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其实从未真正属于你
人最纠结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周国平在《生活的态度——不占有》一文中指出:“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就不免感到委屈。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我们暗下决心要重新获得,以补偿所失。”
你也是这样吗,丢了心爱之物会痛哭不已,一心想把它找回来?恋人跟你说拜拜后,你感到整个世界都塌了?你想要一些东西,却一直未能如愿?你不甘“得不到”和“已失去”,却又无力将其挽回,于是你陷在痛苦中难以自拔?时间回不到开始的地方,对于已经错过的一些东西,不应再试着去挽留,错过就错过了;对于得到,你应该充满感激。因此,你何不逆向思考——把失去的当作不要的,或视为本来就不属于你的!
有个老人坐火车,不慎将刚买的皮手套掉到窗外。正当周围人为他感到惋惜时,老人出人意料地将另外一只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老人解释说:“这一只手套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毫无用处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手套,说不定他还能戴呢!”
的确,失去的已经失去,何必为之大惊小怪或耿耿于怀呢?懊悔、痛惜都不能让失去的东西回来,也不能感动上苍,后悔和计较只会加重悲伤,甚至还会让人失去更多。泰戈尔有句诗:“如果你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既然这样,最明智的做法是接受现实。
据说在一个偏僻的小镇,有一种特别灵验的泉水,喝下之后可医治百病。一天,有个只有一条腿的军人拄着拐杖来到镇上。当他向人打听泉水在何处时,对方问他:“小伙子,难道你要向上帝请求再有一条腿吗?”军人淡定地说:“我不是要向上帝请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请求他帮助我,教我没有一条腿后该如何过日子。”
这位军人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并勇敢地去正视它。泰戈尔诗云:“我不愿乞求心灵上的创伤消失,但愿我能战胜它。”失去并不意味着失败,有了这样的心态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换一种角度来思索失去与得到,不难发现,失去是一种滋味,失去固然令人痛心,但失去不见得都是坏事。想想看,谁能保证那些失去的就是最好的、最适合你的?谁能保证那本就是属于你的?亦舒说:“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未真正属于你,也不必惋惜。”难道不是吗?人常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有些东西不属于你,就是你抢也抢不来;有些东西注定是你的,你躲也躲不了。
再者说,你之所以一直以为得不到的东西是最美好的,可能是因为你对它了解太少,是不是?如果得到了,你没准儿会厌恶它,主动不要它了。
即便所失去的确实弥足珍贵,你也不要太伤心。大千世界,万种诱惑,而人生不过百年,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所能承载的东西也有限,什么都想要会累死的,所以该放就放,该舍就舍。
世间最珍贵之物,是“把握现在的幸福”。一切都不会像我们期待的那般完美,失去了不再回来,回来的不再美好。就如同那些从篮中掉下的鸡蛋一样,能拣起来的只有那些已经破碎的蛋壳。
人生不会总是在失去,也不会总是在得到,有失有得才是世间之规律。重要的是,得之惜之却不喜,失之受之却不悲。只要你追求过,努力过,付出过,又有何遗憾?
智慧点读
人生最大的悲哀,并不是昨天失去的太多,而是沉浸于昨天失去的悲哀之中;人生最愚蠢的行为,并不是没有发现眼前的陷阱,而是第二次踏进了同样的陷阱。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