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使用日常生活用具自杀未遂的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31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使用日常生活用具自杀未遂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1999年至2011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运用自编自杀未遂登记表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进行分析。结果:年龄低,文化水平低,无业下岗多,经济收入低,家人关心少。一月内发病5例(16%),吞异物为多18例(58%),不安心住院12例(38%),幻觉、妄想11例(35%),冲动控制障碍14例(45%),PANSS因子分均提示偏重。6例(19%)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SDS、SAS显示中度抑郁和轻度焦虑。抑郁发作和精神分裂症发生率26例(83%),与精神症状有关。结论:自杀未遂者中弱势群体多,与精神症状有关。早期住院患者与不安心住院患者易引起重视。
[关键词] 精神疾病 日常用具 自杀未遂登记表 自杀未遂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使用日常生活用品自杀未遂的情况,有时往往难以预料,应当倍加重视,早防范、早发现、早处理,对尊重生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现对在我院住院期间31例自杀未遂患者的情况作一调查,并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999年至2011年住我院期间精神疾病患者自杀未遂,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的诊断标准共31例。我们使用自编自杀未遂的登记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疾病种类、自杀方法及理由、如何急救等。对每个自杀未遂患者进行逐项询问并登记,采用PANSS、SDS、SAS进行精神状态评估,并整理、统计。
2.结 果
2.1 一般资料 性别:男20例,女11例。年龄:24至57岁,其中20至30岁12例,30至40岁8例,40至50岁7例,50至60岁4例,文化程度:小学4例,初中23例,高中3例,大专1例。职业:无业16例,下岗12例,退休2例,农民工1例。婚姻状况:未婚22例,已婚6例,离婚3例。经济状况:下岗工资12例,基本生活费16例,退休2例,无收入1例。家人关系:家人不关心15例,几乎不来会客、很少会客9例,经常来会客7例。
2.2 病程与住院时间及住院次数 1年以内3例,1年至5年7例,6年至10年8例,10年以上13例。1月内5例,6月内16例,6月至5年5例,5年至10年2例,10以上5例。1次住院10例,2次5例,3次9例,3次以上7例。
2.3 发病时的精神症状 幻觉、妄想11例,冲动控制障碍14例,PANSS因子分均提示偏重。抑郁6例,SDS、SAS显示中度抑郁和轻度焦虑。
2.4 疾病种类 精神分裂症2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6例,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2例,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2例,待分类精神障碍1例。
2.5 用药情况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15例(48%),经典抗精神病药8例(25%),非典型与经典抗精神病药合用8例(25%)。
2.6 自杀方法 异物经口腔入胃18例(58%),其中吞硬币3例,吞螺丝钉、帽,钉子各1例,吞体温表2例(1例将体温表折断,水银吞下),吞筷子1例(筷子折断),吞汤匙1例,吞别针1例,吞衣裤上装饰品1例(小拉链、纽扣及金属装饰品),吞折断后的牙刷1例,吞环形针1例,吞钥匙1例,喝洗手消毒液1例,喝花露水1例,喝洗发液1例,器具割手腕6例(其中用牙膏壳2例,牙刷磨尖1例,养血饮空瓶敲碎划1例,眼镜架折断划1例,眼镜片划1例),勒头颈5例(其中床单撕成条状2例,单裤勒1例,裤子打结后在面盆架上上吊1例,保护中的患者将保护带解开后勒头颈1例),其他3例(其中用拖把撬窗跳楼1例,利用他人擦窗户时突然爬上床从窗口跳下1例,保护在长凳上突然向前用力跌倒在地1例)。
2.7 自杀理由 不安心住院12例(38%),抑郁6例(有1例久病被骂,1例炒股输钱被家人责怪),幻觉、妄想6例,消极观念2例,家人答应来探望结果未来2例,要求转病室未满足1例,爱人不让儿子会客1例,认为工作人员态度不好1例。
2.8 发现方式 被发现18例(58%其中发现躯体部位流血3例,通过监控录像工作人员发现被子隆起而知悉的1例,安全检查时发现少东西14例),自己主动诉说13例(41%)。
2.9 如何急救 住院剖腹手术取出汤匙1例,麻醉下通过胃镜取出3例(体温表、螺丝钉、筷子各1例),综合医院清创包扎5例,医院内消毒包扎3例,补液喝水2例,韭菜麻油吃后通便10例,勒头颈后及时解开5例,腰椎骨折睡硬板床2例。
2.10 发现时间 白天19例,晚上9例,凌晨3例(抑郁患者)。
