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特斯的毕生发展观
巴尔特斯及其同事(Baltes, 1987; Baltes, Lindenberger, & Staudinger, 1998; Staudinger & Bluck,2001)提出了毕生发展观的六条关键原则,这些原则中涵盖了本章所讨论的许多概念。这六条原则合在一起成为毕生发展研究中研究者所普遍认可的理论框架:
1. 发展贯穿一生 。发展是指在个体的一生中,为了适应自己选择或生存的环境,个体在能力上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生命全程中的任何一个时期都会受到过去经历的影响,反过来,该时期的经历又会影响个体今后的发展。每一时期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点和价值,同时各个时期又都是同等重要的。即使人至暮年,依然可以获得情感和智力的发展。临终体验是人们试图与自己的一生达成最终的和解,即人生最后的发展。
2. 发展是获得与丧失的动态平衡 。发展是多维度、多方向的。它发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这三个维度的交互作用基础上,同时又在每个维度上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发展不会仅仅沿着一个方向进行,当人们在某些方面有所获得时,他们可能同时会在其他方面丧失某些东西。无论是外形特征还是个人能力,儿童基本上只有一个发展方向——向上发展。之后,发展逐渐表现出得与失的动态平衡。在青少年期,个体的生理能力普遍提高,但同时语言学习能力会有所下降。一些能力在成年期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增长,比如词汇量;而其他方面的能力则会降低,比如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有些特征可能会在中年期才得到发展,比如专业技能等。人们会通过集中精力做擅长的事情来使自己的得益最大化,并且通过学习应对和补偿措施来使损失最小化,比如人们在记忆力减退时会采取以记备忘录的方式来提醒自己。
3. 生物和文化对发展的相对影响贯穿生命全程 。发展过程同时受生物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但是两者间的平衡关系会不断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物的影响(如感觉的敏感性、肌肉强度和肌肉协调性)会越来越弱;但一些社会支持(如教育、社会关系和科技发展给老年人创造了便利的社会环境)会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
4. 发展涉及个体资源分配的变化 。个体可以按照很多方式“投入”他们的时间、精力、才能、金钱以及社会支持等资源。在资源分配上,个体具有不同的目标,有的是为了成长(比如学会演奏某种乐器或者提高自己的技能),有的是为了保持或恢复(比如通过练习来保持现有水平或重新恢复原来的熟练技巧),当难以保持或恢复某一水平时,人们会利用已有资源来对丧失进行调适。随着生命中可用资源总量的下降,人们在这三种不同目标上的资源分配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在童年期和成年早期,成长这一目标占用了大部分资源;在老年期,人们花费大部分资源来调适某些适应能力的丧失;在中年期,资源在这三个目标间的分配相对平均。
5. 发展具有可塑性 。很多能力,如记忆、力量和耐力都可以通过训练和练习得到显着提高,即使在生命的晚期仍然可以实现这一点。然而,正如伊塔德所发现的,即使是儿童的可塑性也有一定的限度。发展研究的任务之一就是,揭示在各个年龄段某些特定发展的范围究竟是多大。
6. 发展会受到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每一个体都是在多重环境下发展的,一些发展取决于成熟与否,另一些发展则取决于时间和地点。除了来自同龄人和非常态事件的影响,人类不仅影响他们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发展,同时也会被他们所处的历史和文化环境所影响。正如我们将在本书中所讨论的,发展科学家已经发现,智力、中年女性的情绪发展和老年期的人格适应性等方面,在同一人群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专栏1-2:实战演说
