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冬为飧(sūn)泄,奉藏(cáng)者少”
秋天不学会收,冬天精气神就会漏
梁冬:接下来是“冬为飧(sūn)泄,奉藏(cáng)者少”。“飧”字有点意思。
徐文兵:“飧”就是说到了冬天会拉肚子,收不住了。冬天是闭藏、养肾的时候,肺又是肾的“妈妈”,因为金生水嘛。所以,如果你在秋天没打好基础,冬天你就会漏精、漏气、漏神。
梁冬:其实,我一直都不是很理解,什么叫做“金生水”?
秋天没打好基础,冬天人就会漏精、漏气、漏神。
徐文兵:关于“金生水”,古人讲的是“无中生有”,你看,他们炼丹服食的时候喝什么水?
古代人对水是很有研究的,很讲究。我们现代人只是化验、分析水里面含有什么物质,古代人却还要关心水里面的“气”是带着什么样能量的。
梁冬:信息。
徐文兵:对,信息和能量。有个故事叫“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其中的“一难”,就是让他从三峡过来的时候,带一瓶中峡的水用来泡茶。“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同饮一江水”。从这个简单的唯物主义理论来看,同一条江里的水是没什么区别的。但古代人除了观察到物质本身以外,还观察到了水背后所蕴含的能量。上峡、中峡、下峡三处峡谷的宽窄不一样,水流的湍急程度也不一样。王安石让苏学士取中峡的水,结果他光顾着看美景,一时间忘记了,等他想起这事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峡地段,于是就地打了一瓶水给送了过去。
现代人只是化验、分析水里面含有什么物质,古代人却还要关心水里面的“气”是带着什么样能量的。
茶道:1.古人泡茶的时候是用阳水——天上的水,比如用雨水、雪水煮沸后来冲泡。2.地下水带有阴寒之气,重浊之气比较重,用来炖一些滋补阴液的药非常合适,但泡茶就不行。
王安石是喝茶高手,拿水一冲茶,就说这水不对,是下峡的水。为什么?因为气不一样。所以,古代人对水的研究很深。天上的水有它独特的气,具体说来就是阳气比较足。
徐文兵:因为茶性质阴寒,所以古代人泡茶的时候是用阳水,也就是天上的水,比如用雨水、雪水煮沸后来冲泡。古代还没有空气污染一说,所以天上的水比较干净,可以用来泡茶。《红楼梦》里面也说用从梅花上扫下来的雪化成水,煮开了去泡茶,那就更讲究了。
相反的地下水,比方说井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矿物质含量比较高。中医认为地下水带有阴寒之气,重浊之气比较重。这种水用来炖一些滋补阴液的药非常合适,但是用来泡茶就不行,这样就是阴上加阴。有人就说:“我把水煮开了,不都一样吗?”那只是温度上发生了变化,水里面的气依然没变。所以,你看炖阿胶用的是什么水?
阿胶是一味非常好的滋补阴血的药,而阿胶之所以能炼成是因为东阿有一口古井。这口古井里的水特别阴,特别“重”,你盛一杯这样的水,上面放一枚硬币,它都能浮起来。中医认为阴气特别重的水,用它来炖驴皮,炖出来的胶效果最好。所以取阳性的水,还是取阴性的水,效果都不一样。
东阿有一口古井,里面的水特别阴,特别“重”,盛一杯这样的水,上面放一枚硬币都能浮起来。
古人喝水不像我们现代人那样傻喝。刚刚我也说了,阳水指的是天水,而阴水指的是地下水。那么中水也就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水,请问是什么水?
中水,也叫露水,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是“金生水”的一个典型表现。
梁冬:露水。
徐文兵:你看北海公园有个琼岛,岛上有根汉白玉的柱子,上面站一个铜人,双手托起一个铜盘。干啥呢?承露。今天晚上,我们把这个“人”搬出去,它是金属制的。第二天早上过来一看,盘子里面晶莹透亮的一盘水。无中生有,哪来的?我们现在的理解就是金属的导热性比较好,凝聚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凝结成了露水,就存放在盘里。而古人的解释就是“无”中生个了“有”,这是金生水的由来。
梁冬:那肺对于身体里的水有没有帮助呢?
