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重身份”的癔症患者
患者是郊区农民,去年刚刚退休,她自小学毕业后便在田里干活,平时为人处事较内向、胆小、怕事、缺乏主见。患者退休后在工厂做清洁工,其间入院开刀,再次回到工作岗位时,被高空坠落的物体惊吓,因此惊恐失眠、肌肉跳痛,不得已而辞职。半年前患者独自在家休养,病情仍不见好转,其80岁母亲认为女儿身上有“鬼”,需要看“仙人”。当患者被“仙人”从身上看到八个“鬼”时感到精神负担很重,整日忧心忡忡。此后,患者的思路时而清楚,时而糊涂,糊涂时不仅大哭大闹,有时连自己的行为都无法掌控,她不但模仿狗爬、狗叫,甚至脱掉衣裤,赤身裸体走出屋外。
患者在家属陪同下前来精神卫生中心就诊,在交谈中发现患者神志清楚,接触时有做作表现,时而哭泣,时而拍手,举止幼稚,问话时有时点头、有时不语。她提到:“仙人讲我身上有鬼,我就感到有鬼了。又叫我做仙人赶鬼,心里怕,学狗叫。”对脱衣裤、赤身裸体外出的行为,她自称“我不晓得,记不起”,说时连连摇头。给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和心理治疗后,病情很快有所缓解,患者表示回去好好工作,不再相信迷信。
分析病史后发现患者精神异常是由于社会因素与本身内向、胆小的个性引起的,是一种癔症(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所引发的精神异常)所导致的身份障碍,又称双重或多重人格。主要表现为患者突然失去了自己原来的身份体验,而以另一种身份进行日常活动。两种身份各自独立、互无联系、交替出现。常见形式为神怪或附体,此时患者对环境缺乏充分的察觉,注意和知觉仅限于周围的某些人和物。两种人格交替出现者称双重人格,多种人格交替出现者称多重人格。癔症性遗忘并非由器质性因素引起的记忆缺失。患者遗忘了某一阶段的经历或某一性质的事件,而那一段经历或事件对患者来说,往往是产生创伤性的,是令患者痛苦的。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