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使志安宁”
该收心的时候不收,就会活在恐惧中
徐文兵:有句老话叫“鸡犬不宁”,请问什么叫“鸡犬不宁”?
梁冬:我发现一个现象,属鸡的人跟属狗的人在一起真的会打架。
徐文兵:鸡和犬打架,这样才有生活气息。我们说一个地方有人家,有人家的地方往往都有公鸡打鸣儿,“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鸡和狗都是人类的好伙伴。鸡是报鸣儿,早晨把你叫醒,我们说与鸡俱兴,你可以睡得早,跟鸡一样早睡,但是早晨鸡一打鸣儿你可以起来,闻鸡起舞对吧。
你可以睡得早,跟鸡一样早睡,但是早晨鸡一打鸣儿你可以起来,闻鸡起舞。
梁冬:话说回来,“鸡犬不宁”中的宁什么意思?
徐文兵:我们经常说安定、安宁、宁静。我曾问过一个人,什么叫“宁”?他说是静的意思。我说静是静,宁是宁。很多人解释“鸡犬不宁”时,就说鸡犬都不安静,鸡飞狗跳的。这是不对的!
你有房子,然后,你的心神收回来了,有饭吃,家里有孩子,这种回归的状态叫“宁”。
古人把女儿回娘家探亲叫什么?叫“归宁”。你看,“宁”的繁体字“宁”上面是个“宀”头,中间是一个“心”字,底下还有个“皿”字,代表饭碗,最下面还有个“丁”字,意味着人丁兴旺,“宁”代表了我们中国人的大团圆思想。你有房子,然后,你的心神收回来了,有饭吃,家里有孩子,这种回归的状态叫“宁”。
所以,“鸡犬不宁”是鸡不回窝、狗不回窝的意思。地震前的预兆都是鸡不进窝,往树上蹦;狗也不回窝,老在那儿叫。它们出于天赋的一种本能,预测到会有灾难来,所以都不回窝,这叫“鸡犬不宁”。
在秋风肃杀之气盛行的时候,你就该收心,不表达爱了。
现在,很多人一到晚上,就从这个酒吧挪到那个酒吧,就是不回家,这就是“不宁”的状态,从“鸡犬不宁”过渡到了人不宁。
梁冬:“与鸡俱兴”后就是“使志安宁”,这句话说得好。
徐文兵:“使志安宁”的意思是什么?让自己在春天生的、夏天没有压抑的那个志在秋天收一收,因为秋天是一个收敛锋芒的季节。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你首先要安,“安”是什么?“安”是一种风水堪舆的说法,三面环山,一面有出口,易守难攻,这样的地方叫“安”。
“鸡犬不宁”是鸡不回窝、狗不回窝的意思。
梁冬:比如说西安、长安、临安、淮安。
徐文兵:所谓“志”是我们的心神,不是心脏。心脏在胸腔里面,肯定不会跑出来的。但我们的心神,也就是我们的志向是可以跑出来的。跑出来的时候,你不收的话,当秋天的肃杀之气来临之际,心神就会受到伤害,你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怕这种不良的心理。可如果你知道收敛锋芒,收收自己的心神,就会心安而不惧。
到秋天了,不要锋芒毕露,这是收敛自己“志“的时候。
另外,“宁”就是说让心神回归到身体里。我在前面讲了,夏天是示爱的季节,“若有爱在外”,你要把那份感情流露出来。而到秋风一起、肃杀之气盛行的时候,你就该收心了,不表达爱了,要开始回归了,这就叫“使志安宁”。
“志”是我们的心神,不是心脏。
梁冬:这样看来,秋天不是一个谈恋爱的好季节。
秋天想谈恋爱,除非你的阳气特别旺。
徐文兵:除非你体内的阳气特别旺。我们讲的是常态,你看一到秋天,古代的很多文人骚客写的词全是悲凉、凄切的,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写的都是悲秋的心情,这是那些文弱的书生写出来的词。再比如说辛弃疾,他一辈子也想收复河山、恢复家园,但他与大势不匹配,自己徒有其心。你看他写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把愁的滋味识遍了,“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已经没有心思再说愁了,你说这种心态多么无奈。
徐文兵:毛泽东就不一样,在秋天的橘子洲头,他“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那种肃杀之气对他根本没有一点影响,他照样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别的文人骚客看见落叶,产生的是悲切感,而他看到的是激烈澎湃。
别说秋天了,就是在冬天“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时,毛泽东也看到了一派生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所以,人不能与人相比,咱是一个普通人,到了秋天就收收吧、歇歇吧。
人不能与人相比,咱是一个普通人,到了秋天就收收吧、歇歇吧。
梁冬:真是!以前学这个中学语文的时候都没有真的理解这些东西,好可惜。
徐文兵:老鹰和鸡不一样,如果你把心神收回来保护好的话,就能避免被自然界这种风刀霜剑的伤害。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