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申继亮
自1882年,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威廉·普莱尔(W.T.Preyer)的代表作《儿童心理学》问世以来,至今已有百余年。在这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由儿童心理学发展而来的发展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学科,研究对象由儿童扩展至老年,涵盖生命全程;研究视角也由单一学科演变为跨学科;反映发展心理学研究成果及进展的论着也层出不穷。
在翻译和审校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摆在诸位读者面前的这本由新曲线出版咨询有限公司引进的《发展心理学》是众多发展心理学教科书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下载资料请关注我的博客https://http561856124.wordpress.com/《发展心理学》一书依照时间顺序依次描述了生命历程中每个阶段个体的生理、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全书共19章,分为九编。由于本书内容非常丰富,因而篇幅很长。读者捧着这样一本“厚重且有分量”的巨着阅读时实在不便,鉴于此,我们与编辑协商,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读者群,按照个体生命全程的发展阶段将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包括前五编,共12章,讲述了从生命开始到青少年期的生理、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情况,堪称一本完整的“儿童心理学”;下册包括后四编,共7章,讲述了从成年早期到老年期的生理、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情况,是一本关于“成年和老年的心理学”。划分并非刻意而为之,上下两册仍然是一个连续体,读者朋友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
本书第一编包括第1、2两章,概述了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历史脉络,以及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二编包括第3~6章,描述了生命最初三年的发展。具体介绍了人类胎儿的发育过程,以及危害胎儿发育的因素;婴幼儿的生理、认知和心理社会的发展。第三编包括第7、8两章,描述了童年早期的生理、认知和心理社会的发展状况。这一时期儿童的生理发展相对稳定,食欲降低并出现睡眠问题,动作的精细程度和力量得到加强;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开始理解他人的观点了;自我概念和情绪理解变得更复杂了;独立、自控和自尊提高了;性别认同更明显;游戏更具想象性和社会性;开始重视和其他儿童的交往了。第四编包括第9、10两章,描述了童年中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身体发育开始减缓,运动技能得以提高;思维的自我中心逐渐消退,开始具有逻辑性,记忆和语言能力提高;自我概念更加复杂,同伴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第五编包括第11、12两章,描述了青少年期的发展状况。青春期的身体发育发生剧变,性发展逐渐成熟;抽象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思维仍具有片面性;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是探索同一性,特别是性别认同;同伴团体有助于自我概念的发展,但也会助长反社会行为。第六编包括第13、14两章,阐述了成年早期的发展状况。个体的生理状况达到顶峰并开始缓慢下降;认知能力和道德判断更加复杂,并开始进行职业选择;人格特质和类型相对稳定,但仍会变化;个体开始建立亲密关系并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第七编包括第15、16两章,介绍了成年中期的发展状况。个体的身体机能部分开始退化,女性经历更年期;一些基本的心理能力达到巅峰,有人会达到事业顶峰,有人会出现职业倦怠或换工作;个体的同一性继续发展;照顾孩子和父母的双重责任会导致出现中年危机期。第八编包括第17、18两章,描述了成年晚期的发展状况。尽管这一时期个体的健康状况、生理能力和各种认知能力会有所下降,但个体会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补偿;个体开始退休,这为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及融入家庭生活创造了条件,从而促使个体去寻找生命的意义。第九编针对生命结束阶段中死亡和丧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引导人们如何克服死亡恐惧和应对死亡。
全书结构清晰,脉络清楚,以“三大领域和八个时期”为主线层层展开,各部分内容之间衔接紧密,浑然一体,凸显了发展心理学的学科本质。同时,在编排方式和栏目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特点。每章中的提纲起到了学习地图的作用,使读者对本章内容形成整体轮廓;每章以人物故事形式切入,使读者深刻体会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学习指路标”中设置的问题有助于激发读者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并且这些问题贯穿整个章节,不时出现在对应内容之处,以使读者达到自我检查和自我反馈的目的。此外,每章配有专门拓展课外知识的专栏,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学以致用。
本书的三位作者:黛安娜·帕帕拉(D.E.Papalia)是专门研究人类毕生发展的教授,特别是在个体老化和毕生认知发展方面颇有建树;而萨莉·奥尔兹(S.W.Olds)和露丝·费尔德曼(R.D.Feldman)是出色的作家和教育家,善于把深奥的专业知识科普化,并擅长通过大众媒体,例如个人演讲、电视和广播等形式,把专业知识向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进行广泛的宣传。正是由于本书三位作者的这种优势互补,才使其特色鲜明。
本书的翻译工作主要由我的研究生合作完成。各章节的译者分别是:罗曼楠(前言),李西营(第1、2章),林田(第3、4章),张恒升(第5章),李西营(第6、7章),叶舒张(第8、9章),冀巧玲(第10、11、12、13章),翁洁(第14章),赵玉焕(第15章),余发碧、倪佳琪(第16章),张莉(第17章),张恒升(第18、19章),赵玉焕(专业术语表)。他们除了翻译各自负责的章节外,还进行了多次互校。李西营负责与新曲线出版咨询有限公司的编辑进行沟通。最后全书由我进行统稿、审校。限于译者水平,翻译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最后,还要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新曲线出版咨询公司引进这本书,新曲线公司的总裁刘力亲自出面,与我商讨此书的翻译事宜。感谢赵延芹、刘丽丽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
2012年10月于北京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