徐文兵:有。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眼睛特别干燥的时候,除了滴眼药水、闭眼睛外,怎么才能让眼睛湿润起来呢?深吸一口气,打一个哈欠,然后泪液就出来了,眼睛马上就湿润了。
是什么推动这种津液产生的呢?肺气。再举个例子,我们家里都有茶壶吧?茶壶盖上都有个窟窿,那是干啥用的?
梁冬:漏气的?
徐文兵:你把那个窟窿堵住,水就倒不出来了。
梁冬:因为气压的问题。
眼睛特别干燥的时候,除了滴眼药水、闭眼睛外,深吸一口气,打一个哈欠,眼睛马上就湿润了。
徐文兵:负压的问题。茶壶上的窟窿一打开,空气进去,水就出来了。人体的津液是分散、滋润到身体各个器官的,当你吸进去空气,这就给体内的水液输送提供了一个动力,相当于金生水。所以,中医治疗里有一个方法叫“提壶揭盖”,就是说这个人尿不出来怎么办?中医不是帮他去治肾,而是用一些宣发肺气的药,让这个人能够从浅表呼吸自然恢复到深呼吸,之后他体内的水液自然就排出来了。这就好像把茶壶盖打开,让壶里面的茶水倒出来一样。
梁冬:谁说中国人不懂科学!
徐文兵:我们不但懂科学,还懂哲学,还懂玄学。
中国人不但懂科学,还懂哲学,还懂玄学。
秋天既然是收敛的季节,又跟肺是相对应的。那我们在秋天的饮食应该以什么味道为主呢?
梁冬:如果是收敛的话,应该以酸为主。
徐文兵:我说了春天要多吃辛散的食物,因为要鼓励自己“冒泡”,要发芽,要出头;而夏天,是激烈、奔放的季节,会不停地流汗,所以我们要适当补充体内的盐分;到了秋天,水果成熟了,而且大多是以酸味、甜味为主,我们不要放过;还有,一年四季我们都应该吃甜。
秋天,水果成熟了,这些酸味、甜味,我们不要放过。
本来秋天有一阵是秋高气爽的,但爽过头了就变成了“燥”。燥气是很伤人的,很多人一到这会就觉得皮干(不是“肤干”)、鼻子干,还有些人眼睛干,都是“燥”惹的祸。不过,自然界是公平的,所谓“一物降一物”,既然有燥气,自然就有克制它的东西比如水果出现。所以到秋天,我们要多吃水果。那既滋阴,又润燥的水果是什么?梨。
秋高气爽很舒服,但爽过头了就变成了伤人的“燥”,让人皮干、鼻子干,眼睛干。
梁冬:梨是白色的,正好对应“秋白”。
徐文兵:你如果出现了种种“燥”的症状,那就去吃一些水果。我上次说到了大家要少吃水果,其实我不是不让大家吃,而是不让大家吃不合时令的,也就是反季节的水果。
不要在春天里去吃一些酸不溜秋的水果,把自己给收敛住,除非你肝火太旺。到了秋天,你反而要拈酸吃醋,因为要生津润燥。
有一个成语叫“望梅止渴”。本来渴得不行了,我们说喝杯水吧,但是很多人喝完水照样渴,为什么?因为他不能将喝进去的水转化成自己的体液。可是,如果有人说那前面有一片梅林,树上结了很多梅子,大家就口里一酸,唾液出来了。生了津就润了燥,这是秋天的饮食规律。
所谓“一物降一物”,秋天有燥气,拈酸吃醋就可以生津润燥。
徐文兵:其实,秋天还是一个非常好的长头发的季节。
一定要少吃不合时令的反季节的水果。
梁冬:此话怎讲?
徐文兵:你看啊,所有的动物一到春天、夏天都脱毛,因为天气热了嘛。有个成语叫“明察秋毫”,还有一个成语叫“秋毫无犯”,什么叫“秋毫”?
