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分吝啬也是精神异常
我曾接触过一位女患者,她家里俨然像个废品回收站:肥皂头一蛇皮袋,电话线两蛇皮袋,废纸十麻袋,过期罐头两蛇皮袋,塑料面盆堆得约1.7米高,塑料鞋、破衣裤、瓶子、坏沙发……将家里30个平方米堆得严严实实,仅仅能睡觉和吃饭。
她20世纪70年代在工厂是团支部书记,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了外语专业大专证书,因未获得外语翻译岗位而出现不眠、哭泣、寻死觅活,曾到精神病院就诊。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为多补贴父母5元钱生活费而发生争吵,道:“父母死要钱,叫我贴生活费,如果我结婚,找到像父母这样的公公、婆婆,这样的婚姻生活怎么过。”为此到了53岁仍一人生活。
她过分节约以至吝啬,使别人无法看懂。出外捡菜皮回家,吃人家剩下的盒饭,穿打补丁的衣裤,将邻居丢弃的日用品捡回家堆放一处。她住在棚户区,万一火星点燃,后果将不堪设想。又逢她母亲患病要回家疗养,家人和居委干部劝其将东西清理,让家人同住,但她的回答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有关精神科医生得知此情况后,建议她去精神卫生中心诊治。
我为她检查后,发现她患有精神病,需要住院治疗。她平时神志清醒,但衣服破旧、油腻脏污、多处补丁,鞋面泥渍,没有鞋带,声称:“父母和自己作对,要霸占房子,且和居委联合起来对付我,赶我出家门。”又道:“以前为了5元钱生活费要赶我出家门,为此不再想结婚,害怕嫁的人和他们一样。”“捡东西回家是为了节约,这是我的习惯,浪费太可惜。”她的谈话内容脱离现实,对父母失去亲人感,情感淡漠。加上虽然有一定经济能力,但在外无目的地捡垃圾、吃剩饭、穿旧衣服,生活疏懒、行为怪异、夸夸其谈,且存在纯理论观念——指病人不合常情、不按常规、生搬硬套不经消化的理论概念。如有位病人读书废寝忘食,虽长期旷职不以为然;还有位病人学习雷锋“处处为人,毫不利己”的精神而将衣物倾箱送人。
经三周药物和心理治疗,这位女患者终于同意清理“家中物品”,让父母回家住,得到监护人同意后我们让其出院。因此,如发现家人平时在生活上有何行为异常,应考虑到精神科医生处咨询。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