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毛,在窍为鼻
学习中医经络,第一条要讲的总是手太阴肺经。人的气血在凌晨3点到5点(也就是寅时)开始冲击肺经,所以此时若出现症状,我们通常要考虑到肺是不是有问题。
有一位妇女,每到冬季总是在凌晨4点钟左右燥热出汗,白天则畏寒怕冷。中医诊断她为风寒束表,心火内盛,典型的“冰包火”。但其发病的根源是肺气不足,无力助心火以驱散风寒,必借寅时肺经气盛才能发汗解表。所以给其开了补中益气汤补肺而助其宣发之力,顺势而为,一剂而愈。
《内经》上说肺为“相傅之官”,就是宰相大人,可见其地位之重要与尊贵。可是在实际治疗应用方面,很少有人对肺经格外地重视,治疗范围通常局限在感冒、咳喘上面。如果初学者都是这么学习的话,恐怕终是管中窥豹,难见真貌了。
其实肺经的功效何其巨大,上可疏解肝经之郁结,中可运化脘腹之湿浊,下可补肾中之亏虚。岂是一个咳喘可以涵盖?即使是咳喘症,也很少由肺经直接引起,多是他脏波及。
由肝火引起的叫“木火刑金”,祛肝火就好;由肾虚引起的叫“肾不纳气”,补肾气辄效;由脾虚引起的叫“痰湿蕴肺”,健脾祛湿最佳。
还有外感咳嗽,多由风寒引起,那就赶走膀胱经之风寒好了。
通常咳喘的病总会迁延不愈,古时便有“内医不治喘”之说,其实多是因见肺治肺,有痰化痰,宣来降去,不治根本,才成痼疾。肺本是娇脏,最怕攻伐,所以“调诸脏即是治肺”实乃真知灼见。
“诸气者,皆属于肺。”《内经》的话句句都是金玉良言,须仔细体悟才行。所以,气虚的培补、气逆的顺调、浊气的排放、清气的灌溉,都可以通过调节肺的功能来实现。《内经》中说:“肺主宣发肃降,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诸气愤郁,皆属于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毛,在窍为鼻。”
在这里,不但给我们讲述了肺的功效,还告诉了我们具体的治疗办法。有一个70多岁的老翁,他与老伴生气吵嘴,又遭遇风寒,造成胁肋疼痛,我建议他用取嚏法,他用后连打了十来个喷嚏,头部微微出了些汗,胁肋的疼痛当时减轻。我说,既然有了咳嗽症状,就吃点儿通宣理肺丸将痰排出才好。于是他先后吃了4颗丸通宣理肺丸。咳嗽胁痛只一天的工夫就都治愈了。这里用的全是《内经》中的方法—肺主宣发,开窍于鼻,在液为涕。
如果您能从“在志为忧悲”想起林黛玉,从“在体合皮毛”想到青春痘,那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学习总要从文字之外用功才行,要知道好东西都在书中的空白处呢!本应说肺经的,却扯远了,还好,带来几只小鱼一并送给大家。
肺经的鱼际穴定喘的效果很好,只需按揉即可。
有人总觉得气不够使,有吸不上气的感觉,就点揉太渊穴,此穴为肺经原穴,补气效果极佳。
尺泽穴是最好的补肾穴,通过降肺气而补肾,最适合上实下虚的人,高血压患者多是这种体质。经渠治疗各种咳嗽都有效,使用方便,无须辨证。
孔最穴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扁桃体炎效果不错,还能治痔疮。
还有个特效穴—少商,是专治咽喉肿痛的,三棱针点刺出血马上见效。
“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学习不是积铢累寸,而是学一达百。饮半盏当知江河滋味,拾一叶尽晓人间秋凉。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