论导致出现了两种对立的发展模型或观点:机械论和有机论。由洛克的观点发展而来的机械论发展模型 (mechanistic model)认为,人就像机器一样,只能对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Pepper, 1942, 1961)。如果我们了解了人类“机器”是怎样组装的,了解了对这台机器产生作用的外部和内部力量,那么我们就可以预测这个人的行为。机械论的研究致力于找出促使人们做出某些行为的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剥离出来。例如,为了解释为什么某些大学生会过度饮酒这一问题,持机械观的理论家可能会从外部环境的影响来解释,如广告的影响、是否有酗酒的朋友等。
卢梭是有机论发展模型 (organismic model)的先驱。有机论者把人看成主动的、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他们会在行动中设定自己的发展(Pepper, 1942, 1961)。他们主动发起行为,而不仅仅是做出反应。寻求变化的驱力来源于个体内部。虽然外部环境的影响会加快或减慢发展的速度,但是它并不是引起发展的主要原因。人的行为是一个有机整体,仅仅把行为分解为对环境刺激的简单反应是无法对其进行预测的。持有机论的理论家在探寻某些学生过度饮酒的原因时,很可能会考虑这些学生所融入的环境,更喜欢与什么类型的人接触,他们偏爱选择的朋友是派对狂热者,还是学习痴迷者。
问题2: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机械论和有机论在第二个问题上也存在分歧: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持机械论的理论家将发展看成是连续的过程,就像是爬斜坡。机械论认为,发展通常是由相同的过程所支配,因此可以通过后来的行为推测早期的行为。机械论者关注发展的量变 ,例如,比起人们做出什么类型的反应,他们更关心某种反应所发生的频率。
持有机论的理论家则强调发展中的质变(Looft, 1973)。他们认为发展就像上楼梯一样,由一系列不同的阶段组成。在每一个阶段中,人们要面对不同的问题,并发展不同的能力。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所建立的,同时又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好准备。
新近的共识
随着发展心理学的不断演变,机械论和有机论的模型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着变化(Parke, Ornstein, Rieser, & Zahn-Waxler, 1994)。弗洛伊德、埃里克森和皮亚杰等人在内的大部分心理学家都赞同有机论或者阶段论观点。20世纪60年代,在华生的行为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理论逐渐兴盛起来。随着它的流行,机械论开始获得更多支持(所有的这些理论我们都将在后面进行讨论)。如今的许多理论和研究关注行为的生物基础,研究者不再试图去揭示宽泛的发展阶段,而是去探究哪些具体行为表现出连续性,哪些行为又缺乏连续性,以及每种行为背后的发展过程。
在主动发展与被动发展的问题上,很多发展科学家都持一种更加折中的观点。如今,人们已达成广泛的共识:影响是相互的 ,即人类改变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在改变着人类。拥有乐观气质的新生儿往往能从成人那里获得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反过来强化其相信自己的微笑可以得到奖励,继而会笑得更多。一位善于给下属提供建设性意见和情感支持的管理者可能会激发员工产生更大的生产力;反过来,生产力的提高可能会鼓励其继续采用这样的管理方式。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