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为何易孤僻
问: 我父亲退休后常独居一处,或蒙头睡觉,不与人交往,显得孤独、怪癖。是否其他老人退休也一样?
答: 你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个人一辈子辛苦工作,到了老年阶段,功高荣退,能停止工作退休在家,原本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可是事实上,有不少人却无法接受且适应退休这件事。其理由很多,假如一个人一向勤苦工作,把一切精神都寄托在日常工作并且以工作成就为其人生唯一收获与享受,那么突然退休停止工作,也就是等于把向来的依托切断,生活上突然产生一个很大的空洞。假如一个人素来缺少工作以外的生活劳动,没有嗜好兴趣,或其他社交习惯,退休以后更是无所事事,变得难受,容易产生独居和不与人交往。看到自己子女和周围邻居忙忙碌碌,自己的生活圈子狭小,因此会感到空虚、孤独、怪癖,甚至产生被冷落感和遗忘感。
问: 孤独、怪癖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 表现为离群独处,不与旁人来往,也不参加劳动;有的闭门塞户,蒙头而睡;有的站立屋角,沉默不语;有的则低头蹲坐,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问: 有哪些因素导致老年人孤独、怪癖?
答: 一是老年期病理或生理变化。脑动脉硬化,体内某些激素平衡失调等,这些生理变化引起老人的心理变化,使有些老人的性格变得孤独、怪癖。
二是社会地位变化。老年人退休,是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从积极、有规律的职业生活中解脱出来,社会活动舞台也从工作场所转到里弄,生活节奏减慢,生活天地狭小,脱离组织领导。对于这一变化,许多人不能立即适应,在一些人的心理上,会产生被社会抛弃、冷落的感觉,生活上的无所适从和精神上的空虚,会使他们感到晚年生活很不愉快。
三是家庭地位的变化。在中国传统的大家庭中,老人是一家之主,在家庭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作为父母、长辈,他们受到小辈的尊重,很有权威。但是现在这种传统的结构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儿女结婚后组成小家庭的增多,这也意味着老人独居家庭也将增多,即使与儿女住在一起,由于两代人所处时代、所受教育、文化知识、兴趣爱好的不同,相互间共同语言也很少,更谈不上感情交融,家庭关系趋于松散,至于为房子、经济等问题争吵,家庭不和睦更增添了老人的苦闷和烦恼。另外老人丧偶,受到打击也很大,往往会造成心理上的孤独与情绪上的消沉。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