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精神病药对血清钾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血清钾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首次住入我院的65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定期测血钾。结果:低血钾总发生率27.4%,低血钾组病人年龄>正常组病人p<0.01,低血钾高温天气发生较多。氯丙嗪和氯氮平单用药发生率高。结论:对服抗精神病药病人要定期复查血清钾,发现异常,及早干预。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 低血钾 心电图异常
精神病药物可引起低血钾,严重时可影响心脏功能,心电图异常,引发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传导阻滞,甚至室颤,导致阿斯综合征。也可引起双腿无力,甚至周围性麻痹。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首次住进我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65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血清钾的变化情况作回顾性分析:
1.材料与方法
按CCMD—3诊断标准,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间首次住进我院的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人65例。排除心脏病史,周期性麻痹史,入院时对患者做常规体检,胸片,肝功能,心电图,血清钾,小便、大便常规正常者,每月作血清钾测定。
2.结 果
2.1 低血钾与性别关系 本组男性41例,女性24例,其中低血钾14例。计男性10人,女性4人,低血钾男性发生率21.7%,女性发生率16.6%,男女性别无显着差异p>;
0.05。
2.2 低血钾与年龄分布 正常血清钾精神分裂症组年龄为43.88±5.02岁,说明低血钾组精神分裂症组为54±5.02岁,差异有高度显着性p<0.01,说明低血钾年龄较正常血钾组为大。
从表中得知,抗精神病药低血钾发生率为27.4%,其中氯丙嗪和氯氮平合用多见66.6%。其次为氯氮平37.5%,氯丙嗪26.5%。
2.4 低血钾与EKG异常发生关系 有8例EKG异常占57.1%,其中5例T波变化,1例窦速,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S-T段压低。
2.5 低血钾发生与月份关系 7月至9月三个月间发生有7例。1至6月5例,10月2例,可见,7月、8月、9月高温季节易发生低血钾病,可能与天气炎热,汗液分泌增多有关。
3.讨 论
从本文资料可以看出,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血清钾降低的发生率为27.4%,其中以氯丙嗪和氯氮平联合治疗最多见,其次为氯氮平、氯丙嗪。早期低血钾的症状不明显,且无特殊性,表现为EKG异常,易被忽视。EKG异常可为精神病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机理为抑制“钠泵”供能的ATP酶阻止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引起心肌失钾,影响心肌功能,严重者引起多源性频发性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继而室扑、室颤,甚至引起阿斯综合征。
临床工作中发现年龄大的患者发生率高,因其体内代谢能力减弱,特别是高温天气,更要注意临床体征,有可疑低血钾者,要随时抽血检查。
本组病人临床体征发现有1例双腿无力,其余未发现明显的低血钾症状,这可能与我院定期复查血清钾,一旦发现低血钾病人就立即给予补钾有一定关系。
低血钾的发生机理尚未阐明,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影响钾的吸收、代谢、排泄的某一环节有关。肾为排泄的主要器官,而抗精神病药物又能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抑制肾小管对钾的吸收,造成钾离子排除增多,导致低血钾。也有人认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有肥胖倾向,可能使钠水滁留而致失钾。究竟属于何种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谢帆等:《上海精神医学》2002年第14卷第2期,页97。
[2] 宋绳禹等:《中华神经精神杂志》1989年第2期,页69。
[3] 张明园:《国外医学精神医学分册》1967年第2期,页67。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