是否存在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1970年,人们在洛杉矶的市郊发现了一名13岁的女孩,名叫吉妮(Curtiss, 1977; Fromkin, Krashen, Curtiss, Rigler, & Rigler, 1974; Pines, 1981; Rymer, 1993)。这个女孩一直饱受父亲的虐待,12年来她一直被囚禁在家里的一个小房间里,被绑在一个便盆椅上,阻断了她与外界的一切正常交往。被发现时,这个女孩仅有60斤重,四肢无法伸直,不会咀嚼,不能控制大小便,也不会说话。她只认识自己的名字以及唯一的单词“对不起”。
此事件发生的三年前,埃里克·雷纳伯格(Eric Lenneberg, 1967, 1969)就已经指出,语言习得存在关键期。这个关键期是从婴儿早期开始一直到青春期结束。
雷纳伯格认为,如果儿童在关键期内没有获得相应的言语能力,那么,要想在这之后学习语言,即便可能,也将会极其困难。
吉妮的出现为验证雷纳伯格的假说提供了一个机会。吉妮还能学会说话吗?还是现在已经为时已晚?为此,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出资开展了一项研究,许多研究者开始照顾吉妮的生活起居,同时还为她提供强化学习和语言训练。
这项研究持续了几年之后,NIMH停止了对此研究的资助,同时,吉妮的母亲重新获得吉妮的监护权,并且阻止她与研究者接触。吉妮在这几年的表现虽然验证了存在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但也引起了一些质疑。吉妮已经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单词,并且可以把它们组合成基本的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同时她也掌握了一些基本手语。但是,她始终不能正常地使用语言,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她所讲的话在某种程度上像混乱的电报句(Pines, 1981, p. 29)。令人遗憾的是,当她的母亲无力照顾她,将她先后送给几个充满虐待的抚养家庭后,吉妮就像以前一样彻底不会说话了。
怎样才能解释吉妮为何在一开始能取得进步,但随后却无法维持这种现象呢?13岁的吉妮所表现出的一切迹象表明,虽然,她已经接近于青少年晚期,但她仍然处于语言获得的关键期内。而她在20个月大时,即被锁进房间之前已经学过一些单词,这意味着她的语言学习机制在语言习得关键期的早期可能已被激活。正是这些原因才使她后来的语言学习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由于吉妮遭受了非常严重的虐待,并且长期被忽视,从而导致她在情绪、社会性和认知等各方面的发展严重受阻,以至于像阿韦龙的野男孩维克特那样,她也不适合作为一个用来验证语言习得关键期的案例(Curtiss, 1977)。
类似吉妮和维克特这样的个案研究表明,个体在生命早期之后再想获得言语能力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由于存在很多复杂的因素,因此,这些研究还无法对这类人能否再获得言语能力做出最终确定的回答。脑成像研究表明,即使最适合言语发展的脑区在童年早期受到了损伤,但由于其他脑区会接管相关功能,因此,个体还是可以获得基本正常的言语能力(Boatman et al., 1999; HertzPannier et al., 2002;
M. H. Johnson, 1998)。事实上,大脑的结构和机能在常规的言语学习过程中也在不断变化(M. H. Johnson, 1998; Neville & Bavelier, 1998)。神经科学家也已经发现,对于以美国聋哑人手势语(ASL)为第一语言的人和那些青春期之后学习这种手语并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他们在言语处理过程中的大脑活动模式存在差异(Newman, Bavelier, Corina, Jezzard, & Neville, 2002)。人们可以学习一门第二语言,无论是手语还是口语;而且即使在成年后依然可以学习,只不过成年后学习第二语言一般会比儿童早期时学习困难得多(Newport, 1991)。
由于大脑存在可塑性,因此一些研究人员更倾向于把青春期之前的几年看成是言语学习的敏感期而不是关键期(Newport, Bavelier, & Nwville, 2001; Schumann, 1997)。如果言语学习的关键期或者敏感期真的存在,那么我们又需要怎样来解释它呢?难道获得言语能力的脑机制会随着大脑的成熟而退化?由于其他认知能力都是随着大脑的成熟而提高,因此脑机制退化的说法似乎并不合理。另一种假设认为,认知成熟度的提高会阻碍年轻人或者成年人的语言学习能力。一般地,儿童每次的学习量都比较小,这样使他们能轻易消化所学的内容;而年龄大的成年人在刚开始学习一门语言时,他们往往需要一次消化很多信息,这就可能会对他们分析和理解所学的内容造成障碍(Newport, 1991)。
我思我秀
你有没有发现有关吉妮和维克特的研究中所存在的道德问题?如果研究是为了获得知识,从而导致参与研究的个体在研究过程中受到伤害,那么这种研究是否还值得我们去进行?