秋天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毛发生长的季节。如果你不长头发,老掉头发,多吃点酸的东西,然后再补充其他的营养。
梁冬:就是动物在秋天长出来的小绒毛。
徐文兵:任何动物,包括人,知道天气要转冷了,立秋一过,身上就开始长出细细的绒毛。秋逐渐地深了,冬天来了,毛发就变得很粗、很壮,主要是用来保暖。
如果你不长头发,老掉头发,那进入秋天后就要多吃点酸的东西,然后再补充其他的营养,头发就没问题了,所以,秋天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毛发生长的季节。
另外,秋天也会有点小生机出现,就是我说的长膘,也是保暖用的。这其实是把神气收到体内,开始关注自己了。进入冬天后,我们更是要“若伏若匿,若有私意”,好好照顾自己了。
那在秋天,让自己长头发的最佳食材是什么呢?山药。
梁冬:为什么?应该是酸的东西才对呀。
徐文兵:你去嚼一嚼山药,看它是不是酸的?很多人说山药是补肾的,其实它是最好的补肺食材,白色。那要怎么吃?连皮儿吃,而且要带须吃。
让自己长头发的最佳食材是山药。它是最好的补肺食材。吃的时候要连皮儿吃,而且要带须吃。
梁冬:为什么?
徐文兵:这运用的是取类比象法。比方说,我们认为核桃长得像人的脑子,多吃就能补脑子。山药带着皮和须吃,就对你的头发有好处。
梁冬: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明白了“宇宙全息投影”这个概念。
梁冬:除了饮食外,《淮南子》里面说在秋天,我们应该穿白色的衣服,这是对的吗?
徐文兵:可以呀!春天穿青的、绿的、蓝的,夏天穿红的,秋天穿白的,冬天穿黑的。
梁冬:我看《淮南子》的时候,里面说古代君主的着服叫“礼”。而且这“礼”还包括你如何配合天气的变化来进行服饰的搭配。
四季穿衣之道:春天穿青的、绿的、蓝的,夏天穿红的,秋天穿白的,冬天穿黑的。
徐文兵:之所以叫“礼”,是因为他敬畏自然,这才设计一套礼仪制度去祭祀,去崇拜。但是现在的人都无礼,原因是什么?无畏。什么都不相信,老子天下第一。因为无知而无畏,最后就变成无礼了。
梁冬:反过来推,从无礼,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无知和无畏。我接触了很多老先生,我发现越是学问大的就越有礼,因为他越有知了。
古代君主的着服叫“礼”。现在的人都无礼。原因是无畏,什么都不相信,老子天下第一。因为无知而无畏,最后就变成无礼了。
徐文兵:我现在四十多岁了,看病是越来越谨慎,越来越小心了。这就跟开车一样,刚学会开车那会儿是愣头青,开车又生又猛。前面不能有车,有车就要超。有的司机开车的时间越长,越开越谨慎。因为他逐渐知道了很多东西。越不知道的时候,他越敢闯。包括我看病,我看过很多妇科病人,我一问对方例假,结果例假该来了却还没来,有些人就说:“你给我扎针吧”、“你给我开点什么药吧”。我说等一等,为什么?我怕她怀孕了。如果对方怀孕了,你却给人扎针,还用活血化瘀药,把胎儿打下来了怎么办?
病人说扎,我不扎,我说去查尿。一查没怀孕,我说查血。因为号脉感觉是怀孕的象,你要验证它,你不能说我感觉到你怀孕了,你还得有客观指标,一查血,怀孕了。这么谨慎,就保住了好几个孩子。
越是学问大的就越有礼,因为他越有知了。
《红楼梦》里面的尤二姐怀孕了,请了一个胡庸医来滥用虎狼药,生生把尤二姐怀的男孩子给打下来了。
梁冬:无量寿佛。
徐文兵:现在孩子长大了,家长带来一看,我说:“幸亏当年没扎你。”所以当你有知、有畏的时候,你处事就会越来越小心。现在有很多网友会在我的博客上留言,上来就说“我有××症状,要怎么诊断,徐大夫你给我开点药吧。”我心说这种情况下,我还真不敢开。越到我这年龄,处事就越小心了,归根究底是阳气衰了。
当你有知、有畏的时候,你处事就会越来越小心。
梁冬:这就是从礼开始讲起。
徐文兵:嗯,讲礼了。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