讨 论:本研究资料显示年龄20岁—30岁只占12例(38%),文化程度度初中23例(74%),无业下岗28例(90%),未婚与离婚25例(80%),缺乏家人关心23例(74%),该人群年纪轻,文化低,缺乏分析能力,经济社会地位低,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文献反映自杀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离婚、丧偶、独身、失业、贫穷、低文化水平自杀死亡率高。[1]
资料显示,住院一月内发生5例(16%),主要是患者感到住院后无自由了,像是“坐牢”,感到绝望,心里急,头脑发热而冲动做蠢事。其中1例第二天趁量体温时将体温表吞下,称“心里急才做蠢事”。有研究表明自杀危险的两个高峰期在住院后刚接受治疗的早期及出院一周或三个月[2] 。半年发生16例(51%),患者认为一疗程三月到半年,在要求无法满足后则有威胁性的语言,直至冲动无法控制。其中1例世博会结束后由街道监护人未及时来领出院,从而错过了利用春运倒票赚钱的机会,遂将椅子上的螺丝钉卸下吞服。反映住院三月至半年的患者内心活动比较丰富,住院生活单调,有回归社会的想法。
资料显示,发病时幻觉妄想11例(35%),冲动控制14例(45%),PANSS的因子分均提示偏重。6例(19%)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显示抑郁中度,焦虑轻度。SDS和SAS显示中度抑郁和轻度焦虑。精神分裂症20例(64%),情感性精神障碍6例19%,精神疾病中自杀未遂发生率高可能与精神症状有关[3] 。治疗情况,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应用15例(48%),可见有主导趋势。
资料显示,吞异物18例(58%),均是日常生活用品。硬币3例,体温表2例,螺丝钉、螺丝帽、钉子各1例,可见硬币最易得手和操作,所以必须杜绝患者有硬币,必须要求每日晨间护理时,由专职护士做好病人床单及身体危险品的检查工作。对高危病人,注意体温表给患者时,即使人在身边,他也会将体温表咬断吞下,难以防范,所以必须从源头上根除。现我院改用电子体温表,此类现象未再有发生。必须检查门窗的牢靠度,以防被患者卸下和窗铰链被弄松。汤匙用餐时人需在场,用完后清点。至于衣服上的装饰品、环形针、牙刷柄折断后吞服,确实防范上有困难,但要树立防范意识,知道这类物品有这样的用途,在视野范围内看管。器具割腕类6例占19%,利用牙刷柄磨尖,饮料的空瓶不要给患者,牙刷、牙膏、镜架、镜片需要做特殊化处理,统一管理,换成树脂的,晚上护士保管,白天交给患者。勒头颈,保护带被患者解开则需要加强基本功训练,也是一项技能,与打针技术一样重要。交床单,单裤勒头颈,也是特殊的行动,需要高度重视。至于利用擦窗子使病人趁机跳窗,窗子不牢固。椅子需要固定方不会倒下,要从管理和坚固的防护设施上加强,从源头上不给患者任何机会。
资料显示,自杀理由认为病情好转而又不能出院而采取过激行为12例(38%)。据资料介绍,国外精神病人急性症状控制后出院,有社工和全科医生负责跟踪治疗,帮助病人及早融入社会,有利于病情康复。
资料显示,抑郁情绪有6例(19%),其中1例是炒股输钱后家人责怪她;1例是因长期患病家人厌烦他,产生了活在世上是累赘的想法。受到家人歧视,被人看不起,引发寻短见之举。有2例患者因家人答应来会客而未来,1例是因妻子不让会客,1例认为工作人员态度不好,因而给医院找麻烦。这些均是严重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人际冲突,家庭交流出现障碍,这需要社会大力宣传对精神病人的尊重。同时需要医护人员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鼓励其说出自己的内心体验,工作人员指导病人如何减少各种不良情绪的刺激,学会使用正确的疏导方式。鼓励病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工娱乐治疗,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在发现方式中,工作人员发现自杀未遂18例(58%),其中1例是从录像中发现被子隆起,提示先进的监控很有益处,3例发现患者有出血现象,这与工作人员认真仔细有关,病人自己主动说出来13例(41%),这与患者本人无结束生命的意愿,而是试图摆脱当前困境而进行的一种呼救和危险性行为有关。
资料显示,及时抢救赢得了生命。第一时间X光发现异物,剖腹开刀,1例取汤匙,挽救了生命。麻醉下胃镜取出异物3例,这与及时开展内外科抢救的措施有关,至于韭菜麻油服下后通便,有10例占32%拉出异物,需隔离检查排泄物,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结 论: 弱势群体多,自杀未遂与精神症状有关,对住院的早期患者要高度重视,从源头上杜绝可能被用作自杀工具的日常物品到患者手中,尊重并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医务人员在治疗上及时控制精神症状和态度上要规范操作。
感谢曹明香、蒋红护士长提供病例。
参考文献:
[1] 王祖承:《精神病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页370。
[2] 江开达:《精神病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版,页350。
[3] 单怀海:《145例精神疾病患者自杀未遂分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年第5期,页314。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