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概况
本书简介
《裘力斯·凯撒》(又译尤利乌斯·恺撒、朱利叶斯·凯撒)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作品。《裘力斯·凯撒》的剧情是围绕古罗马的两个政治党派之间的斗争展开。
在剧中,凯撒是独裁派的代表,他功高位尊,极力扩大自己的势力,皇袍加身势在必行;而以凯歇斯等人为首的共和派则反对个人专权,企图铲除凯撒势力,但势单力薄,于是蹿掇德高望重的勃鲁托斯参与他们的行动。在勃鲁托斯的带领下,共和派刺杀了凯撒。之后,凯撒的心腹安东尼以热情的演说煽动罗马民众,使他们改变初衷,转而反对勃鲁托斯,并将勃鲁托斯等人逐出罗马城。最后,在安东尼等人的大兵围困下,勃鲁托斯自杀,共和派覆灭。
该剧借古喻今,深入探讨了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代专制集权、贵族民主和群众情绪三者之间的错综矛盾关系。公元前44年,已经独揽大权的凯撒在一次庆功仪式上,对一些追随者要拥立他为“大帝”半推半就。自觉看破凯撒心思的执政官凯歇斯怒火中烧。为了防止“独裁者”的出现,他劝说以正直闻名的首席执政官勃鲁托斯和他结盟,联合其他一些贵族,来解除国家的危险。勃鲁托斯虽曾是凯撒的好友,并得到他的提携,但为保卫罗马共和与自由的理想,毅然担任了“叛党”的领袖。
执政官凯歇斯也是一个讲究实际和有个人野心的人,清楚发动政变的成功有赖于勃鲁托斯的声望,所以听从勃鲁托斯的指挥。在凯撒被乱剑刺死后,豁达大度的勃鲁托斯不但没有同意处死凯撒生前的亲信安东尼大将,反而允许他收殓凯撒的尸体并向公众作悼念演说。安东尼巧妙地进行公开煽动,将群众不满凯撒的情绪引向反对“叛党”,于是勃鲁托斯和凯歇斯等人被迫逃亡。公元前42年秋旁利比一役,勃鲁托斯又犯战略错误,全军覆灭,他穿剑自杀。创作背景
伊丽莎白晚期开始,曾一度占居英格兰剧坛中央的国王们纷纷撤离了舞台。当局明显加强对文艺的禁锢,绝不允许剧作家随意评点英国王朝历史,包括莎士比亚在内的剧作家未敢再越雷池一步。1603年3月24日,伊丽莎白女王驾崩,终身未婚终结了都铎王朝,继而代之的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后改称詹姆斯一世)开创了英格兰的斯图亚特王朝。苏格兰王室入主英格兰,其间要面对的毕路蓝缕之基与宫廷内外的八面来风可想而知。最著名的莫如1605年11月5日以盖伊·福克斯为首试图炸毁国会和国王的火药案阴谋,好在情报及时,才化险为夷。由此推断,慑于“文字狱”之忧,此时若再创作上演“国王剧”极其不合时宜。可是,莎士比亚对历史题材的热情不会因政治禁锢而消退,潜意识中对英国历史的考量改头换面绕过官方查禁出现在世人面前,于是出现了以《裘力斯·凯撒》与《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为代表的罗马题材的历史悲剧。
作者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
1571年—1579年,进入斯特拉福文法学校读书。
1587年,开始演员生涯,并开始尝试写剧本。
1591年,戏剧《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首演。
1592年,戏剧《理查三世》首演。
1595年,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首演。
1596年,戏剧《威尼斯商人》首演。
1601年,戏剧《哈姆雷特》首演,引起文坛关注。
1603年,戏剧《奥赛罗》首演。
1605年,戏剧《李尔王》首演。
1606年,戏剧《麦克白》首演。
1614年,离开伦敦,返回故乡。
1616年4月23日,在故乡去世。译者
朱生豪
目录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