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肇事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因肇事而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1年内因肇事而住院的55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男39例,女16例,占同期住院病人总数的18.5%,精神分裂症居首位。症状以伤人、毁物及危害社会治安为多见。其原因均因精神症状(幻觉、妄想、易激惹、行为紊乱)所引起。结论:对肇事的精神疾病患者应加强监护,及时治疗。
[关键词] 肇事 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患者肇事是常见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为加强防治工作和维护社会治安,对因肇事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对象为2001年收住我院的肇事精神疾病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诊断标准,共55例。
自制调查表格,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肇事原因、先兆症状、精神疾病种类、诱发因素等,逐个填写。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统计。
2.结 果
2.1 一般资料 55例中男39例,女16例;平均年龄39.7±4.6岁;大学2例,中学46例,小学及以下7例;未婚36例,已婚13例,离婚6例;无业37例,下岗7例,工人6例,退休5例。病程5年以内18例,6—10年12例,大于等于11年25例,平均11.0±6.9年。性格内倾44例,外向2例,中间5例。曾经门诊治疗3例,住院37例,未治疗15例。
2.2 肇事的原因 55例肇事均因精神症状引起,其中幻觉12例(幻听10例,幻视2例),妄想24例(被害18例,关系3例,夸大3例),易激惹8例,行为紊乱11例。
2.3 肇事的类型 伤人31例(打人21例,刀刺人10例);毁物13例;危害社会治安11例(拦汽车5例,上访3例,冲领事馆1例,扰乱邻居2例)。
2.4 诱发因素 因工作问题24例,经济困难而停药9例,饮酒5例,住房问题3例,离婚3例,高考落榜、退学及赌博各1例,无诱发因素8例。
47例肇事前有先兆症状,扬言打人19例,扬言杀人12例,睡眠障碍6例,不安全感5例,饮酒5例。有8例无先兆症状。
2.5 疾病类型 精神分裂症40例(其中偏执型24例,未定型14例,青春型及紧张型各1例),情感性精神障碍3例,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5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3例,脑外伤性精神障碍2例,癫痫性精神障碍及偏执型精神障碍各1例。
3.讨 论
精神疾病患者肇事不仅影响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而且危及社会治安稳定。本组肇事患者中男性多见,与男性性格易冲动有关[1] 。21—40岁较多见[2,3] ,可能精神疾病中青壮年发病较多。文化较低者多,可能对事物的判断及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较差。肇事病人病程普遍较长,与病后社会教育缺陷有关。本组无业及下岗者80.0%,未婚离婚者76.4%,说明社会心理因素是诱发肇事的重要因素。
肇事原因与精神症状直接有关[4] ,应引起重视。及早干预,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治疗是减少和预防肇事的重要措施。我国开展的三级防治网措施,有效地把病人管理起来,无疑对预防肇事、维持社会治安起到积极作用。为了加强防止精神病人肇事,应有效地对病人施行整个社会的监护。
参考文献
[1] 秦金兰、哈保卫、张春英:《男性精神病住院患者攻击行为分析》,《中华精神杂志》,1999年第32期,页126。
[2] 刘克礼:《住院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及应对对策》,《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8年第15期,页129。
[3] 魏树森:《精神分裂症193例暴力行为案例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2年第18期,页15。
[4] 陈景新、吕兴善:《80例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临床分析》,《四川精神卫生》,1993年第6期,页247。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