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概况
本书简介
《第三次浪潮》作者托夫勒在20多年前预见的未来是:跨国企业将盛行;电脑发明使SOHO(在家工作)成为可能;人们将摆脱朝九晚五工作的桎梏;核心家庭的瓦解;DIY(自己动手做)运动的兴起……时过境迁,如今我们才发现托夫勒的预言竟大多已成为了现实。
20年前的《第三次浪潮》在打开国门之初给人们心灵造成的冲击,其影响至今仍然连绵不绝。托夫勒在这本书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浪潮为农业阶段,从约1万年前开始;第二阶段为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第三阶段为信息化(或者服务业)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我们现在正亲历着如托夫勒所言的第三次浪潮社会,变化的浪潮冲击又重叠,造成冲突和压力,也带来新生和转机。大变革的强烈冲击让我们感到动荡和不安,而托夫勒的著作则给我们指引出了清晰的路向。
托夫勒也许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直接财富,但他许给了人们一个梦想,多年以后,当年阅读托夫勒的年轻人已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中流砥柱,托夫勒的思想或多或少仍在指引看他们“创造未来”。
在新世纪之初,让我们重温托夫勒的这部经典作品,感受托夫勒惊人的激情预言!
作者
阿尔文•托夫勒,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之一,1928年10月8日出生于纽约,纽约大学毕业,1970年出版《未来的冲击》,1980年出版《第三次浪潮》,1990年
出版《权力的转移》等未来三部曲,享誉全球,成为未来学巨擘,对当今社会思潮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托夫勒的妻子海蒂也是知名的未来学者,两人多次合作著述,2006年5月,两人的最新作品《财富的革命》全球同步出版。
译者
黄明坚
目录
✦ 前言
第一部分 浪潮的冲击
✦ 革命性的前提
✦ 变化的前沿
✦ 未来的浪潮
✦ 金甲虫与刺客
第二部分 第二次浪潮
✦ 用暴力解决问题
✦ 活电池
✦ 技术的发源地
✦ 朱红宝塔
✦ 现代化的家庭
✦ 隐秘的课程
✦ 不朽的存在
✦ 音乐工厂
✦ 纸片满天飞
✦ 市场的意义
✦ 性别分裂
✦ 标准化
✦ 专业化
✦ 同步化
✦ 集中化
✦ 极大化
✦ 集权化
✦ 整合者
✦ 整合引擎
✦ 权力的金字塔
✦ 超领导阶层
✦ 机械狂
✦ 代议制度
✦ 全球法律工厂
✦ 朝令夕改
✦ 镀金铁钉
✦ 花园中的气泵
✦ 生产人造奶油
✦ 美国式整合
✦ 进步原则
✦ 时间软件
✦ 空间变化
✦ 现实的“粒子”
✦ 终极原因
第三部分 第三次浪潮
✦ 太阳能及其他能源
✦ 明日的工具
✦ 绕行轨道的机器
✦ 向海洋深处发展
✦ 遗传工业
✦ 反科技运动
✦ 形象储存库
✦ 传播工具
✦ 碎片文化
✦ 提升人类智慧
✦ 社会记忆能力
✦ 剧变的效果
✦ 秘书不见了?
✦ 在家中工作
✦ 电信的发展
✦ 支持核心家庭运动
✦ 非核心的生活形态
✦ 丁克文化
✦ 热烈的关系
✦ 爱情加法
✦ 支持儿童劳动
✦ 电子大家庭
✦ 父母失职
✦ 顺利迈入未来
✦ 货币犹如歌舞伎
✦ 瞬息万变的经济
✦ 多样化的社会
✦ 大企业的新使命
✦ 五大压力
✦ 多重目标的企业
✦ 多重标准
✦ 不再是朝九晚五
✦ 永不休息的城市
✦ 安排朋友会面
✦ 何必守时
✦ 后标准化的心灵
✦ 新式的矩阵结构
✦ 寓小于大才美
✦ 未来的组织
✦ 不可见的经济
✦ 暴饮暴食者和寡妇
✦ 一切自己动手
✦ 外行与内行
✦ 第三次浪潮的经济
✦ 市场扩张的结束
✦ 自然的新形象
✦ 进化由人设计
✦ 全面的进步
✦ 时间的未来
✦ 空间旅行者
✦ 宇宙游戏室
✦ 白蚁的教训
✦ 由上而下
✦ 跨国企业
✦ 国际组织的出现
✦ 全球意识
✦ 神话与创新
✦ 第二次浪潮的战略
✦ 破碎的成功典范
✦ 第一次浪潮战略
✦ 第三次浪潮的问题
✦ 太阳、河虾与晶片
✦ 起跑线
✦ 明日世界的基础
✦ “实托邦”的概念
✦ 错误的问题
第四部分 终局
✦ 反击寂寞感
✦ 电信沟通
✦ 生活需要秩序
✦ 教派的秘密
✦ 不同的一代
✦ 新型工人
✦ 产消合一者的哲学
✦ 拼凑成自我
✦ 黑洞
✦ 私人军队
✦ 救世主情结
✦ 世界如网
✦ 整体问题
✦ 速度加快
✦ 意见不一致
✦ 决策爆炸
✦ 致开国元老
✦ 少数权力
✦ 半直接民主
✦ 决策分工
✦ 扩大领导阶层
✦ 未来的主要竞争
✦ 创新的使命

本书评论