课外链接
若想获得更多关于本话题的信息,请登录http://www.facstaff.bucknell.edu/rbeard/acquisition.html。该网站是由在巴克内尔大学(Bucknell University)从事语言学研究的罗伯特·贝尔德教授开发的,它介绍了影响言语习得的先天和后天的因素,也附有其他相关网站的链接。
现在,你已经对发展心理学这门学科的研究领域和基本概念有了初步认识,接下来,你需要关注发展心理学家所思考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要了解发展心理学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在第2章中,我们会讨论一些在揭示发展是如何发生的这一问题上具有影响力的理论,同时,也将介绍一些研究者常用的研究方法。
重新聚焦
回顾本章开始部分在焦点人物中介绍过的阿韦龙的野男孩维克特。维克特的故事用什么方式例证了下面所列出的本章主题:
●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是如何变得更加科学的?
● 发展心理学各个领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 遗传、环境和成熟对发展有多大影响?
● 历史和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如何体现?
● 非常态影响和关键期或敏感期在发展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小结
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学习指路标1: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是如何演变的?
● 发展心理学是关于人的生命全程中变化和稳定性的科学研究领域。
● 发展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始于19世纪的儿童研究。
● 研究者的研究兴趣逐渐扩展到成年期的发展,毕生发
展成为一个研究领域。
学习指路标2: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所要达到的四种主要目标是什么?发展心理学汲取了哪些学科的精华?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如何变化的?
● 发展心理学研究试图描述、解释、预测和修正发展。
● 选修发展心理学的学生需要从各个学科或领域获取知识,其中包括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遗传学、家庭学、教育学、历史学、哲学和医学等学科。
●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仍在不断更新,并充分利用各种新兴科技。
●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发展心理学:基本概念
学习指路标3: 发展科学家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 发展科学家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既研究年龄相关的生理、认知和心理社会的变化过程,也研究诸如人格这类特征的稳定性。
学习指路标4: 发展心理学所涉及的三大领域与八大时期分别是什么?
● 发展的三大领域是生理、认知和心理社会领域,三者彼此相互影响。
● 发展阶段这一概念是一种社会建构。在本书中,生命全程被划分为八大时期:胎儿期、婴幼儿期、童年早期、童年中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和成年晚期。
在每个时期,人们都有特殊的发展需求和任务。
影响发展的因素
学习指路标5: 究竟是哪些因素使得每个个体与众不同?
● 发展的影响来自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童年期的许多典型变化与成熟有关。个体差异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 一些社会以核心家庭为主,另一些社会以大家庭为主。
● 社会经济地位(SES)通过家庭类型、邻里环境、营养水平、医疗条件和学校教育影响个体的发展过程和结果。最有力的邻里影响是邻里收入水平和人力资本。多重风险因素增加了消极结果的可能性。
● 重要的环境影响来自文化、种族和历史背景。大多数学者认为,种族是一个社会建构的概念。种族和文化的界限是灵活的,受到移民、通婚和少数群体的文化适应的影响。
● 影响可分为常态的(按年龄划分的或按历史划分的)和非常态的影响。
● 有证据支持存在早期发展的关键期或敏感期。
巴尔特斯的毕生发展观
学习指路标6: 巴尔特斯的毕生发展观所提出的六条原则是什么?
● 巴尔特斯的毕生发展观的原则包括以下假设:(1)发展贯穿一生;(2)发展是获得与丧失的动态平衡;(3)生物和文化的影响贯穿生命全程;(4)发展涉及个体对资源不断变化的分配;(5)发展具有可塑性;(6)发展受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1] 关于阿韦龙野男孩的信息来源于Frith(1989)和Lane(1976)。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